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流涕  拼音:liú tì
流泪。形容悲伤的样子。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每读其书,未尝不废卷流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小娥再三顶礼念诵,流涕而去。」
《國語辭典》:痛哭流涕  拼音:tòng kū liú tì
语本《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形容非常悲痛、伤心而流泪。宋。杨万里〈胡公行状〉:「此膝一屈不可复振,……可为痛器流涕长太息者矣。」也作「恸哭流涕」。
《国语辞典》:感激流涕  拼音:gǎn jī liú tì
非常感动的样子。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尝阅诗至蓼莪篇,感激流涕。」也作「感激涕零」、「感激涕泗」。
《国语辞典》:恸哭流涕(恸哭流涕)  拼音:tòng kū liú tì
非常伤痛悲伤。参见「痛哭流涕」条。《宋史。卷三二一。孙洙传》:「韩琦读之,太息曰:『恸哭流涕,极论天下事,今之贾谊也。』」
分类:伤痛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