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杨洞潜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始兴人,字昭元。幼好经史,有政略。唐末为邕管巡官。后仕南汉。时为刘隐画策,颇为楚人所惧,由是显名。刘䶮嗣立,用其谋,屡战俱捷,以功表为节度副使、御史中丞。累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后见政乱,谢病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5 【介绍】: 五代时庐陵人。少入庐山,居二十年,学诗于处士陈贶。五律得贾岛遗法,自号“五言金城”。南唐李煜立,至金陵,献诗百篇,不为所用,遂南归。金陵受围时,洞在城中。国亡,经故宫阙,徘徊赋诗,多感伤意。其《夜坐》诗尤见称于时,人号刘夜坐。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75 世居建阳(今属福建),《南唐书》谓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入庐山,学诗于处士陈贶。贶卒,犹居庐山20年。南唐后主立,至金陵,献诗百篇。羁留2年,不为后主所用,遂南还庐陵。南唐亡,经金陵,徘徊赋诗,语多感慨。开宝八年(975)卒。生平见《江南野史》卷九、马令及陆游《南唐书》本传、《十国春秋》本传。洞工诗,尤长五言,自号“五言金城”。其诗与夏宝松俱显名于当时。所作《夜坐》诗尤为警策,人以“刘夜坐”称之。龙衮称其诗“格清而意古,语新而理粹”(《江南野史》)。著有《刘洞诗》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3联。
全宋诗
刘洞(?~九七五),南唐时隐居庐山,后主召见,献诗百篇,不报,遂还。宋太祖开宝八年卒。事见《庐陵诗存》卷一。
唐诗汇评
刘洞(?-约97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游庐山,学诗于陈贶。贶卒,犹居庐山二十年。南唐后主即位,诣金陵献诗百篇,不得召见。还庐陵,与同门夏宝松为诗友。金陵被围,洞有诗伤悼,未几卒。洞诗学贾岛,长于五律,其《夜坐诗》见称一时,人称“刘夜坐”。有集已佚。《全唐诗》存诗一首,残句三。

作品评论

十国春秋
刘洞,庐陵人。少游庐山,学诗于陈贶,精思不懈,或至浃日不盥。居庐山二十年,长于五字唐律,自号“五言金城”,得贾岛遗法。
《南唐书》
(夏宝松)与诗人刘洞俱显名当世。百胜军节度使陈德诚以诗美之曰:“建水旧传刘夜坐,螺川新有夏江城。”
江南野史
(刘洞)长五言诗……与同门夏宝松相善,为倡和俦侣。然洞之诗,格新而意古,语新而理粹,常自谓得浪仙之遗态,但恨不与同时言诗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洞,太祖开宝中任秘书丞,曾荐宋白(《宋史》卷四三九《宋白传》)。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知湖州,六年罢(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五)。淳化三年(九九二)任侍御史(《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七、礼二六之七)。
全宋文·卷四五
王洞,后周广顺三年举进士。入宋,开宝中为秘书丞,尝纳贿堂后官李可度,下御史府按问。太平兴国三年,以将作监丞知湖州军州事,六年罢。淳化三年任侍御史,上章论祭祀少牢、礼器。又太宗时有知太平州王洞,疑即一人。参见《宋史》卷二五六、二七八、四六一,《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七(第一册第五九○页)、礼二六之七(第二册第一○○六页),《宋诗纪事补遗》卷二。
范开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四一三
范开,号竹洞翁,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辛弃疾门人。按稼轩词中多有与范廓之唱和之作,「廓之」当即范开字。又作「先之」,盖避光宗讳改「廓」为「先」。其人自淳熙八、九年始从稼轩游于带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康军建昌人,字伯量,号洞源,一作桐源。朱熹弟子。不事科举,学者翕然尊之。有《四书衍说》。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霍洞,字太清,自号筠寮,武进(今属江苏)人。端友从孙。居城东梅坡。事见《咸淳毗陵志》卷一九。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长沙人。工画人物,尤长于天神道释等像,布置落墨皆合法度,得其名分尊严之体。
朱大洞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道士。钱塘人。工画山水人物,宗萧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976—约1017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洞天,一作渊夫。少习武艺,及长力学,尤精《左传》。真宗咸平三年进士。为雄武军推官,忤知州,除名归里,专意著述。景德二年,上所撰《虎钤经》,应识韬略、运筹决胜科,以负谴报罢,就除均州参军。大中祥符四年,真宗祀汾阴,献《三盛礼赋》,召试中书,改乌江主簿。有文集及《春秋释幽》等。
全宋诗
许洞,字洞天,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吴郡志》卷二八)。解褐雄武军推官,因忤知州马知节被除名。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真宗祀汾阴,献《三盛礼赋》,迁乌江县主簿。卒年四十二。有集一百卷。《宋史》卷四四一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二七二
许洞,字渊天,一字洞天,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习弓矢,及长励学,尤精《左氏》。登咸平三年进士,解褐雄武军推官,因事免归。景德中,除均州参军。大中祥符四年,改乌江县主簿。卒,年四十二。洞平生以文章自负,有文集百卷。又著《虎钤经》二十卷(存)、《演玄》十卷、《春秋释幽》五卷、《训俗书》一卷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七五
洞真,仁宗时僧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道士。虔州赣县人。相传遇异人得一宝镜,悬镜而卧,能神游洞天海岳。尝忆所游模写为图,并题咏之。仁宗皇祐间进上,赐号洞渊大师冲妙先生。
全宋诗
李思聪,号洞渊大师,处州祥符宫道士。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赐号玄妙先生。撰有《璇霄列象拱极图》。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七。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九三一
李思聪,赣县(今江西赣州)人,虔州祥符宫道士。皇祐初,献上《玉清璇极》等图,赐号洞渊大师。至和初,又上《璇霄列象拱极图》,赐号玄妙先生。著有《道门三界咏》三卷,《洞渊集》九卷(存)。见《宋会要辑稿》崇儒六之三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七,《宋史》卷二○五《艺文志》四,正统《道藏》和字号,嘉靖《赣州府志》卷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67 【介绍】: 宋开封祥符人,字仲通。自幼开悟,为文甚敏,遇事慷慨,自许以有为。仁宗时赵元昊叛,以布衣上方略。寻举进士。调颍州推官,为永兴府管勾机宜文字,均有善政。以荐召试学士院,充秘阁校理,判祠部,奏减僧度牒。在馆阁久,数有建明,仁宗赐飞白“善经”字宠之。英宗时出为江西转运使,移河南,转工部郎中。
全宋诗
张洞(一○一九~一○六七),字仲通,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仁宗时召试舍人院,试将作监主簿。寻举进士,调涟水军判官、再调颍州推官。历判登闻鼓院,权开封府推官,出为江西转运使,移淮南转运使。英宗治平四年卒,年四十九。《鸡肋集》卷六二、《宋史》卷二九九并有传。
全宋文·卷一○九七
张洞(一○一九——一○六七),字仲通,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境)人。以布衣上禦边方略,擢试将作监主簿。寻举进士,调涟水军判官、颍州推官,管勾永兴军机宜文字,改知巩县。召试学士院,充秘阁校理、判祠部,知太常礼院,转太常博士、判登闻鼓院,出知棣州,召权开封府推官。英宗时权三司度支判官,出为江西转运使,移淮南。治平四年卒,年四十九。见晁补之《张洞传》(《鸡肋集》卷六二),《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濮州临濮人。初为转运小吏。服丹药发狂,弃妻子出走,为人言吉凶,以此闻名。徽宗政和三年召至京师,寓蔡京家,徽宗封为“洞微先生”。后被其师责以擅处富贵,乞归卒。
全宋诗
王老志(?~一一二二),濮州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初为转运小吏,后遇异人入道,遂弃妻子结草庐田间,以道术知名。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召至京师,赐号洞微先生。宣和四年卒。《宋史》卷四六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二有传。
谢洞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政和元年(1111)任汀州知州。政和二年(1112)《福建通志》卷二四作“谢诇”。
元妙宗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七一
元妙宗,徽宗时道士,号洞幽法师。尝游历四方名山,寻访师法三十馀年。寓居南阳,以符水治民疾病。后奉旨赴阙,勘定道藏经籍。著有《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十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