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55,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济洛
济胜资
济泽
济赈
潜济
淹济
无存济
通济渠
李济
蚤济
济恤
济濡
济濮
济津
济和
《骈字类编》:济洛(济洛)
郑语见河颍下
《漢語大詞典》:济胜资(濟勝資)
见“ 济胜具 ”。
《漢語大詞典》:济胜具(濟勝具)
指能攀越胜境、登山临水的好身体。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许掾 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 许 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 钓臺 、 西臺 ,两峰并峙,高出层霄,余无济胜具,不克登其巔。”亦作“ 济胜资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引:“余鄙且怠,未必夙规於大道,益之病靡济胜资,朝夕一壶如守五石瓠,其於六合之外,犹之坐井而闚。”
《骈字类编》:济泽(济泽)
左传为宋之盟故公及宋公陈侯郑伯许男如楚公过郑郑伯不在伯有廷劳于黄崖不敬穆叔曰伯有无戾于郑郑必有大咎敬民之主也而弃之何以承守郑人不讨必受其辜济泽之阿行潦之蘋藻寘诸宗室季兰尸之敬也敬可弃乎
《漢語大詞典》:济赈(濟賑)
赈济,以财物救济灾民。 清 薛福成 《赠太常寺卿丁公墓表》:“会 直隶 、 山西 、 河南 大旱,公广劝商民,分财济賑,嘘枯濯痍,邻疆蒙泽。”
《漢語大詞典》:潜济(潛濟)
偷渡。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四年:“ 祥 简精鋭於下流潜济, 公理 闻之,引兵拒之。”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而我军已乘雾潜济,如 韩擒虎 之入 新林 , 陈 人犹不知也。”
分類:偷渡
《漢語大詞典》:淹济(淹濟)
渊深美好。文馆词林卷六六二引 晋明帝 《北讨诏》:“尚书 广陵公 眕 ,宏量淹济,识谋经通。” 南朝 梁 江淹 《柳仆射为南兖州诏》:“业体淹济,思情通敏。”梁书·张弘策传:“其情理清贞,器识淹济。”
《國語辭典》:无存济(無存濟)  拼音:wú cún jì
没有办法、无法安置。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这是明明的欺负俺高堂老母无存济。」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不停閒雪儿紧风儿急,这场冷著我无存济。」也作「不存济」。
分類:办法措置
《国语辞典》:通济渠(通济渠)  拼音:tōng jì qú
运河名。隋炀帝大业元年开凿,北通运河,再从板渚向东南到达淮河,南与邗沟连接,是炀帝游幸江南的主要干道。
《国语辞典》:李济(李济)  拼音:lǐ jì
人名。(西元1896~1979)字济之,湖北钟祥人。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曾讲学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以科学方法研究中国上古历史,曾在大陆地区山西省西阴村与河南省安阳殷墟进行挖掘。创设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为考古学国际权威。著有《安阳发掘报告》第一至四期、《安阳发掘与中国古史问题》。
分类:人名公元
《漢語大詞典》:蚤济(蚤濟)
谓早有所成。蚤,通“ 早 ”。史记·乐书:“分夹而进,事蚤济也。” 裴駰 集解引 王肃 曰:“分部而并进者,欲事早成。”
分類:裴骃王肃
《漢語大詞典》:济恤(濟恤)
亦作“ 济卹 ”。 周济;救助。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无济恤之仁心,轻告絶於亲旧者,薄人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致仕 刘军容 玄冀 游寺,见此文卷,甚奇之。怜其贫窶,厚有济恤。” 宋 王谠 唐语林·赏鉴:“怜其贫窶,厚有济卹。”
分類:周济救助
《漢語大詞典》:济濡(濟濡)
沾湿,使透湿。左传·哀公三年:“夏五月辛卯,司鐸火……校人乘马,巾车脂辖,百官官备,府库慎守,官人肃给。济濡帷幕,鬱攸从之。” 杜预 注:“鬱攸,火气也。濡物於水,出用为济。” 杨伯峻 注引 章炳麟 《左传读》二:“济亦濡也。”
分類:沾湿
《骈字类编》:济濮(济濮)
水经注瓠河自运城东北径范县与济濮枝渠合故渠上承济渎于乘氏县北径范县左纳瓠渎故经有济渠之称
《骈字类编》:济津(济津)
水经注见济水下
《漢語大詞典》:济和(濟和)
谓达到太平。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将乱也,其政必暴;始於厚俗,方克济和,视今足以知昔矣。”
分類:济和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