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正法眼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清净法眼。禅家以之为教外别传之心印。释氏稽古略一曰:「佛在灵鹫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罗华持以献佛。世尊拈华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摄,独有迦叶,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叶。」今以禅门之意解之,则是正为佛心之德名,此心彻见正法,故曰正法眼。深广而万德含藏,故曰藏。法华经所谓佛知见也。涅槃妙心,为佛心之本体。体寂灭,故曰涅槃。不可思量分别,故曰妙。法华所谓妙法也。但法华就客观而谓为妙法。今就主观而谓为妙心。对一类顿悟之机,使离言句之假名,直尔会得此佛心,谓之以心传心。然世尊付嘱迦叶以正法眼藏,虽为涅槃经之诚说,而拈华微笑之事,宝为禅门后辈之蛇足。其说基于慧炬之宝林传,人天眼目,五灯会元已下与之雷同,惟为誇张其宗之具耳,隋唐之诸祖无言此事者。传灯录二曰:「说法住世四十九年,后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又曰:「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明教传法正宗记所载亦同之。是正涅槃经二所谓:「尔时佛告诸比丘,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以付嘱摩诃迦叶,是迦叶者当为汝等作大依止」是也。然则谓为正法眼藏,谓为清净法眼,皆总以名佛一代所说无上之正法也。况大悲经教品曰:「如来法付嘱诸圣,以正法眼之名,且指灭后三藏结集曰结集法眼,岂限于所谓教外别传之心印耶?」(参见:拈花微笑)。【又】(书名)书名。有明径山宗杲之正法眼藏。有日本道元禅师之永平正法眼藏。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心眼彻见正法,名正法眼,深广而万德含藏,叫做藏。正法眼藏,是禅宗用来称其教外别传的心印。
拈花微笑
【佛学大辞典】
(传说)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古今禅宗以为宗门第一之口实,彼宗以心传心之根据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经何人传之,大藏所收之经论不记此事,隋唐之宗匠亦无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门慧炬撰宝林传,誇大其宗,始记此事。其后至宋,人天眼目,无门关,五灯会元,广灯录,联灯会要等诸书亦记之,此外拈之颂之者,不暇枚举。然景德传灯录,碧岩录。传法正宗记,亦不记之。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宗门杂录曰:「王荆公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宗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经亦不载。公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所载甚详。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大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佛请问,所以秘藏,世无闻者。」佛祖统纪五,亦引此说。(参见:金色波罗华)
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护译。此明王能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法界之大力,故名。明王者,陀罗尼之德名也。经中说陀罗尼及坛法。
法眼
【佛学大辞典】
(人名)建康清凉寺文益,馀杭人,姓鲁氏,嗣罗汉琛。周显德五年,谥曰大法眼禅师大智藏大导师。见传灯录二十四。【又】(术语)五眼之一。分明观达缘生差别之法谓之法眼。无量寿经下曰:「法眼观察究竟诸道。」大集经五十六曰:「以一切法付嘱天龙诸鬼神等,为令法眼久住炽然故。」大经慧远疏曰:「智能照法,故名曰法眼。」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之眼,能够清楚的见到一切法妙有的道理,为五眼之一。
【三藏法数】
法眼者,菩萨为度众生,以清净法眼遍观一切诸法,能知能行,谓因行是法,得證是道,亦知一切众生种种方便门,令修令證也。
法眼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禅宗五家之一。源出六祖弟子行思。五传而至雪峰。雪峰传玄沙。玄沙传罗汉。罗汉传文益禅师。住金陵清凉院。尝举华严初地中六相义。并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世谓之法眼宗。
法眼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分明见真谛谓之法眼净。通于大小乘言之。小乘为于初果见四真谛之理,大乘为于初地得无生法忍。增一阿含经一曰:「三万天人得法眼净。」无量寿经下曰:「得清净法眼。」维摩经佛国品曰:「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大经慧远疏曰:「见四真谛,名净法眼。」注维摩经一:「肇曰法眼道,须陀洹道也。始见道迹,故得法眼名。」同嘉祥疏曰:「云法眼净者,小乘亦法眼,大乘亦法眼。小乘法眼即初果见四谛法名法眼,大乘法眼初地得真无生法故云法眼。」
清净法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清净之法眼也,法眼为五眼之一。小乘之声闻于见道观见四圣谛,大乘之菩萨于初地观见二空之理之智也。无量寿经下曰:「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清净法眼。」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的法眼。法眼是五眼之一。
择法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简别法之是非之识见也。
【佛学常见辞汇】
选择正法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