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十三法师
【佛学大辞典】
(名数)仁王经所说行十三观门者,为大法师,世人宜如佛供养之云。(参见:十三观门)
法师十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经十地品中第九善慧地之菩萨,修行一切功德之愿行,为大法师,能守护如来之法藏,以无量之善巧智慧辩才能为大众演说法,使诸众生得大安乐。具此十德名为法师:一、善知法义,菩萨无碍之智,善知一切诸法之句义差别也。二、能广宣说,菩萨能以智慧广为众生立说如来微妙之法也。三、处众无畏,菩萨处大众会,善说法要,随他问难悉能酬答而无所畏也。四、无断辩才,菩萨辩才无碍说一切法,经无量劫而相续不断也。五、巧方便说,菩萨随顺善巧方便机宜,说大说小,一切法门使他通解也。六、法随法行,菩萨说法使一切众生如说修行,随顺无违,修诸胜行也。七、威仪具足,菩萨于行住坐卧之四威仪中有威可畏,有仪可则,无有缺犯也。八、勇猛精进,菩萨发勇猛心精进修习一切善法,化导众生,而无有退转也。九、身心无倦,菩萨斋肃身心修诸胜行,常起慈心,摄化众生,无有懈怠也。十、成就忍力,菩萨修习一切诸忍辱行,成就无生法忍之力也。见华严经疏四十三。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疏云法师十德:华严经十地品中,第九善慧地,菩萨修行一切功德行愿,作大法师。善能守护如来法藏,以无量善巧智慧辩才,能与大众而演说法,令诸众生得大安乐。具兹十德,名为法师。
一、善知法义 善知法义者,谓菩萨无碍之智,善知一切诸法句义差别也。
二、能广宣说 能广宣说者,谓菩萨能以智慧,广为众生宣扬如来微妙之法也。
三、处众无畏 处众无畏者,谓菩萨处大众会,善说法要,随他问难,悉皆酬答,而无所畏也。
四、无断辩才 无断辩才者,谓菩萨辩才无碍,说一切法,经无量劫,相续不断也。
五、巧方便说 巧方便说者,谓菩萨善巧方便,随顺机宜,说大说小,一切法门,令地通解也。
六、法随法行 法随法行者,谓菩萨说法,令一切众生,如说而行,随顺无违,修诸胜行也。
七、威仪具足 威仪具足者,谓菩萨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威可畏,有仪可则,无有缺犯也。
八、勇猛精进 勇猛精进者,谓菩萨发勇猛心,精进修习一切善法,化导众生,无有退转也。
九、身心无倦 身心无倦者,谓菩萨整肃身心,修诸胜行,常起慈心,摄化众生,无有懈倦也。
十、成就忍力 成就忍力者,谓菩萨修习一切诸忍辱行,成就无生法忍之力也。
力者法师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出家之身,以力业为事,好斗,作奴仆事之堕落僧。如僧兵之徒是也。又单曰力者。
三藏法师
【佛学大辞典】
(术语)通称则为法师之美称,特称则指唐之玄奘三藏。
【佛学常见辞汇】
称呼精通经律论三藏的比丘。
大法师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说(参见:法师)。大者,尊之之词。
大乘法师
【佛学大辞典】
(杂名)唐代慈恩基师之尊称也。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唐慧立本等撰。
五会法师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法照为善导之后身,创五会念佛,故称为五会法师。唐代宗大历七年寂。出于佛祖统纪二十六。
五种法师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法师品所说:一、受持法师,忆持而不忘者。二、读经法师,正心端坐,目睹经,口宣句读者。三、诵经法师,习读既熟,不对文自然能诵者。四、解说法师,解说文句而授人者。五、书写法师,书写经文而广流布于世者。经曰:「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中略)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会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悯众生故生于此人间。」文句八上曰:「此品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法者规则也,师训匠也,法虽可规,体不自弘,通之在人。五种通经皆得称师。」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受持,二读经,三诵经,四解说,五书写,为此五种弘通法华者,谓之五种法师。法华经法师品曰:「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法师、读经法师、诵经法师、解说法师、书写法师。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法者轨则也,师者匠也。法虽可轨,体不自弘,弘之在人。是故五种弘经之人,皆得称为法师也。
〔一、受持〕,信力故,受念力故,持谓于如来言教,以坚固深信受之,于己忆持不忘,是为受持法师。
〔二、读经〕,对文曰读,谓正心端坐,目睹经文,口宣句读,是为读经法师。
〔三、诵经〕,背文曰诵,谓习读既熟,不须对文自然成诵,是为诵经法师。
〔四、解说〕,谓圣教之义难解,若能分明解释,训授于人,是为解说法师。
〔五、书写〕,谓于诸佛经典,若能书写广传,流通大法,是为书写法师。
文字法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专习教相而不修禅行者之称。止观五曰:「非闇證禅师文字法师所能知也。」同七曰:「不与世间文字法师共,亦不与事相禅师共。」
尼法师
【佛学大辞典】
(杂名)女性之法师也。
印光法师文钞
【佛学大辞典】
(书名)释圣量著。无卷数。共九十五篇。徐文霨跋曰:「印光法师,法名圣量,别号常惭,陕之合阳人。驻锡普陀法雨寺之藏经楼,世罕知者。甲寅岁,高鹤年居士,攫师文稿数篇,印入佛学丛报。霨受而读之,合掌欢喜,叹未曾有。大法凌夷,于今为极。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见者如我师者。续佛慧命,于是乎在。师之文,盖无一语无来历。深入显出,妙契时机。诚末法中应病良药也。」
法师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能精通佛法为人之师者,又谓行法之师也。法华经序品曰:「常修梵行,皆为法师。」法华文句曰:「法者轨则也,师者训匠也。(中略)师于妙法自行成就(中界),能以妙法训匠于他,故举法目师。」嘉祥法华经疏九曰:「以人能上弘大法,下为物师,故云法师。如世药师以药治人病,名为药师。」三德指归一曰:「精通经论曰法师。」因明大疏上曰:「言法师者行法之师也。」又道士之善符箓祈禳诸法术者,亦称法师。
【佛学常见辞汇】
精通三藏佛法,以法自师,复以法师人的出家人。
【俗语佛源】
指精通佛教教义,又能如法修行,并善于为他人演说教法的僧尼。比如精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三藏法师。就广义讲,佛在世时,许多外道分别论师都在宣讲他们的教义,也被称为法师。佛「十号」中有天人师一号,也就是说,佛是为天人等说法的大法师。佛教经论中,对于法师的资格有其特定的含义,其运用也非常广泛。如《法华经·法师品》说: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共五种法师。《辩中边论》说十种法师。法师又是菩萨的异名,如《瑜伽师地论》和《大乘庄严经论》说:法师(说法者)即菩萨十六种异名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一般只对出家僧人尊称为法师。道教受了佛教的影响,道士善于苻祈禳诸法术者,亦称为法师,如《唐六典》:「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无名氏)
十种法师
【佛学大辞典】
(名数)辩中边论,有十种法师颂曰:「谓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持正开演,讲说及思修。」
法师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第十品,为说五种法师功德及弘经方法之品,故谓之法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