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露撒
泄露。《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只咱知道,休叫老奶奶听见。就是别人跟前也休露撒出一个字来。”
分類:泄露
《國語辭典》:走风(走風)  拼音:zǒu fēng
泄漏消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只为求得申春消息,恐怕走了风,脱了仇人。」
《漢語大詞典》:无漏(無漏)
(1).不泄露。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温树靡答,露事不詶;省中之言无漏,席下之跡不疑。”
(2).没有漏洞。 唐 白行简 《滤水罗赋》:“环之劲铁,取其坚而不朽;羃以轻纱,取其疏而无漏。”
(3).佛教语。谓涅槃、菩提和断绝一切烦恼根源之法。与“有漏”相对。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王卫军问》:“药验者疾易痊,理妙者吝可洗。洗吝岂復循环,疾痊安能起灭?则事不侔,居然已辨,但无漏之功,故资世俗之善,善心虽在五品之数,能出三界之外矣。”百喻经·宝箧镜喻:“禪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 曹溪禪师 乎!” 赵殿成 笺注:“释氏谓道心如完器,妙理犹浄水,一切烦恼,破坏道心,迷失妙理,犹如破器,不能停浄水,讥其过失,名之曰漏。即欲漏、有漏、无明漏也。四果永尽,名曰无漏。”
《漢語大詞典》:盗发(盜發)
(1).私下非法发掘。史记·酷吏列传:“会人有盗发 孝文 园瘞钱,丞相 青翟 朝,与 汤 约俱谢。”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娥 比舍有 蔡仲 ,闻 娥 富,谓殯当有金寳,乃盗发冢,求金。” 清 洪颐煊 《校正〈穆天子传〉序》:“穆天子传六卷, 晋 太康 二年, 汲县 民盗发 魏襄王 墓中所得竹书也。”
(2).私自开拆;私下泄露。后汉书·窦武传:“ 瑀 盗发 武 奏。”宋书·郑鲜之传:“上言传詔 罗道盛 輒开牋,遂盗发密事。”
《國語辭典》:露风(露風)  拼音:lòu fēng
露出口风、走漏消息。《红楼梦》第六五回:「便有那游手好閒,专打听小事的人,也都去奉承贾琏,乘机讨些便宜,谁肯去露风?」《红楼梦》第八九回:「侍书告诉了我,又叮嘱千万不可露风说出来,只道是我多嘴。」
《國語辭典》:露底  拼音:lòu dǐ
泄露底细、真相。如:「都是他不小心,才会使我们露底。」
《漢語大詞典》:走泄(走洩)
亦作“ 走洩 ”。
(1).放泄,流失。 宋 单锷 《吴中水利书》:“今若治 吴江 岸泄众水,则 运河 之水,再防走泄,当於北门之外,创一堰可也。”
(2).走漏,泄露。《元典章·吏部七·掌印》:“使印之人非理刁蹬、取受钱物,或将机密事情因而走泄,不便参详,拟令遍行禁治。”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只是此言未可走洩,望大人主张,发落去了这一干人,小生别有下情实告。”
《国语辞典》:外泄  拼音:wài xiè
向外泄露。如:「热水器不可置于浴室内,以免瓦斯外泄,发生危险。」
《漢語大詞典》:通泄(通洩)
亦作“ 通洩 ”。
(1).疏通宣泄。《晋书·束晳传》:“又如 汲郡 之 吴泽 ,良田数千顷,泞水停洿,人不垦植。闻其国人,皆谓通泄之功不足为难。”宋史·食货志上一:“开濬毕功,通洩积水,久浸民田露出堘岸。”
(2).透露,泄露。 明 王世贞 《皇明异典述十·罢辅臣特敕》:“前岁 忠 ( 高忠 )代 言 ( 夏言 )进玉器祝寿,朕已疑其与彼同计矣,今果通泄朕言,不具敕稿,果无例耶?”
《漢語大詞典》:漏师(漏師)
谓泄露军事机密。左传·僖公二年:“ 齐 寺人 貂 始漏师于 多鱼 。” 杜预 注:“ 貂 於此始擅贵宠,漏洩 桓公 军事,为 齐 乱张本。” 孔颖达 疏:“漏师者,漏泄师之密谋也。”
《國語辭典》:声张(聲張)  拼音:shēng zhāng
张扬、宣布,使众人皆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家长,不要声张!我与你从长计议。」《红楼梦》第六八回:「我听见了,吓的两夜没合眼儿,又不敢声张。」
《漢語大詞典》:露泄(露洩)
亦作“ 露洩 ”。 泄露。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后自是怀惧,乃与父 完 书,言 曹操 残逼之状,令密图之。 完 不敢发。至十九年,事乃露泄。 操 追大怒,遂逼帝废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人士因有用金漆版代书帖与朋儕往来者,已而苦其露泄,遂有作两版相合,以片纸封其际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缉捕》:“少有不谨,露洩风声。”
分類:泄露
《漢語大詞典》:宣广(宣廣)
谓泄露扩散。宋书·王僧绰传:“建立之事,仰由圣怀……事机虽密,易致宣广,不可使难生虑表,取笑千载。”
分類:泄露扩散
《漢語大詞典》:泄口
谓言语泄露。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 昭信 曰:‘两姬婢且泄口。’復绞杀从婢三人。”
分類:言语泄露
《國語辭典》:泄密(洩密)  拼音:xiè mì
1.泄露秘密。《明史。卷二六五。李邦华传》:「会帝召对群臣,中允李明睿疏言南迁便,给事中光时亨以倡言泄密纠之。」
2.军事或行政上应保守秘密的消息、文书、图画或物品,为参与者以外人员知悉或持有,即为泄密。无论泄密方法系经由言谈、行动、或文字,及其泄露系属过失或故意,均属泄密行为,而应受妨害军机治罪条例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