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十八泥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十八地狱之受苦及寿命之长远。
大般泥洹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六卷,晋法显译。大般涅槃经之前分,唯有十八品。泥洹与涅槃同,般为梵语,有入之义。为佛入涅槃夕所说之经。故名。
方等泥洹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般泥洹经之异名,二卷,失译。大乘家所传佛之涅槃记也。与法显译之大般涅槃经(小乘部中)大同小异。
方等般泥洹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西晋竺法护译。译大乘大般涅槃经之前六品而止。
四泥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说提舍,瞿波离,谛婆达兜,末法梨四人堕于四大泥梨之相者。
生死泥
【佛学大辞典】
(譬喻)生死者众生沈溺之处,故以泥譬之。俱舍论一曰:「生死泥者,由彼生死,是诸众生沈溺处故,难可出故,所以譬泥。」
伊泥延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伊尼延)
伊尼延
【佛学大辞典】
(杂语)Ain!eya,又作伊泥延,黳尼延,翳泥耶,瑿泥耶,尼延,因尼延,伊梨延陀。鹿之梵名也。玄应音义一曰:「伊尼延,或云尼延,皆讹也。正言黳尼延耶,此鹿王名也。,音乌贤切,黳乌奚切。」同二十二曰:「瑿泥耶,乌奚切,下市耎切,鹿王名也。旧经中伊尼延,又作因尼延,亦作尼延,皆一也。」名义集三曰:「伊尼延,或伊泥延,此云金色。」
伊泥延腨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三十二相中,第八相。言佛膝似彼鹿王之膝也。智度论四曰:「八者伊泥延腨相,如伊泥延鹿王腨,随次纤。」慧苑音义下曰:「伊尼延者鹿名也,其毛多色黑腨形纤,长短得所,其鹿王最胜,故取为喻。腨字又作。」梵Ai^n!eyajan%gha。
身泥佛
【佛学大辞典】
(图像)以香泥所塑之佛像也。
佛母般泥洹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刘宋慧简译。即大爱道般涅槃经之异译。佛母者佛之姨母也。
佛般泥洹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西晋白法祖译。记佛入涅槃事,与长阿含游行经同本。
金泥驹
【佛学大辞典】
(动物)又作金蹄驹,犍陟驹。悉达太子出家时所乘之马名。
拖泥带水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曰和泥合水。禅门斥口头禅之词。碧岩二则垂示曰:「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
【俗语佛源】
禅宗反对在语言文字上纠缠不休,主张依靠自力去顿悟解脱,一超即入佛地,称为「单刀直入」、「斩钉截铁」。如《五灯会元》卷九:「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又如《祖堂集》卷十二:「郡王之剑,不伤万类;烈士之刀,斩钉截铁。」相反,不直截了当,喜欢在事相、文字上绕来绕去,不能直探本源的,谓之「拖泥带水」。如《景德传灯录》卷二九:「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愧。」又写作「和泥合水」。如《五灯会元》卷十四:「惺惺底筑著磕著,懵懵底和泥合水。」后用拖泥带水比喻不爽快,不简洁。如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说:作诗「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又如茅盾《子夜》:「乡下人的脾气是拖泥带水的,又要借债,又舍不得田。」(李明权)
阿泥底耶
【佛学大辞典】
(天名)A^ditya,日天子之梵名。见不空罥索经四。
阿泥律陀
【佛学大辞典】
(罗汉)Aniruddha,阿那律之新称。(参见:阿那律)
阿那律
【佛学大辞典】
(人名)Aniruddha,旧称阿那律,阿那律陀,阿泥卢豆,阿楼驮,阿楼驮,阿驮,阿泥豆,阿泥噜多。译曰如意无贪。新称阿泥律陀。译曰无灭如意。佛十大弟子之一。为佛之从弟,迦毗罗城之释氏也。玄应音义二十六曰:「阿那律陀,旧言阿那律,亦云阿楼驮,亦言阿泥卢豆,皆一也。此云无灭,亦云如意,甘露饭王之子,佛堂弟也。」其传见法华文句三,阿弥陀经慈恩疏上,名义集一。

【佛学常见辞汇】
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天眼第一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