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入眼  拼音:bù rù yǎn
看了不喜欢。《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柴夫人住了几日,看街上往来之人,皆不入眼。」
《國語辭典》:失神  拼音:shī shén
1.忽略、不注意。如:「驾驶车辆必须全神贯注,一旦失神,就容易发生危险。」2.无精打采。如:「你看他一副失神的样子,大概又失恋了。」
《漢語大詞典》:习玩(習玩)
(1).研习玩索。南齐书·文学传论:“习玩为理,事久则瀆,在乎文章,弥患凡旧。”
(2).因习见而不加注意。 宋 司马光 《论西夏札子》:“然边民与西人交易,为日积久,习玩为常。”
《漢語大詞典》:向意(嚮意)
倾心;一心一意。 唐 韩愈 《孔公墓志铭》:“当是时,天子以武定 淮 西、 河 南北,用事者以破诸 黄 为类,向意助之。”
犹留意,注意。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交四方之宾客者,又往往嚮意於卑辞貌烦饗燕赠送之礼,以其故能倾士大夫,以干天下之誉。”
《國語辭典》:提醒  拼音:tí xǐng
从旁促人注意或指点。《红楼梦》第三六回:「凤姐听了,笑道:『是了,是了。倒是你提醒了我。』」
《漢語大詞典》:耸耳(聳耳)
(1).竖起耳朵。形容注意地听。《国语·周语下》“听无耸” 三国 吴 韦昭 注:“不耸耳而听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益内不自安” 裴松之 注引《典略》:“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耸耳。”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九花虬即 范阳 节度 李德山 所贡,额高九寸,毛拳如麟,头颈鬃鬣,真虬龙也。每一嘶,则羣马耸耳。”
(2).高起的耳朵。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神仪明秀,朗目疎眉,细形长额耸耳,耳孔各有十餘毛,出外二寸许。”
《國語辭典》:顾及(顧及)  拼音:gù jí
注意到。如:「为事业打拼的同时,也须顾及自己的健康。」
《國語辭典》:示警  拼音:shì jǐng
紧急情况下,以信号或动作使人注意,以示警告。如:「警察对违规集会群众举牌示警。」《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陛下飞龙在天,故天意以食龙示警。」《花月痕》第四六回:「何况天象示警于上,人事舛迕于下,而内阁大臣,尤循常袭故,旅进旅退于唯唯喏喏之间!」
《國語辭典》:放松(放鬆)  拼音:fàng sōng
1.纾解、放开、解开。如:「柔美的音乐能让人放松心情。」
2.放宽、不苛刻。《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杨氏只是硬争,不肯放松一句。」《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只要东翁口气不放松,我可以合他争得过来的。」
《漢語大詞典》:签贴(籤貼)
签注意见贴在正文上的字条。 宋 张耒 《明道杂志》:“ 杨大年 奉詔修册府元龟,每数卷成輒奏之,比再降出, 真宗 常有签贴,有少差误必见。” 明 胡应麟 诗薮·宋:“﹝ 真宗 ﹞命 杨亿 修《元龟》,属 陈彭年 校覈误处,必加签贴。”
附贴字条。 宋 苏辙 《论黄河东流札子》:“近因访问习知 河 事之人,颇得其实,采画成图,随事籤贴,指掌可见。”
《國語辭典》:忽视(忽視)  拼音:hū shì
不在意、不重视。如:「他的实力不容忽视。」
《漢語大詞典》:偏注
片面注意。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日夜偏注于表面的宣传,鄙弃他事。”
分類:片面注意
《國語辭典》:冷摊(冷攤)  拼音:lěng tān
乏人问津、不引人注意的摊贩。如:「一对老夫妇守著冷摊,神情落寞。」《文明小史》第六○回:「当初当这个清閒寂寞部曹的时节,除了上衙门之外,便是上琉璃厂搜寻冷摊。」
分類:引人注意
《國語辭典》:专注(專注)  拼音:zhuān zhù
专心注意。如:「读书要专注,别无旁骛,才会有效果。」
《漢語大詞典》:长眼(長眼)
方言。注意、当心。 郭澄清 《大刀记》第九章:“这几个零钱儿,要留心,要长眼,别掉了,别叫小偷儿给掏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