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国民裁判制(国民裁判制)  拼音:guó mín cái pàn zhì
欧美司法制度,即一种由公民直接参与法院审判的司法制度。参见「陪审制」条。
《国语辞典》:套色版画(套色版画)  拼音:tào sè bǎn huà
利用套色的方法制作的版画。套色方法,有的一次可印刷多种颜色,如直接在版上涂上各种色彩再印刷;有的则是一次只印一种颜色,再利用多版多次印刷的方法来达到套色的目的。
《国语辞典》:直接立法  拼音:zhí jiē lì fǎ
公民直接制定法律与否决法律的立法制度,也称为「公民投票」。相对于间接立法。
《国语辞典》:肥皂粉  拼音:féi zào fěn
一种使用化学方法制成的洗濯剂,呈白色细颗粒状。如:「过量使用肥皂粉洗濯衣物,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也称为「洗衣粉」。
《国语辞典》:陪审团(陪审团)  拼音:péi shěn tuán
欧美司法制度,在审判程序进行前,由不特定公民组成的团体参与审判,为一种公民义务,各国关于成员人数与参与方式之规定各有不同。
《漢語大詞典》:法律制度
①一国的立法制度与司法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称的“法制”。②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所有权方面的法律制度、诉讼方面的法律制度等。
《国语辞典》:法出多门(法出多门)  拼音:fǎ chū duō mén
各部门都自立禁令,法制严苛,政令不一,使百姓不知所措。《新唐书。卷一七八。刘蕡传》:「今又分外官、中官之员,立南司、北司,或犯禁于南则亡于北,或正刑于外,则破律于中,法出多门,人无所措,繇兵农势异,而中外法殊也。」
《漢語大詞典》:坏法乱纪(壞法亂紀)
破坏法制和纪律。礼记·礼运:“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清 张鹏翀 《经史法戒诗》:“坏法乱纪自王朝,史书特继春秋笔。”
《漢語大詞典》:瘊子甲
古代 青堂羌 用冷锻法制造的一种坚甲。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 青堂羌 善锻甲……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原厚三分减二,乃成。其末留箸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也,谓之瘊子甲。”
分類:法制制造
《漢語大詞典》:变古易常(變古易常)
改变过去的法制和习俗。语本韩非子·南面:“不知治者,必曰:‘无变古,毋易常。’”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春秋之法,上变古易常,应是而有天灾者,谓幸国。”
《漢語大詞典》:抱法处势(抱法處勢)
坚持法制,凭借权势。韩非子·难势:“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处势则乱。”韩非子·难势:“抱法处势而待 桀 紂 , 桀 紂 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
《國語辭典》:荡检踰闲(蕩檢踰閑)  拼音:dàng jiǎn yú xián
行为放荡,不受礼法的约束。《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把他逼得房帏以内,生趣毫无,荆棘满眼,就不免在外眠花宿柳,荡检踰闲。」也作「踰闲荡检」。
《漢語大詞典》:迭印
1.亦作"叠印"。
2.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不同的画面叠合地印在一起,使这些画面同时在银幕上重叠显现,用以表现剧中人的回忆、幻想;或构成并列形象,使观众产生联想。
3.电影画面上出现的字幕,也是用叠印方法制作的。
4.重叠显现。
《漢語大詞典》:雠法(讎法)
运用法制。韩非子·有度:“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讎法则可也。” 陈奇猷 集释:“ 孙子书 师曰:按讐,犹用也……此文讎法,谓用法也。”
《漢語大詞典》:漆胎
指用脱胎法制成的坯。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旁有五百罗汉殿,又云五百菩萨像皆是漆胎,庄严金碧,穷极精好。”
分類:脱胎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