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泛 → 汎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摇船(摇船)  拼音:yáo chuán
划船泛舟。如:「黄昏时节,和三五好友摇船于湖面,其乐融融。」
《漢語大詞典》:泛鹢(汎鷁)
亦作“泛鷁”。 泛舟。古代画鷁首于船头,故称舟为鷁。 南朝 宋 谢灵运 《侍泛舟赞》:“汎鷁兮游兰池,渚相委兮石参差。” 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罢游 平乐苑 ,泛鷁 昆明池 。” 唐 杜甫 《水宿遣兴呈群公》诗:“蹉跎长汎鷁,展转屡鸣鸡。”
《漢語大詞典》:棹唱
亦作“櫂唱”。
(1).犹棹歌。 南朝 梁 庾肩吾 《山池应令》诗:“逆湍流棹唱,带谷聚笳声。” 唐 骆宾王 《晚渡黄河》诗:“棹唱临风断,樵歌入听喧。”参见“ 棹歌 ”。
(2).谓泛舟时的吟唱。 唐 刘长卿 《自鄱阳还道中寄褚徵君》诗:“爱君清川口,弄月时櫂唱。”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高吟角与宫,三声两声櫂唱终。”
《國語辭典》:棹歌  拼音:zhào gē
船夫行船时所唱的歌。元。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清。魏源〈武夷九曲〉诗五首之一:「尚讶棹歌闻,那有市声起?」也称为「棹歌」。
《國語辭典》:棹歌(櫂歌)  拼音:zhào gē
船夫摇桨时所唱的歌。汉。武帝〈秋风辞〉:「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也称为「棹歌」。
分類:棹歌行船
《漢語大詞典》:漾楫
摇桨。借指泛舟。 唐 奚贾 《严陵滩下寄常建》诗:“漾檝乘微月,振衣生早寒。” 宋 欧阳修 《三游洞》诗:“漾檝泝清川,捨舟緑翠岭。”
分類:泛舟
《漢語大詞典》:沿泛(沿汎)
亦作“ 沿汎 ”。 沿流泛舟。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诗:“朝来沿泛所,应是逐仙槎。” 唐 高适 《同敬八卢五泛河间清河》诗:“清川在城下,沿汎多所宜。”
分類:流泛泛舟
《漢語大詞典》:烟波徒(煙波徒)
指泛舟江湖之人。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且作烟波徒,容与打双桨。”
分類:泛舟江湖
《漢語大詞典》:鄂君船
楚王 母弟 鄂君 子晳 泛舟湖上, 越 女为之操舟,并作歌赞之。后因以“鄂君船”为与友人泛舟的典故。 唐 司空曙 《送严使君游山》诗:“青春明月夜,知上 鄂君 船。”亦作“ 鄂君舟 ”、“ 鄂舟 ”。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妒》:“记初窥薄怒頳相逗,将辞转盼精堪授,今日蒙羞载 鄂 舟。” 明 陈子龙 《雨中行建德江》诗:“药房帝子室,绣被 鄂君 舟。”
《漢語大詞典》:倚桡(倚橈)
(1).靠着船桨。指泛舟。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病中见寄》诗:“题诗石上空迴笔,拾蕙汀边独倚橈。”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秋晚见题》诗之二:“何事乐渔樵,巾车或倚橈。”
(2).把船桨搁置一边。谓停止航行。 唐 陆龟蒙 《送宣和从事越中按狱》诗:“水国难驱传,山城便倚橈。”
《漢語大詞典》:烟波兴(煙波興)
泛舟江湖的兴致。 唐 钱起 《江行》诗:“幸有烟波兴,寧辞笔砚劳。” 宋 陆游 《书怀》诗:“悠然万里烟波兴,除却沙鸥总不知。”
《漢語大詞典》:水云舟(水雲舟)
谓泛舟于水云之际。 元 仇远 《答胡苇杭》诗:“蕉鹿梦回天地枕,蓴鱸兴到水云舟。”
分類:泛舟水云
《漢語大詞典》:五遁
(1).五种逸乐。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宫室之盛)、水(如泛舟之乐)、火(如烹调之美)、土(如楼台之高)五种物质享受。《淮南子·本经训》:“故闭四关,止五遁,则与道沦。”遁,逸也。
(2).道教所称仙人五种借物遁形的方术。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汉 时, 解奴辜 、 张貂 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介象 、 左慈 、 于吉 、 孟钦 、 罗公远 、 张果 之流,及晋书女巫 章丹 、 陈琳 等术,皆本此。谓为神仙,其实非也。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火遁,曰土遁。见其物则可隐。惟土遁最捷,盖无处无土也。” 傅勤家 《中国道教史》第八章第三节:“后世有五遁之法,言能依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遁形。其不能变化隐遁及白日飞昇而死者,道书谓之尸解,言将登仙,假託为尸以解化也。”
《国语辞典》:鄂君绣被(鄂君绣被)  拼音:è jūn xiù bèi
传说鄂君泛舟,遇见一位拥楫唱歌的越人,拿绣被为他覆盖。见汉。刘向《说苑。卷一一。善说》。今用鄂君绣被来形容男性间的感情。《儒林外史》第三○回:「朋友之情,更胜于男女!你不看别的,只有鄂君绣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