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铿耾(鏗耾)
亦作“ 鏗鈜 ”。 象声词。形容声音洪亮。文选·左思〈吴都赋〉:“与夫唱和之隆响动,鐘磬之鏗耾有殷。” 李善 注:“鏗耾,大声。”按,耾,五臣本从金作“鈜”。 宋 苏轼 《李公择求黄鹤楼诗》:“石扉三扣声清圆,洞中鏗鈜落门关。”
《漢語大詞典》:膛音
口腔共鸣点偏后而洪亮的音。《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他嗓音厚,膛音大,唱得粗犷豪放,激昂慷慨。”
《漢語大詞典》:铜嗓子(銅嗓子)
嗓音浑厚洪亮的喉咙。 梁斌 《红旗谱》二:“﹝ 朱老忠 ﹞放开铜嗓子,铜声响器地喊出来。”
《漢語大詞典》:滔朗
(声音)洪亮清晰。《淮南子·原道训》:“目观《掉羽》《武象》之乐,耳听滔朗奇丽《激》《抮》之音。”
《国语辞典》:声雄力猛(声雄力猛)  拼音:shēng xióng lì měng
声音洪亮,力气强大。《三国演义》第五八回:「又见马超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
《漢語大詞典》:宫喤
形容声音洪亮而和谐。 清 魏源 《代陶中丞作〈国朝古文类钞〉序》:“矧我圣 清 暭暭二百载……生其间者,其气昌明,其声宫喤,其见闻瑰軼而混芒,则其文不当驾两 汉 、两 晋 、三 唐 而上乎?”
《漢語大詞典》:喤聒
形容声音喧腾洪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踰刻,舟落水中,但闻絃管敖曹,鸣声喤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但闻鼓鉦喤聒,诸院皆响。”
《漢語大詞典》:洪朗
洪亮,响亮。 李广田 《雀蓑记·山之子》:“山之子,正站在‘升仙坊’前面峭壁的顶上,以洪朗的声音,以只有他自己能了解的语言,说着一个别人所不能懂的故事。”
分類:洪亮响亮
《漢語大詞典》:锵喤(鏘喤)
(1).象声词。形容钟声洪亮清越。 清 龚自珍 《四先生功令文序》:“隻雅奇笙,时发其声,欲隃契乎千鐘万鏞,鏘喤闛鞳之奏者也,非甘叫歗者也。”
(2).比喻文辞华丽,韵律优美。 金一 《心声》:“夫古淡夷愉,鏘喤而闛鞳,此元音之美调,吾久不得闻之矣。”
《國語辭典》:惊天动地(驚天動地)  拼音:jīng tiān dòng dì
形容声势极大。唐。白居易 李白墓诗:「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火炮响惊天动地,施谋略巧计安排。」也作「动地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