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8,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仙人洞
洞气
洞感
洞赤
虹洞
狗洞
还珠洞
川洞
洞合
洞朗
洞浦
洞泄
洞疑
洞右
梅洞
《漢語大詞典》:仙人洞
岩洞名。 江西 庐山 名胜之一,在 牯岭 西北,为悬崖绝壁上天然形成的石洞。洞口有“佛手岩”石刻,为 南宋 宝祐 三年所刻。洞深约三丈,可容纳百十人。 清 代 嘉庆 以后,洞为道士主持,改祀 吕洞宾 , 吕洞宾 为道教尊奉的仙人,故称为“仙人洞”。岩下悬壁千仞,风光险绝。参阅 周銮书 《庐山史话》五。
《骈字类编》:洞气(洞气)
宋 苏辙 三游洞 平明欲出迷上下,洞气飘乱为横云。
《漢語大詞典》:洞感
犹感应。 晋 郭璞 《十日赞》:“十日竝出,草木焦枯。 羿 乃控弦,仰落肠乌。可谓洞感,天人悬符。” 唐 司空图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罪皆止于一身,恩必加於百口。神明洞感,福祐宜钟。”
分類:感应
《漢語大詞典》:洞赤
通红。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耿先生:“取雪实之,削为银鋌状,先生自投於炽炭中,灰埃坌起,徐以炭周覆之……持以出,赫然洞赤。”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二》:“﹝ 蜀 ﹞又有不灰木,烧之则然,良久而火灭,依然木也…… 鲁 孔林 闻亦有不灰木,取以作炉,置火輒洞赤,但余未之见耳。”
分類:通红
《漢語大詞典》:虹洞
相连貌。文选·枚乘〈七发〉:“虹洞兮苍天,极虑乎崖涘。” 李善 注:“虹洞,相连貌也。”后汉书·马融传:“天地虹洞,固无端涯。” 李贤 注:“虹洞,相连也。”
《国语辞典》:狗洞  拼音:gǒu dòng
墙壁间可供狗出入的洞口。
《漢語大詞典》:还珠洞(還珠洞)
洞名。在 广西 桂林 伏波山 麓。该洞三面穿透,曲折清幽。洞壁石刻甚多,其中有 唐 代佛像, 宋 代画像等。 明 何景明 《赠时亮》诗:“丹就 还珠洞 ,书藏 驾鹤楼 。” 贺敬之 《放歌集·桂林山水歌》:“ 伏波山 下 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骈字类编》:川洞
南史华皎传皎起自下吏善营产业又征川洞多致铜鼓及生口并送都下 徐陵报尹义尚书川洞酋豪强梁溟海神兵一指率土咸康惟又与章司空昭达诗圣朝受命天下廓清所馀残凶 有欧纥南通交管北㨿衡疑兄弟叔侄盘阻川洞林柳宗元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蹶张之技尽出于山 拔距之材遍徵于川洞
《漢語大詞典》:洞合
融合贯通。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即出於公无私,而不能远览情事,洞合内外,一旦投身事中,地亲势迫,违变不得如意料,始喟然嘆立言之不易。” 刘师培 文说·和声:“虽曰音韵天成,暗与理合,然口舌相调,形气相轧,洞合天然之律,亦由意匠之工。”
分類:融合贯通
《漢語大詞典》:洞朗
(1).清彻明亮。 明 刘基 《升天行》:“洞朗照无极,逍遥出人寰。”
(2).清晰响亮。 明 唐顺之 《叶包庵先生寿序》:“先生为学者説,丝联髮比,关窍开解,音节洞朗,学者俯而听之,如身 殷 周 之间而聆《猗那》《关雎》之响也。”
(3).谓性格开朗、爽直。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先生貌臞气清,行己素峻洁,其才虽高,然坦易洞朗,破去厓岸,豪杰皆慕与之交。”
《骈字类编》:洞浦
唐 刘希夷 江南曲八首 其六 城临大江汜,回映洞浦清。
《漢語大詞典》:洞泄(洞洩)
亦作“ 洞洩 ”。 洞泻,腹泻。《素问·金匮真言论》:“仲夏善病胸脇,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宋 李纲 《再与吴元中书》:“病洞洩,则有虚脱之理,必以热药补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良药滋补,未必能使人骤健;而峻剂攻伐,一饮之则洞泄。”
分類:腹泻
《漢語大詞典》:洞疑
恐惧。洞,通“ 恫 ”。史记·太史公自序:“﹝诸 吕 ﹞杀 隐 幽 友 ,大臣洞疑,遂及宗祸。”后汉书·冯衍传下:“并日夜而幽思兮,终悇憛而洞疑。”参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六“洞疑”。
分類:恐惧
《骈字类编》:洞右
梁简文帝七励文窗洞右飞阁陵东
《骈字类编》:梅洞
明一统志梅洞砦在叙州府长宁县境宋政和中置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