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天泉,吴江陆氏子,住吴之永定迁北禅寻奉召主杭之天竺晚归吴之大弘教寺方回录其奇句为长春集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人呼为水长老,见《玉山名胜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二
释思泉,姓何氏,象元人。早失恃怙,罂然孑立。年十有六,礼宝峰顺为师。泉气宇不凡,既习经业,兼究玄旨,大惬顺心。瞻礼四方,首诣燕都报恩林,泉爇香叩请,穷研数载,颇有悟入。后至万寿东川总统,入室诚祈,亦有启迪。偶值馀暇,旁通医书,尝游上都,依经作法,舍施妙药。居数十稔,颇厌京尘,直诣山东灵岩,充职首座,广种桃杏,遍满山谷,依元舍药,不吝囊赀,人多德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同新。字仲益。别号月泉。燕都房山郭氏子。从鞍山坚公祝发。能以苦行事众。日执役。夜读经。聪慧顿发。欲寻诸方。向同行诉参访之意。同行杂笑之。师不胜愤。书偈于壁而去。曰。气宇冲霄大丈夫。寻常沟渎岂能拘。手提三尺吹毛剑。直取骊龙颔下珠。谒清安方公。公问。欲行千里。一步为初。如何是最初一步。师叉手进前。公曰。果是脚根不点地。师拂袖便出。复见大明皓公。杖拂之下。多所资发。终以碍膺未尽。思还清安。方公固无恙。示以恶辣钳槌。又三年。方始豁然。晦迹未久。耆宿拥而归鞍山。海云简禅师寔为之首。林泉伦公。为引座度衣。一音才举。万众驩呼。大元皇帝御宇。帝师癹斯八。命师主济南灵岩寺。时云水四集。师毋德之。不无贤愚之别。繇是。口语纷然。师引退归鞍山。众遮留。不可。师。每念兵火荐经。藏教残阙。学士无从获睹其完。于是。厚损衣钵。并倡惬同志。自走江南购求之。载罹寒暑。跋涉艰难。始获全文而归。远近奔赴。皆得见闻随喜。不翅白马西来也。山东东西道提刑耶律公。相访以祖道迎。往济南观音院。结夏。师疾作矣。呼侍僧示以法要。说偈云。咄憨皮袋。兀底相殃。伎俩不解。思想全忘。来无所从。去亦无方。六凿空空。四达皇皇。且道。这个还有质碍也无。良久云。撒手便行。云天茫茫。偈毕俨然而逝。世寿六十有六。僧腊四十有五。师性豪迈。道眼清明。接运有机变。长韵语。善谈论。麈尾一扬。倾座耸听。终日而无厌也。且滑稽辩给。人不敢以轻率触。有雪窦持之风。茶毗时。送者万人。香花彩幡塞路不可行。非道化入人之深。乌能至是。诚一代英杰衲子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字彦升,号石泉先生。善诗文。有《石泉集》。
元诗选
宇字彦升,□□人。号石泉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吉安人,字巽亨,号巽泉。尝参预平定道、贺二县瑶人起事,授永明簿。有《性情集》。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以辨原名井,以字行,更字子泉,莆田人。皇庆中布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台州黄岩人,字景则。生宋季,尝随车若水、黄超然学,学者称圣泉先生。仁宗延祐间,荐辟平阳汀州路教授,以昌国州判官致仕。有《易学直旨本源》、《圣泉文集》。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一
梁兼善,字禹功,号濂泉。顺德人(清阮元修《广东通志》卷六三作南海人)。少失爱于父,远游三十年不返,莫知其存亡。元成宗大德间荐举明经,元惠宗至元初授潮州路学教授。以诗寄父,妻犹守贞待字,已白头矣。元末大乱,遂解组归,复徵辟为招讨使,保境安民,远近德之。善属文,尤工诗。事见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五《选举志》。诗一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林。别号了幻。台宁海黄氏子。依太虚同公出家。看睦州语有省。参元叟于中竺。洞彻底蕴。东屿在净慈。招分半座。谈说耸震。有古大老之风。竺原在浮山。得师提唱语。称誉不置。寻美以偈。有五百众中居上首。妙解堪作天人师之句。居蒙堂不出户者九年。行省脱欢公。请主万素。迁中竺。至元四年。主灵隐。顺帝锡以金襕法衣。时寂炤在径山。父子同时唱道。五山人以为盛事。大能翔席虚。行院致币焉。师固辞。使者往返不已。师避于会稽山中。行院知不可强。仍请领灵隐。无何退居了幻庵。至正十五年春。感疾。集诸徒叙平生本末。且诫之曰。佛法下衰。无甚于今。宜各努力。吾世缘止于斯矣。书偈曰。七十二年。虚空打橛。末后一句。不说不说。奄然而化。龛留十日。颜色不变。窆全身于松源塔西。塔前古桂。当春吐花。清香满路。见者叹异。侍讲学士黄晋卿。目见其事。书塔铭中。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法林,字竹泉,别号了幻,姓黄氏,宁海人也。依法庵太虚出家。因看睦州语有省,白太虚曰:“从生至死,祗是者个,不由别人也。”时东屿海在净慈,招分半座,居蒙堂不出户者九年。行省左丞相脱欢请主万寿,还中竺。元至元间,复迁灵隐,宗风大振。顺帝闻之,赐以金襕法衣。时龙翔虚席,累召不赴,遂避会稽山中。至正十五年二月二日,索笔书偈云:”七十二年,虚空打撅。末后一句,不说不说。”遂奄然而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9—1361 【介绍】: 元福州永福人,字清源,号谦牧斋,更号觉是轩。文宗天历三年进士,授福清州同知,转泉州经历,累官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为文宏健雅肆,诗豪宕遒逸,为闽中名士,尤邃于《春秋》。有《春秋论断》、《觉是集》。
元诗选
泉生,字清源,泉之永福人。与卢琦、陈旅、林以顺皆以文学为闽中名士。泉生学邃于《春秋》,天历庚午,登进士第。授福清州同知,转泉州经历,迁永嘉尹,调漳州推官,擢知福清州。除翰林待制,以母老辞。会复置行省,改理问,寻升郎中,迁知漳州。召入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寻卒,谥文敏。清源以志略自负,不能下人。后稍自晦抑,号谦牧斋。晚益折节,更号觉是轩。为文宏健雅肆,诗豪宕遒逸。所著有《春秋论断》及《觉是集》二十卷。
维基
林泉生(1299年—1361年),字清源,号谦牧斋,晚号觉是轩,江浙永福(今福建永泰)人,进士出身。林泉生出生于大德三年(1299年),自小好学,先后治《》与《春秋》。天历三年(1330年)登庚午科左榜进士,授福清州同知。任永嘉县尹。性自负,好议论,常与门生畅谈至深夜。官至翰林直学士,奉议大夫。卒谥文敏。著有《春秋论断》及《觉是集》二十卷。与卢琦、陈旅、林以顺等人并称“元末闽中文学四大名士”。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自缘。号会堂。姓陈氏。台之临海人。父某。以诗书为业。人称为石泉处士。母某氏。感奇梦而生。师气骨不凡。翛然有出尘之趣。初为四明白雪寺观公弟子。十七薙发受具戒。即以缚禅为事。还台谒天宁日溪泳公。泳公一见。辄加奖予。泳迁净慈。师从行。咨决心要知解。且日至渐息群念。期造于无念。时处士君春秋高。师欲尽觐省之礼。复还台。道经宁海。日已暮。悲风号林莽间。师遑遑急走。欲求憩泊之地。竟不可得。夜行三里所。乃逢逆旅主人。破屋一间。不能蔽风雨。师竟夕不寐。明发。指天自誓曰。所不能建庵庐以延。旦过者有如日。阛阓中有妙相。古寺两庑萧然。不留一物。师往还视。喜曰是足以遂吾志矣。白于主僧。假西偏粪除芜秽。具床几。设衾褥。下至庖厨溷湢之属。罔不整洁。吴楚闽浙之士。肩摩袂接。而至者如归。皆得歇息安饱而去。其费一出师之经画。先是。县东有桃源桥。跨广度河上。故有圆通阁。岁久将压。县人李斯民。撤而新之。邀致师为主。师遂迁至其处。遇过客如初。师犹以为未足。俭衣削食。建华严宝阁。月集善士。阅华严经。桥之南。复筑弥陀阁。像净土十六观相。览者观相兴行。启发极乐正因。阁道行空。朱甍耀日俨然。如化人天宫矣。事闻于朝。授师金襕法衣。及锡佛心普济之号。仍俾报恩寺额。以宠异之。师既受命。复自念曰。上之恩侈矣。顾尘居杂遝。无以称清净宏伟之观。爰择地县北五里。而近大桥之阳。林樾苍润。蔚为神灵之壤。新建报恩院一区。晨夕帅其徒。以祝釐报上为务。繇是。两地之间。钟鱼互答。有若东西家焉。元季政乱。海上兵动。烽火涨天。三阁与寺。皆鞠为茂草之场。师衋然伤心。又以兴复为己任。持钵行化聚落中。随其地建华严传经之会。演说因果。屠沽为之易业。于是施者四集。师仍于桃源夹河。两堤悉甃以石。建杰阁三楹间。命工塑佛菩萨天神诸像。毕工未久。而师厌世矣。师一旦早作。无疾如平时。索浴更衣。属诸弟子。以见性为急。且曰。吾明日将逝。至期呼笔书偈。怡然委顺。时国朝洪武戊申三月某日。世寿五十九。僧腊四十二。龛留七日。颜貌如生。茶毗。得舍利无算。其徒即寺西北偏。塔而藏之。宋景濂为之铭。从学子方孝孺请也。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自缘,字会堂。姓陈氏,临海人也。父本儒素,夙好诗书,人称石泉处士。母感奇梦,寤而生缘。气骨不凡,虽在幼少,翛然有出尘之意。每入招提,见像则变容起敬,合爪作礼。处士君见之,谓其母曰:是子如青莲花,水不能沾,岂俗能淹耶。乃命从四明白云寺观公为弟子,见其容止修雅,言辞温简,出内典授之读。年十七,薙发,受具足戒。趺坐一室,日以缚禅为事,已而还台,谒同郡天宁日溪泳。一见辄加奖予,使执侍左右,复付藏钥。泳迁杭之净慈,缘从其行。净慈居五山之列,号大丛林。四方龙象,咸来栖止。由是咨厥心要,知解日至,惭息群念,期至无念。时处士君春秋高,欲归觐省,乃复还台。道经宁海,日已向暮,悲风号林莽间,苍皇疾走,欲求憩止之地,而不可得。夜行三里许,乃逢逆旅,主人破屋一间,不能蔽风雨,危坐竟夕。因以建庵庐,延过客自誓。阛阓中有妙相古寺,两庑萧然,不留一物。缘往复视之,喜曰:“是足以遂吾志矣。”白于主僧明公,假其西偏,湔除芜秽,具床几衾褥之属,罔不严絜。吴楚闽浙之士,肩摩袂接,投之如归,宿宿信信,或至浃旬,皆饫其食饮而去。先是县东有桃源桥,跨广度河,上故有圆通阁,岁久将圯。县人李斯民撤而新之,邀缘为主,遂迁其处。远方来者从之如初,犹以为未足。俭衣削食,建华严阁,月集善士阅《华严经》。桥之南,复筑弥陀阁,为像净王十六观相。览者睹相兴行,启发极乐正因。阁道行空,朱甍耀日,俨如天宫。事闻于朝,授以金襕法衣,锡号为“佛心普济禅师”,更畀报恩寺额,以宠异之。复念廛居杂遝,尘氛袭人,无以称清净弘伟之观。乃择大桥之阳,去县治五里,而近林樾苍润,蔚为神区,更建报恩禅院。 晨夕讽咏,由是两地梵声,钟鱼互答。会元季丧乱,海宇不宁,烽火四起,三阁与寺鞠为茂草,缘衋然伤之。又以兴复为己任,托钵聚落中,随其地建华严传经会,演说因果,屠沽为之易业。于是施者四集,仍于桃源,夹河两堤,悉甃以石,建杰阁三楹,命工造像,未几而缘厌世。自知期至,𧦝笔书偈,怡然委顺,明洪武戊申三月也。年五十九,腊四十二。荼毗得舍利无算。弟子祖溢等,以其年六月二十一日,奉遗骨塔于寺西北偏。以乡先生夏克复所叙行业,因方孝孺而徵铭于宋文宪公濂云。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三
梁伯谦,号野泉。顺德人。元惠宗至正十四年(一三五四)乡贡。事见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六。有《野泉集》,今佚。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台州黄岩人,号蒙泉。幼著道士服,长游京师,寓崇真宫,斋居万松间,一夕大雪填门,僵卧读书,不改其乐。京师号为独冷先生。顺帝至正间出主白鹤观。善诗。有《蒙泉集》。
元诗选
守仁号蒙泉,天台黄岩人。幼著道士服,长游京师,寓蓬莱坊之崇真宫,不事干谒,斋居万松间。一夕大雪填门,蒙泉读书僵卧自若,京师号为独冷先生。至正间,出主白鹤观。诗多失传,仅见《玉山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