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如汤浇雪(如湯澆雪)  拼音:rú tāng jiāo xuě
比喻事情极为容易解决。参见「如汤沃雪」条。《南史。卷二三。王诞传》:「丈人一旨,如汤浇雪耳。」
《高级汉语词典》:人心浇薄
人情淡漠
《漢語大詞典》:浇用(澆用)
指日常生活费用。《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非我这趟进 京 的盘缠要你认,就是我这趟由 上海 到 安徽 的盘缠以及到了这里几多天的浇用,都是要你认的。”《中国现在记》第十回:“只因这个差使,非但钦差可以够下半世的浇用,就是司员,也很可敷衍几年的京寓用度。”
《高级汉语词典》:浇汁  拼音:jiāo zhī
具有不同风味的调味汁,浇进固体食物或沾在餐末甜点心或饼上
《漢語大詞典》:浇制(澆製)
用浇铸的方法制造。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西国印书考:“所造活字,有谓鎸刻者,有谓浇製者。”
《漢語大詞典》:浇注(澆注)
多指将搅拌的水泥、砂、石子等倒入模型,铸成物件。如:筑桥工人正在浇注桥墩。
《國語辭典》:浇铸(澆鑄)  拼音:jiāo zhù
将液态的材料注入模子里,以凝固成形,铸成物件。
《漢語大詞典》:浇异(澆異)
谓淳厚的风气变得浮薄,而与原先不同。后汉书·东夷传论:“东夷通以柔谨为风,异乎三方者也…… 燕 人 卫满 扰杂其风,於是从而浇异焉。”
《漢語大詞典》:浇酗(澆酗)
谓风俗衰败。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人材嵬苶,其四荒;謡俗浇酗,其五荒。”
分類:风俗衰败
《高级汉语词典》:浇臀
用酒食安慰屁股受拷打的人
《漢語大詞典》:浇淳散朴(澆淳散樸)
亦作“ 浇醇散朴 ”。 谓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文子·上礼:“施及 周 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汉书·循吏传·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颜师古 注:“不杂为淳,以水浇之,则味漓薄。朴,大质也,割之,散也。” 清 戴名世 《〈种杉说〉序》:“若夫修身以取必於天,而天道之爽,百求之而无一应也;将欲求之於人,而一引手援之,非可望於浇淳散朴之世也。”亦省作亦省作“浇散”。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谈者咸知高世之敦朴,而薄季俗之浇散。” 明 高攀龙 《讲义·十室之邑节》:“这箇忠信若不学,便逐日浇散。”
《漢語大詞典》:浇醇散朴(澆醇散樸)
见“ 浇淳散朴 ”。
《漢語大詞典》:浇淳散朴(澆淳散樸)
亦作“ 浇醇散朴 ”。 谓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文子·上礼:“施及 周 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汉书·循吏传·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颜师古 注:“不杂为淳,以水浇之,则味漓薄。朴,大质也,割之,散也。” 清 戴名世 《〈种杉说〉序》:“若夫修身以取必於天,而天道之爽,百求之而无一应也;将欲求之於人,而一引手援之,非可望於浇淳散朴之世也。”亦省作亦省作“浇散”。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谈者咸知高世之敦朴,而薄季俗之浇散。” 明 高攀龙 《讲义·十室之邑节》:“这箇忠信若不学,便逐日浇散。”
《漢語大詞典》:浇祷(澆禱)
洒酒祭祀、祷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子不乐,惟求良工画 小翠 像,日夜浇祷其下。”
《漢語大詞典》:浇店(澆店)
一种经营应时食品的商店。 唐 韦巨源 《食谱·附张手美家》:“ 閶闔门 外通衢有食肆,人呼为 张手美 家,水产陆贩,随需而供。每节则毕卖一物,徧京辐凑,号曰浇店。”
《漢語大詞典》:浇顿(澆頓)
谓浇洒费力。顿,劳困。 明 袁宏道 《〈瓶史〉引》:“京师人家所有名卉,一旦遂为余案头物。无扦剔浇顿之苦,而有味赏之乐,取者不贪,遇者不争,是可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