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洛曼  拼音:luò màn
Jules Romains
人名。(西元1885~1972)法国小说家兼剧作家路易士。法利戈(Louis Farigoule)的笔名。曾写过许多讽刺剧,其小说为法国文学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著名作品有讽刺剧《诺可博士》、小说《善心人》系列、《十年之歌》、《再生之城》、《镇上的军队》等。
《国语辞典》:曼侬(曼侬)  拼音:màn nóng
书名。法国作家普里福斯特的小说,全名为德。格里欧骑士和曼侬。莱斯戈的故事。内容叙述一位出身高贵的青年骑士与妓女曼侬历尽沧桑的恋爱故事,写尽人世的离合悲欢,暴露人性的秘密,被誉为爱情小说的典范。
《国语辞典》:卡门(卡门)  拼音:kǎ mén
本为法国作家梅里美(Prosper Mé rimée)所写的中篇小说,西元一八四五年出版。为法语Carmen的音译。描写浪漫女子卡门(Carmen)的飘泊生涯和恋爱故事。后由法国音乐家比才(Georges Bizet)作曲,阿雷((Ludovic Haléry)和米亚克(Henri Meilhac)改编成歌剧,自一八七五年首演以来,即成为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
《国语辞典》:卡缪(卡缪)  拼音:kǎ miù
Albert Camus
人名。(西元1913~1960)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存在主义哲学家。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威,幼年孤苦,后半工半读获得阿尔及尔大学哲学学位。曾任新闻记者、法国地下军工作人员。西元一九五七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认为是荒谬文学的代表,对法国文学影响深远。著有小说《异乡人》、《黑死病》、《叛徒》;剧本《卡里古拉》、《误会》等。
《国语辞典》:沙特  拼音:shā tè
Jean Paul Sartre
人名。(西元1905~1980)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存在主义哲学家。曾在巴黎大学研读教育,后至德国学习哲学。二次大战时从军曾被俘,后又参加地下工作。著有小说《呕吐》、《自由之路》,剧本《苍蝇》、《脏手》、《可敬的娼妓》,哲学论著《存在与虚无》等。一九六四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国语辞典》:杜象  拼音:dù xiàng
Duchamp,Marcel
人名。(西元1887~1968)法国画家,早期作品以立体主义的形态分割法,表现未来派的特性;随后参加超现实主义运动和达达主义运动。西元一九四二年归化美国,是装置艺术的开拓者,今日各种现代艺术深受他的影响。代表作有下楼梯的裸体、女侍。
《国语辞典》:包尔德乐(包尔德乐)  拼音:bāo ěr dé lè
Emile Autoine Bordelle
人名。(西元1861~1929)法国近代著名雕刻家。其作品特色具有乡土味,善于刻划法国农民劳动精神,为追求理想的写实主义者。
《国语辞典》:不列塔尼  拼音:bù liè tǎ ní
Brittany
位于法国西北部,伸展于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比斯开湾之间。全境多为三百公尺高的丘陵地,对内交通不易,对外可发展大西洋航线。
《国语辞典》:冰岛渔夫(冰岛渔夫)  拼音:bīng dǎo yú fū
书名。法国作家绿蒂的小说,以法国西部一海岸为背景,叙述纯朴的渔夫生活、与大海的壮烈奋斗及种种不幸遭遇。书中对海洋的变幻有细腻的描写,为世界海洋文学之代表作。
《国语辞典》:波特莱尔(波特莱尔)  拼音:bō tè lái ěr
Charles Baudelaire
人名。(西元1821~1896)法国诗人兼评论家,为法国颓废派著名领袖。其诗集《恶之花》颇为世人所称道。
《国语辞典》:巴黎画派(巴黎画派)  拼音:bā lí huà pài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留居法国巴黎蒙马特附近的外国画家所形成的画派。其特色是带有浓厚个人主义色彩与流落异乡的感慨哀愁。代表画家有米罗、毕卡索、唐根、莫底利亚尼等。
《国语辞典》:巴黎盆地  拼音:bā lí pén dì
Paris Basin
地名。位于法国北部,南为中央高原,西临阿摩里卡丘陵,东有佛日山、阿登高原和莱因兰山。塞纳河流贯其间,首都巴黎位于其中。
《国语辞典》:巴斯克人  拼音:bā sī kè rén
Basques
欧洲庇里牛斯山西部的民族,分布于法国与西班牙国境。具有活泼、冒险的民族性,亦是最努力保存传统习俗、服饰的民族。所用语言为西南欧洲拉丁化前诸语中唯一倖存的语言,与世界其他语言并无亲属关系。
《国语辞典》:巴尔札克(巴尔札克)  拼音:bā ěr zhá kè
Honore de Balzac
人名。(西元1799~1850)法国小说家。为写实主义的先驱,对人类生活有客观、敏锐的观察,深刻描写法国社会。其作品有《高老头》、《幽谷百合》等。
《国语辞典》:二月革命  拼音:èr yuè gé mìng
1.西元一八四八年二月,法国民间诸党推翻法王路易腓力,改行共和政治,故称为「二月革命」。
2.西元一九一七年俄国推翻沙皇,组织临时政府,结束帝制统治。因事发时值俄历二月,故称为「二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