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刘浑成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浑成(1541年—?),字廉卿,号义轩,河南汝宁府确山县人。嘉靖四十四年登乙丑科进士第三甲第二百四十七名。户部观政,四十五年四月授堂邑知县,丁忧。隆庆三年(1569年)十二月复除内黄县,五年九月选授工科给事中,六年十月升本科右,巡视陵工,万历元年(1573年)三月升户科左,二年二月升陕西副使,八月降山西布政司都事,三年四月升青州府推官,四年六月升南京大理寺右评事,五年六月升寺正,八年二月升浙江副使,裁革。九年二月改补山东青州兵备副使,十一年七月升山西右参政,十四年正月升本省按察使,十五年九月丁忧。十九年六月起补湖广兵备,二十年四月升浙江右布政使,二十一年九月升本省左布政,二十四年致仕。
《國語辭典》:浑成(渾成)  拼音:hún chéng
1.天然而成。《抱朴子。内篇。畅玄》:「恢恢荡荡,与浑成等其自然;浩浩茫茫,与造化均其符契。」《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最难得这样浑成,非是高手不能。」
2.一种古时的赌博。以六个或八个铜钱掷地,若都是正面或背面,称为「浑成」。《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怎的样攧钱?也有八个六个,攧出或字或背,一色的谓之浑成。」《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没心没想的抛下去,何止千扑,再扑不成一个浑成来。」也称为「浑纯」。
《漢語大詞典》:一气浑成(一氣渾成)
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惟《峨嵋山月》一气浑成,絶无痕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诗有有篇无句者,通首清老,一气浑成,恰无佳句令人传诵。”
《國語辭典》:天籁(天籟)  拼音:tiān lài
1.自然界的声响,如风、雨、禽、兽声等。《庄子。齐物论》:「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唐。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诗:「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
2.比喻诗文浑然天成、不经雕饰,而得自然之趣。唐。陆龟蒙 奉和袭美酬前进士崔潞盛制见寄因赠至一百四十言诗:「清词忽窈窕,雅韵何虚徐。唱既野芳坼,酬还天籁疏。」《品花宝鉴》第五四回:「这纯是血性语,几于天籁。香山诗当以此为第一。」
《國語辭典》:天全  拼音:tiān quán
保全天性。指不假雕饰而浑成天然的状态。宋。苏轼〈书韩干牧马图〉诗:「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漢語大詞典》:活笔(活筆)
自然浑成的笔法。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恍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景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
《國語辭典》:天衣无缝(天衣無縫)  拼音:tiān yī wú fèng
古代传说中认为神仙衣裳,非用人间针线缝制,故无缝痕。见《太平广记。卷六八。灵怪录引郭翰事》。后比喻做事精巧,无隙可寻;或指诗文浑然天成,没有斧凿痕迹。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中》:「对偶之佳者曰:『数点雨声风约住,一枝花影月移来』……数联皆天衣无缝,妙合自然。」
《国语辞典》:天机云锦(天机云锦)  拼音:tiān jī yún jǐn
原指精美鲜艳,巧夺天工的丝织品。后亦比喻华美精妙、浑成自然的诗文。宋。张炎《词源卷下。杂论》:「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所以出奇之语,以白石骚雅句法润色之,真天机云锦也。」
《漢語大詞典》:掍成
浑成,天然成就。汉书·扬雄传上:“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笼以掍成。” 颜师古 注:“掍成,言其有若自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