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亨  拼音:dà hēng
1.有钱财、有权势的人。如:「那昔日的小瘪三,不知怎地突然成了大亨。」
2.东晋安帝的年号(西元402)。
《國語辭典》:光棍  拼音:guāng gùn
1.单身的人。一般多用于称男性。《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小牛又不曾有妻小,是个光棍哩。」《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又兼目下已做了单身光棍,种火又长,柱门又短,谁来要这个废物?」也称为「光杆子」、「光棍儿」、「光棍汉」。
2.棍子。《跻春台。卷三。南乡井》:「大牛拉出,一阵光棍,打得头破身肿,口吐鲜血。西廊僧声声乞命。」
3.地痞、流氓等无赖之徒。《石点头。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被这班吃白食的光棍,上船搜出,一窝蜂赶上来,打的打,抢的抢,顷刻搬个罄空。」《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你是何处光棍,敢来闹我们。」
《國語辭典》:光棍  拼音:guāng gun
好汉,有本事又有胆识的男子。如:「你又打不过他,还想充什么光棍!」《三侠五义》第一○二回:「便吩咐集贤堂众多豪杰光棍,每夜轮流看守冲霄楼。」《歧路灯》第二四回:「谁不知道俺兄弟是个能人,是个好光棍儿。」
《國語辭典》:光棍不吃眼前亏(光棍不吃眼前虧)  拼音:guāng gu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
(谚语)比喻聪明人在形势不利时,暂时退让,避免当场吃亏,以后再想对策。如:「对方人多势众,我们暂且忍让一下,光棍不吃眼前亏嘛!」《冷眼观》第二四回:「我被他这一骂,想要同他反对两句,又因为他手下人太多,俗语叫做光棍不吃眼前亏,我就此悄悄的走来了。」《九尾龟》第六一回:「俗语说的:『光棍不吃眼前亏。』若要和他硬挺,挺发他的火性,动起手来,那一个是他的对手?」
《國語辭典》:码头(碼頭)  拼音:mǎ tou
1.建造在海港、河川或运河沿岸,用以停靠船只,装卸货物与上下旅客的结构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临清码头上,只见一只大船内,帘下一美女。」《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收拾行李,预备到码头上岸。」
2.交通便利的城市。如:「这里活像个水陆码头,热闹得很。」
3.黑社会中称地盘为「码头」。
《国语辞典》:绿岛(绿岛)  拼音:lǜ dǎo
岛名。在台东县东部海面,岛上有政治犯、流氓的管训所。也称为「火烧岛」。
《國語辭典》:流气(流氣)  拼音:liú qì
浮华不实的习气。如:「他虽然出身不凡,却毫无流气。」
《國語辭典》:泼皮(潑皮)  拼音:pō pí
流氓、无赖。元。李寿卿《伍员吹箫》:「元来是怕媳妇的乔人,吓良民吓良民的泼皮。」《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只道卸下茅坑,唤几个泼皮来,正要下去淘摸。」也作「剥皮」。
《國語辭典》:痞子  拼音:pǐ zi
1.恶人、流氓。如:「不知他是不是个痞子?」
2.不良心性。如:「耍痞子」。
《漢語大詞典》:疟母(瘧母)
疟疾久不愈,气血亏损,瘀血结于胁下而成痞块,称“疟母”。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疟病:“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上·疟:“麦蘖,并治食疟,消疟母。”《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痎疟疟母》:“痎疟经年久不愈,疟母成块结癖癥。”注:“疟母,久疟腹中成块癖也。”
《漢語大詞典》:文痞
专以舞文弄墨害人的无赖、流氓。《〈艾青诗选〉自序》八:“也是这个文痞,竟说我从来没有歌颂过无产阶级。” 徐迟 《在湍流的涡漩中》:“文章落到文痞 姚文元 手里,百般阻挠。”
《國語辭典》:拆白  拼音:chāi bái
吴语:(1)诈骗财物。(2)诈骗财物的人。
《国语辞典》:窦娥冤(窦娥冤)  拼音:dòu é yuān
杂剧名。元关汉卿所作,内容描写寡妇窦娥为流氓张驴儿胁迫,被诬控杀人。窦娥被判死刑,临死前指天发誓,死后必定血溅白练,六月下雪,大旱三年,以昭冤屈。后来窦娥的父亲作了官,为窦娥洗刷了冤名。后代杂剧或戏曲即依此故事,增加情节。也作「六月雪」、「斩窦娥」。
《國語辭典》:捣子(搗子)  拼音:dǎo zi
1.傢伙、小子。《水浒传》第二五回:「如今这捣子病得重,趁他狼狈里,便好下手。」《水浒传》第二九回:「这几个火家捣子,打得屁滚尿流。乖的走了一个。」
2.光棍无赖、地痞流氓。《水浒传》第三一回:「便把包裹打开,取十两银子把与四人将去分,那四个捣子拜谢武松。」《金瓶梅》第一九回:「好贼捣子!你如何来抢夺我货物。」
《漢語大詞典》:文氓
亦作“ 文虻 ”。 文化流氓。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而 上海 文氓竟又借此施行谋害。”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而若干文虻(一本作‘氓’),趁势造谣,各处恫吓者亦半。”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 中国 的农夫被一些大圣人、大豪杰、大诗贼、大文氓也欺骗了几千年。”
《漢語大詞典》:淌牌
亦称“ 淌白 ”。 旧时 上海 对女流氓或私娼的称呼。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四》:“南方人也可怜北方人太简单了,便送上许多文章……什么‘外史’‘趣史’‘秽史’‘秘史’,什么‘黑幕’‘现形’,什么‘淌牌’‘吊膀’‘拆白’。” 茅盾 《追求》六:“有一天晚上我经过 八仙桥 ,看见马路上拉客的野鸡,我就心里想,为什么我不敢来试一下呢?为什么我不敢做一次淌白,玩弄那些自以为天下女子皆可供他玩弄的蠢男子?”
《国语辞典》:甲级流氓(甲级流氓)  拼音:jiǎ jí liú máng
称恶性重大的流氓。
《国语辞典》:治安法庭  拼音:zhì ān fǎ tíng
专门审理流氓案件的机构。由于流氓的行为不一定构成刑责,因此无法归于刑事庭管辖,所以治安法庭便应此需而设立。经治安法庭的推事认定是流氓后,便可裁定感训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