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一卷,宋施护译。大日如来,安住一切如来自性中,说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等之诸法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功德施菩萨造,唐地婆诃罗译。直释经文。论名者取本经所诠之义理也。
近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近六波罗蜜之波罗蜜也。菩萨自初地至第七之间,在漏无漏间杂位,因烦恼而故意修行,非任运无功用修行也。此六波罗蜜曰近波罗蜜。
法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刚界,四波罗蜜菩萨之一。为无量寿佛之印,莲华之上,有函密号曰清净金刚,是司大日妙观察智说法度生之德者。见金刚曼陀罗大钞一。
放光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十卷,无罗叉译。与大般若第二分同本,常加啼法上之二品与罗什译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竺法护译之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同本。放光之义,光赞经之下释之。
知见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般若波罗蜜之异名。法华经方便品曰:「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
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Pa%ramita%,又作波罗蜜多,播啰弭多。译言究竟,到彼岸,度无极,又单译曰度。以名菩萨之大行者,菩萨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名事究竟,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故名到彼岸。因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名度无极。法华次第下之上曰:「此六通云波罗蜜者,并是西土之言,秦翻经论多不同。今略出三翻,或翻云事究竟,或翻云到彼岸,或翻云度无极。菩萨修此六法,能究竟通别二种因果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云事究竟。乘此六法能从二种生死此岸到二种涅槃彼岸,谓之到彼岸。因此六法能度通别二种事理诸法之广远,故云度无极也。若依别释,三翻各有所主。若依通释则三翻虽异,意同无别也。」大乘义章十二曰:「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中略)波罗者岸,蜜者是到。」俱舍光记十八曰:「波罗,此云彼岸,蜜多此云到。菩萨能到自乘所往圆满功德彼岸处故。」智度论十二曰:「问曰:云何名檀波罗蜜?答曰:檀义如上说。波罗(秦言彼岸)蜜(秦言到)是名渡布施河得到彼岸。复次此岸名悭贪,檀名河中,彼岸名佛道。」慧琳音义一曰:「播啰弭多,唐云彼岸到,今回文云到彼岸。」仁王经良贲疏上一曰:「言波罗者,梵语也。此云彼岸,对彼说此,此岸者何?于四谛中已起苦集而为此岸,未起苦集而为中流,涅槃菩提即灭道谛而为彼岸。(中略)言蜜多者,梵语也。此具二义。离义到义,于生死中离此到彼。」
波罗蜜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播啰弭多,(参见:波罗蜜)
波罗蜜形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明妃之表相,即女形也。明妃即三昧之形,见秘藏记钞一。
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旋护译。佛在鹫峰为帝释说般若之义无边,又说颂说咒。与通行之般若心经别本同。
持戒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度之一。(参见:戒波罗蜜)
【佛学常见辞汇】
六度之一。(参见:六度)
六度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波罗蜜也。旧称波罗蜜,译言度。新称波罗蜜多,译言到彼岸。度为度生死海之义,到彼岸为到涅槃岸之义,其意一也。其波罗蜜之行法有六种: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仁王经上曰:「六度四摄一切行。」(参见: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名数)初五度如前。第六智慧,分别真理也,此六度为万行之总体。前五为福行,后一为智行。以福行助成智行,依智行而断惑證理,渡生死海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瞋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请参见附表。



┌───────────────────┐
6   5   4   3   2   1
般   禅   精   忍   持   布
若   定   进   辱   戒   施
│   │   │   │   │   │
┌┴┐ ┌┴┐ ┌┴┐ ┌┴┐ ┌┴┐ ┌┴┐
一法生 意口身 求修断 无法生 饶摄律 无法财
切空空 定定定 化精精 生忍忍 益善仪 畏施施
智智智     精进进 法   有法戒 施
智       进   忍   情戒

└┬┘ └┬┘ └┬┘ └┬┘ └┬┘ └┬┘
│   │   │   │   │   │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愚   散   懈   瞋   毁   悭
痴   乱   怠   恚   犯   贪
【佛学次第统编】
大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密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波罗密。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罗波罗密。心不动故,应具足羼提波罗密。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应具足毗梨耶波罗密。不乱不昧故,应具足禅波罗密。于一切法不著故,应具足般若波罗密。」
【三藏法数】
(出六度集经)
〔一、檀那〕,梵语檀那,华言布施。施有二种:一者财施,谓以饮食、衣服、田宅、珍宝及一切资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谓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以清净心转为他说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善也。又翻为戒,谓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三、羼提〕,梵语羼提,华言忍辱。忍辱有二种:一者生忍,谓于恭敬供养中,不生憍逸,于嗔骂打害中,不生怨恨也。二者法忍,谓于寒热风雨饥渴等法,恼害之时,能安能忍,不生嗔恚忧愁也。
〔四、毗梨耶〕,梵语毗梨耶,华言精进。精进有二种:一者身精进,谓若勤修善法,行道礼诵,与夫讲说,不自放逸也。二者心精进,谓若勤行善道,心心相续,不自放逸也。
〔五、禅那〕,梵语禅那,华言静虑。专心歛念,守一不散之谓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谓色界、无色界、凡夫所修禅也。二者出世间禅,谓声闻、缘觉、菩萨所修禅也。
〔六、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像
【佛学大辞典】
(图像)于白莲华等上结跏跌坐,身黄金色,众宝璎珞,遍身庄严,首戴宝冠,冠系白绘,两边垂下,左手当心,持般若之梵箧,右手当乳,作说法印,以大拇指压无名指之头是也,即想菩萨顶至于足,身之诸毛孔,流出光明,作种种之色,遍满法界。一一光中,化无量之佛,遍于虚空界之诸世界中。普为众生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之法,皆使悟解也。见仁王般若念诵法。陀罗尼集经三画大般若像法曰:「其菩萨身,除天冠外身长一肘,通身白色,面有三眼,似天女相,形貌端正如菩萨形。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头戴天冠,作簸箕光,其耳中著真珠宝珰,于其项下著七宝璎珞,两臂作屈,左臂屈肘侧在胸上,其左手仰五指申展,掌中画作七宝经函,其中具有十二部经,即是般若波罗蜜多藏。右手垂著右膝之上,五指舒展,即是菩萨施无畏手。(中略)菩萨右厢安梵摩天,通身白色,耳著宝珰,其项上著七宝璎珞,立毹上。(中略)菩萨左厢安帝释天,通身白色,耳著宝珰,其项上著七宝璎珞,立毹上。」
般若波罗蜜多根本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以两手背相附,而收二头指,以二小指屈掌中,以二大拇指各压二指之头,置于心上,诵经中之陀罗尼七遍,结此印,诵此陀罗尼,而行法之行者,即变成般若波罗蜜菩萨,为一切诸佛之母。见仁王般若念诵法。
般若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Prajn^a%pa%ramita%,新译家谓为般若波罗蜜多。于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中,皆为第六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经中,虽说六波罗蜜,然以般若为诸波罗蜜中之最第一、故特标般若波罗蜜之名。般若译为智慧,波罗蜜译为度或到彼岸。照了实相之智慧,为度生死此岸而至涅槃彼岸之船筏,故谓之波罗蜜。智度论十八曰:「问曰:云何名般若波罗蜜?答曰:诸菩萨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实相慧,是般若波罗蜜。」
【佛学常见辞汇】
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是说般若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决定审理名智,造心分别名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能通达无碍也。经云:菩萨于诸佛所,善观诸法,得实相印,普入一切智门,是名般若波罗蜜。(实相,即一实相也,无相之相名为实相。印即印定一切法皆无相故。)
般若波罗蜜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般若波罗蜜)
【佛学常见辞汇】
与般若波罗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