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鸿。唐幽州范阳人,字颢然,一作浩然。少有学业,颇善籀篆楷隶。家洛阳,隐于嵩山。玄宗开元初,备礼屡征不至。开元六年,至东都,谒见不拜。玄宗召升内殿,置酒,拜谏议大夫,固辞。复下制,许还山。将行,赐隐居服,官营草堂,恩礼殊渥。聚徒至五百人,号其居室曰“宁极”。又工画,传有《草堂十老图》。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又作卢鸿,字颢然(一作浩然)。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隐于嵩山。开元初,玄宗屡次徵召,不至。五年(717),再次徵召,遂至东都,谒见玄宗,拜谏议大夫。固辞,乃诏许还山,赐隐居服,官营草堂。还嵩山后,广学庐,聚生徒500人,皮日休《七爱诗》云:“百辟未一顾,三征方暂赴。坦腹对宰相,岸帻挹天子。”称其为“真隐”。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之《卢鸿传》、《大唐新语》卷一〇、《唐才子传》卷一。卢鸿博学,工诗,善书画,所作《草堂十志图》诗,后人评曰:“歌语亦清峭凌厉,如酌沆瀣而挹浮丘者。”(周密《云烟过眼录》引李参语)。《全唐诗》存诗10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9或691—约740 【介绍】: 唐襄州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曾于太学赋诗,一座倾服。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出为荆州长史,辟为从事,未几,返乡。后王昌龄过襄阳,访之,相见甚欢,食鲜疽发而卒。工诗,善写山水景色,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9—740 或谓字浩然(《新唐书》本传),排行六,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后世故称孟襄阳。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后又隐居其祖居园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赴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还襄阳。《新唐书》及《唐才子传》均载有孟浩然在长安会见玄宗事,盖来自《唐摭言》卷二。历代诗话往往引用,流传颇广,然经考證,颇不可信。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间,韩朝宗任山南东道采访使,曾荐孟浩然面君,但因孟浩然与友人饮酒未赴而未果(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二十五年,张九龄贬荆州长史,署孟浩然为从事,曾随张九龄往各地巡视,或祭山川,或游览从猎,与之唱和。二十八年,王昌龄来游襄阳,相与饮酒甚欢。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孟浩然终生布衣,经历单纯,除在襄阳隐居外,喜漫游,东至于海,西至巴蜀(陶翰《送孟大[六]入蜀序》),南至吴越,漫游中大都留有诗作。孟浩然虽以隐逸闻名,然从未忘情仕进,在若干诗中,反映强烈。此种情绪,到晚年方趋淡漠。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与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今人刘文刚有《孟浩然年谱》。孟浩然为唐代山水诗派之先行者,诗以清幽、平易见长,与王维诗风近似,故历来王孟并称。孟诗在唐代即获好评:杜甫称其“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五首》之五);又称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之六);皮日休则称其“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郢州孟亭记》)。诗集有宋蜀刻本,为今日所存之最早版本。《四部丛刊》据明刊本影印,《四部备要》据明刊本排印,最为通行。校注本有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徐鹏《孟浩然集校注》、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等。《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2首,断句6。
唐诗汇评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开元间游长安,应进士试不第。自洛之越,漫游江、淮、吴、越、湘、赣等地。归襄阳。二十五年,张九龄出任荆州长史,引为幕宾。次年归里。二十八年,王昌龄自岭南北归,经襄阳,相得甚欢。寻病卒。浩然以诗名重当世,与王维齐名,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天宝四载,王士源编次其诗为《孟浩然诗集》三卷,今存。《全唐诗》编诗二卷。
黄鹤楼志·人物篇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故乡鹿门山,后应进士不第,赴吴越一带漫游,以隐士终生。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孟襄阳集》。曾多次过江夏(今武昌),在黄鹤楼宴客送友,饮酒赋诗。其黄鹤楼诗作中著名的有《江上别流人》《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送元公归鄂渚》等。“鄂州杂诗碑”录存其诗四首。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浩然诗,文彩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又“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亦为高唱。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
(浩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学不为儒,务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独妙。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
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明皇世,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沦者推李翰林、杜工部为尤。介其间能不愧者,惟吾乡之孟先生也。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声”。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间也。他称是者众,不可悉数。
后山诗话
子瞻谓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
《臞翁诗评》
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
沧浪诗话
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沧浪诗话
孟浩然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
刘辰翁《孟浩然诗集跋》
生成语难得。浩然诗高处不刻画,只似乘兴,苏州远在其后,而澹复过之。
《唐诗品》
襄阳气象清远,心悰孤寂,故其出语洒落,洗脱凡近,读之浑然省净,而采秀内映,虽悲感谢绝,而兴致有馀。藻思不及李翰林,秀调不及王右丞,而闲澹疏豁、翛翛自得之趣,亦非二公之长也。世代下流,崇慕冠绂,孟君沦落江海,遂阻声华,传之后世,悠然隐意更高。孟君之节,夫亦久而后定者耶!
《批点唐诗正声》
浩然体本自冲澹中有趣味,故所作若不经思,而盛丽幽闲之思时在言外,盖天降殊才,非偶然也。
四溟诗话
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但七言长篇,语平气缓,若曲涧流泉,而无风卷江河之势。
艺圃撷馀
诗有必不能废者,虽众体未备,而独擅一家之如孟浩然洮洮易尽,止以五言隽永,千载并称“王孟”。
诗薮
孟五言不甚拘偶者,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此其占便宜处。英雄欺人,要领未易勘也。
诗薮
孟诗淡而不幽,时杂流丽;闲而匪远,颇觉轻扬。可取者,一味自然。
唐诗镜
孟浩然诗材虽浅窘,然语气清亮,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唐诗归
钟云:浩然诗当于清浅中寻其静远之趣,岂可故作清态,饰其寒窘,为不读书、不深思人便门?若右丞诗,虽欲窃其似以自文,不可得矣。此王、孟之别也。
唐音癸签
引何景明语:孟五言秀雅不及王,时闲澹颇自成局。
唐音癸签
引王世贞语:孟襄阳才不足半摩诘,特善用短耳。其景色恒傅情而发,故小胜也;其气先志而索,故大不胜也。然偏师而出者,犹轻当于众志而脍炙艺林。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凡读孟诗,真若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自有一种天然清旷之致。
《诗源辨体》
孟浩然古律之诗,五言为胜:五言则短篇为胜。
《诗源辨体》
唐人律诗以兴象为主,风神为宗。浩然五言律兴象玲珑,风神超迈,即元瑞所谓“大本先立”,乃盛唐最上乘,不得偏于闲淡幽远求之也。
《诗源辨体》
古人为诗,有语语琢磨者,有一气浑成者。语语琢磨者称工,一气浑成者为圣。语语琢磨者,一有相类,疑为盗袭;一气浑成者,兴趣所到,忽然而来,浑然而就,不当以形似求之。试观浩然五言律入录者,无一句人不能道,然未有一篇人易道也。后人才小者辄慕浩然,然但得其浅易耳。
《诗源辨体》
李、杜二公诗甚多,而浩然诗甚少。盖二公才力甚大,思无不获。浩然造思极深,必待自得。故其五言律皆忽然而来,浑然而就,而圆转超绝,多入于圣矣。须溪谓“浩然不刻画,只似乘兴”,沧浪谓“浩然一味妙悟”,皆得之矣。
《载酒园诗话又编》
五言律,摩诘风体不一,浩然机局善变。然摩诘可学,而浩然不易学也。浩然如“云海访瓯闽”、“沿溯非便习”、“士有不得志”、“拂衣去何处”、“府寮能枉驾”、“敝庐在郭外”、“闻君息阴地”、“与君园庐并”、“去国已如昨”、“少小学书剑”、“挂席东南望”、“遑遑三十载”、“南国辛居士”、“旧国余归楚”、“二月湖水清”等篇,格虽稍放而入小变,然皆神会兴到,随地化生,未可以智力求之。至如“欣逢柏台旧”、“义公习禅寂”、“支遁初求道”、“龙象经行处”等篇,则皆幽远清旷,以丘壑胜者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诗忌闹,孟独静;诗忌板,孟最圆,然律诗有一篇如一句者,又有上句即有下句者,往往稍涉于轻,乃知有所避必有所犯。笔力强弱,实由性生,不复可强,智者善藏其短耳。
《骚坛秘语》
(浩然诗)祖建安,宗渊明,冲澹中有壮逸之气。
《蠖斋诗话》
襄阳五言律、绝句,清空自在,淡然有馀,衍作五言排律,转觉易尽,大逊右丞。盖长篇中须警策语耐看,不得专以气体取胜也,故必推老杜擅场。
《唐诗归折衷》
孟诗以清胜,其入悟处,非学可及,吴敬夫云:浩然清姿淑质,风神掩映,乃在淡若无意之中。
《唐诗归折衷》
孟诗佳处只一“真”字,初读无奇,寻绎则齿颊间有馀味。
《古欢堂集杂著》
襄阳(五律)佳处亦整亦暇,结构别有生趣,辋川、太白,殆能兼之。
原诗
孟浩然诸体似乎澹远,然无缥缈幽深思致,如画家写意,墨气都无。苏轼谓“浩然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诚为知言。后人胸无才思,易于冲口而出,孟开其端也。
《唐诗别裁》
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此诗品也。然比右丞之浑厚,尚非鲁、卫。
《唐诗别裁》
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孟公五律,笔洁气逸,为品最高;较之储生,尤为神足。故能指作自如,不窘边幅。自是一代家数,未易轩轾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惠连,挹彼清音,谢其密藻。五律含华洗骨,超然远神,如初日芙蕖,亭亭秀映。《唐书》称其方驾李、杜,固知名下无虚。
《唐宋诗举要》
姚曰:孟公高华精警,不逮右丞,而自然奇逸处则过之。
《历代五言诗评选》
传言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湔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请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河南沁水人,字浩然。习经史,善属文。后梁时隐于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工山水画,为一时之冠。曾于京师双林院画宝陀落伽山观自在菩萨一壁。后得一老叟讲授笔法,乃作《笔法记》,又作《山水诀》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浩然,后梁河内沁水(今山西沁水)人,五代著名画家。避乱,隐于太行洪谷,遂自号洪谷子。浩博雅好古,能诗,工丹青,尤长于山水。曾云:“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曾撰《画山水诀》1卷,友人呈进内府。所作四时山水、三峰、桃源、天台等图,北宋时犹存。事迹见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宣和画谱》卷一〇等。《新唐书·艺文志一》著录其《笔法记》1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记其《山水受笔法》1卷。今存《画山水赋》1卷。《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九百
浩字浩然。沁水人。北汉时隐太行洪谷。自号洪谷子。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苏澥,字浩然,梓州铜山(今四川三台西南)人。舜元子。以荫为太庙斋郎(《端明集》卷三九《苏才翁墓志铭》)。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为台州天台令(《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二)。八年,除两浙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一)。元丰元年(一○七八),改国子博士奉使高丽(同上书卷二九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为徐王府翊善(同上书卷四六九)。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七六三
苏澥,字浩然,号支离居士,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舜元次子。以荫为太庙斋郎。熙宁初为台州天台令。二年,命提举江南西路常平等事。后历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八年,移两浙路,官殿中丞。元丰初,改国子博士。后为秘阁校理、江东提举。元祐中,官至工部郎中,七年,为徐王府翊善。见蔡襄《苏才翁墓志铭》(《蔡忠惠集》卷三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二七一、二八七、二九三、四六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二,《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章安人,字公济。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密、和二州推官。诗为欧阳修所称。苏轼知杭州,蟠通判州事,与轼唱酬甚多。历知寿州卒。平生为诗数千篇,号《章安集》。
全宋诗
杨蟠,字公济,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人,一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舆地纪胜》卷四三《淮南东路·高邮军》),又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嘉定赤城志》卷三三),为密、和二州推官。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苏轼知杭州时,蟠为通判。以知寿州卒。平生为诗数千篇,有《章安集》,已佚。《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杨蟠诗,《台州丛书》辑有《章安集》一卷,疏漏较多。今据《镡津文集》、《会稽掇英总集》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四五
杨蟠,字公济,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自号浩然居士。庆历六年举进士,曾为密、和二州推官。欧阳修称其诗。熙宁中官光禄寺丞,提举陕西常平。五年,改太子中允、永兴等路转运判官。元丰中为太常博士。元祐中苏轼知杭州,蟠为通判,颇多唱和。迁知高邮军。绍圣中知温州。后知寿州,卒。平生为诗数千篇,有《章安集》传世。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六、二四○、二四九、三二七,《宋史》卷四四二本传、卷一八五《食货》下七、卷四五六《仰忻传》,《止斋集》卷四二,《赤城志》卷三三。
李涓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4—1126 【介绍】: 宋潞州上党人,字浩然。李遵勖曾孙。以荫补殿直。召试中书,易文阶,为通直郎、知鄂州崇阳县。钦宗靖康元年,京城被围,奉檄募兵勤王,至蔡州,击败金军游骑,后血战而死。
潘殖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子淳,号浩然子。徽宗大观中两次乡荐于礼部。高宗建炎间以累举除官,调真州推官。性嗜学不倦。有《忘荃书》、《性理书》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3 【介绍】: 金辽阳渤海人,字浩然,本姓高。博通经史,尤长于诗。以策干太祖,即命为承应御前文字。太宗天会八年,赐进士及第,授秘书郎。海陵王时历户部尚书、参知政事、尚书右丞、平章政事、尚书令,先后主持扩建燕京城及汴京宫室。世宗时累拜太师、尚书令。有《华表山人集》。
姜浩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9—1185 【介绍】: 宋开封人,南渡后家四明,字浩然。以承信郎监平江郡税务,有清操。高宗建炎中金人陷平江,浩力捍御,郡人德之。官至马步军副总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3 【介绍】: 金滦州人,字浩然。辽末进士。太宗时,为枢密院令史,累迁左司员外郎。典选,善铨量人物。因案牵连被放逐,遇赦得还。世宗时,起为侍御史,改右司员外郎。言无所隐,官至尚书右丞,罢为真定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建宁浦城人,字养吾。世祖至元中方六岁,母被掠,声问不通达二十八年。武宗至大间福建帅府檄为书院长,将赴任,有告以母所在,遂弃职辞父往访,得于唐州,奉以归。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九
浩然,字希孟,号象岩,嘉善诸生。师同邑袁了凡钱御泠国变后高卧村野留意星卜之学所居一室惟蓍草瓷垆酒瓢诗簏而巳私谥仁节
蒲大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永州人,字达夫。诸生。宗王守仁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彻天彻地,便自浩然”。学者称浩然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6—1491 【介绍】: 明苏州府嘉定人,字浩然,号充庵,一号纯和子。初为儒学《》,因病入道。以校《道藏》,授神乐观提点。天顺间擢道录司左演法兼朝天宫住持。成化时封真人。弘治初掌道录司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浩然。景泰五年进士。曾上书于谦,论景帝改立己子为太子之失。谦以书示王文,文曰:“书生不知忌讳,要为有胆,当进一官处之。”遂以集知安州。
维基
杨集(1423年—?),字浩然,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人,民籍。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顺天府乡试第一百一十八名。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会试第八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四十七名。景泰三年(1453年),明代宗降太子朱见深为沂王,封己出之朱见济为太子。然而,朱见济次年薨逝,诸臣希望恢复沂王的储君身份。景泰五年(1454年)五月,监察御史钟同因论复储之事下诏狱。新科进士杨集因此上疏兵部尚书于谦,慷慨陈词。于谦以其有胆,命为安州知州。有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