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招军(招軍)  拼音:zhāo jūn
招募军士。《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我听得平少保征番,现在松藩招军,意思要到那里去投军。」
《國語辭典》:起雷  拼音:qǐ léi
清除埋设的地雷或水雷。如:「起雷的工作极为危险,应由专业士兵处理。」
《國語辭典》:铿尔(鏗爾)  拼音:kēng ěr
拟声词。形容瑟音终止时发出的声响。《论语。先进》:「『点,尔如何?』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漢語大詞典》:鸿音(鴻音)
(1).洪亮的声音。 唐 独孤及 《鹿泉本愿寺铜钟铭》:“虽鸿音未扬,识者已知其妙矣。”
(2).指音信。 清 陈梦雷 《寄长秋弟》诗:“新篇堪寄否?天外待鸿音。”
《國語辭典》:鲸音(鯨音)  拼音:jīng yīn
古代以鲸形的杵撞钟,故称钟声为「鲸音」。元。宋褧 鄱阳萧性渊能鼓琴琴号霜钟是其曾大父宋南渡时所畜者其家上世善琴云诗:「不似琵琶不似筝,鲸音历历似秋清。」明。张经烟寺晚钟诗:「鲸音送残照,敲落楚天霜。」
《漢語大詞典》:鲸吼(鯨吼)
(1).旧谓鲸鱼吼叫。比喻涛声。 唐 林宽 《送人归日东》诗:“波翻夜作电,鲸吼昼为雷。”
(2).比喻钟声洪亮。 宋 陆游 《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铭》诗:“劫火不能坏鸿鐘,雷震鲸吼声隆隆。” 元 丁鹤年 《题建昌王子中桥亭八景》诗:“疎鐘鲸吼霜华重,长笛龙吟月色虚。”
《漢語大詞典》:铿訇(鏗訇)
(1).形容声音洪亮。 宋 司马光 《迂书·言戒》:“夫鐘鼓叩之然后鸣,鏗訇鏜鞳,人不以为异也。” 清 刘大櫆 《浮山记》:“而崖簷之泉,鏗訇击越,如闻风涛之声。”
(2).形容文词铿锵有力。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左氏书事:“ 晋厉公 絶 秦 ,数其五罪,书词鏗訇,极文章鼓吹之妙。”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 玉田 崇四家词,黜 柳 ( 柳永 )以进 史 ( 史达祖 ),盖以 梅溪 声韵鏗訇,幽约可讽,独于律未精细。”
《國語辭典》:开阔(開闊)  拼音:kāi kuò
1.宽敞广大。如:「心胸开阔」、「站在山顶上往下看,只见一片开阔的原野。」
2.指大方阔绰。《文明小史》第三二回:「这倪二麻子本来手头极其开阔的。」
3.拓展,使开阔。如:「多到国外走走,可以增广见闻,开阔胸襟。」
《國語辭典》:响亮(響亮)  拼音:xiǎng liàng
1.声音宏亮。《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有礼度熟闲,仪容出众,声音响亮的,众人就推举他做了。」《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任你坚冰冻厚几尺,一声响亮,叫他登时粉碎。」
2.具知名度。如:「名声响亮。」
《漢語大詞典》:铿轰(鏗轟)
(1).形容声音洪亮。 唐 徐浩 《宝林寺作》诗:“照耀珠吐月,鏗轰鐘隐雷。”
(2).指洪亮的声音。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怨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轰。”
分類:洪亮声音
《漢語大詞典》:铜声(銅聲)
(1).敲击铜而发出的声响。引申指洪亮的声音。 唐 李贺 《马诗》之四:“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王琦 汇解:“铜声,谓马骨坚劲,有如铜铁,故其声亦带铜声也。” 元 冯奖翁 《金马门赋》:“敲铜声於骏骨,撼削铁於霜蹄。”
(2).比喻遒劲的笔力。 明 徐渭 《女状元》第四出:“谁似你铜声欵识,铁屈珊瑚,几撇斜披薤。”
《漢語大詞典》:鸿畅(鴻暢)
指声音洪亮,言词畅达。新唐书·卢钧传:“ 钧 年八十,升降如仪,音吐鸿畅,举朝咨叹。” 宋 陆游 《乐郊记》:“长身铁面,音吐鸿畅。”明史·于谦传:“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高级汉语词典》:铿锽
金石声
《漢語大詞典》:铿如(鏗如)
形容言谈洪亮、有力。 明 宋濂 《赠会稽韩伯时序》:“其人温如,其文煜如,其言论鏗如,是诚无愧於家学者。”
《漢語大詞典》:趪趪
(1).武猛貌。文选·张衡〈西京赋〉:“洪鐘万钧,猛虡趪趪。” 李善 注:“周礼曰:鳧氏写兽之形,大声有力者,以为鐘虡。” 高步瀛 义疏:“ 胡绍煐 曰:‘趪’与‘僙’通……又与‘獷’通。后汉书·光武纪注‘猛’或作‘獷’。獷,猛貌也,武猛义同。是趪趪为武猛貌。”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亚相烈烈,尹京趪趪。” 清 朱实发 《前溪新乐府·除漕蠹》:“漕中有蠹神趪趪,躯干蘁立性强梁。” 清 吴省钦 严长明 《觉生寺大钟联句》:“趪趪笋簴横,帖帖蒲牢伏。”
(2).洪大,洪亮。 清 沈德潜 《觉生寺大钟歌》:“妄凭佛力消黑业,趪趪声彻天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