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善禁
谓善用符咒治病。南史·陈显达传:“大战於 宣阳 津阳门 ,大破贼,矢中左目,而鏃不出, 地黄村 潘嫗 善禁,先以钉钉柱,嫗禹步作气,钉即出,乃禁 显达 目中鏃,出之。”
《漢語大詞典》:灸疗(灸療)
以灸法治病。 汉 枚乘 《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説而去也。”
《漢語大詞典》:挢引(撟引)
伸引手足。谓按摩。用以养生、治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闻上古之时,医有 俞跗 ,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鑱石撟引,案扤毒熨。” 司马贞 索隐:“谓为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顾鸟伸也。”
《國語辭典》:跳大神  拼音:tiào dà shén
一种祈福保平安的仪式。民间遇有凶灾,举行禳祈、斋醮的法会,请道士、乩童等,藉言鬼神附身,起舞念咒,以祛邪避凶,消灾解厄。
《國語辭典》:祝由科  拼音:zhù yóu kē
古时十三种医学科别之一。为专用符咒治病的一种迷信方法,盛行于湖南辰州。清。袁枚《新齐谐续集。卷上。治妖易治人难》:「汉阳令刘某,性方鲠,治祝由科邪教过严,有奸民上控抚军,抚军戒饬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那祝由科代人治病,不用吃药,只画两道符就好了。」也称为「辰州符」。
《漢語大詞典》:祝由
古代以祝祷符咒治病的方术,后世称用符咒禳病者为“祝由科”。《素问·移经变气论》:“毒药不能治其内,鍼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王冰 注:“移精变气,无假毒药,祝説病由,不劳鍼石而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文敏公 误信祝由,割指上疣赘,创发病卒, 李 疗之,竟无验。”参见“ 祝由科 ”。
《国语辞典》:药签(药签)  拼音:yào qiān
向神佛求得的治病签条。上面写有科别、签号、药方名称、分量、禁忌、处方。
《漢語大詞典》:针治(針治)
针灸治病。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八月五日》:“ 岳夏 同志来,谈及 毅 儿病,谓可用军长名义函卫生部,请其针治。”
分類:针灸治病
《漢語大詞典》:砭割
以石针治病。喻忍痛除恶。 汉 扬雄 《太玄·达》:“达于砭割,前亡后赖。” 司马光 集注:“割爱去恶,如砭割之去病,虽有亡,后得其利。”
《漢語大詞典》:镵针(鑱針,鑱鍼)
亦作“ 鑱鍼 ”。箭头针。中医治病用的九种针之一。《素问·刺疟篇》:“胻痠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鑱鍼鍼絶骨出血立已。”《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九针原始歌》:“一曰:鑱针式图。”注:“经之一曰:鑱针者,取法於巾针,去末寸半,卒鋭之长一寸六分。鑱者,鋭也;卒者,尾也。调此针长一寸六分,上去末寸半,下只留一分之锋,欲浅刺不令深入也。”《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九针原始歌》:“鑱针即今箭头针,主刺皮肤邪肉侵,毋令深入泻阳气,邪正相安荣卫均。”注:“鑱针即今之箭头针也,主刺邪热病在头身皮肤之证。”
《漢語大詞典》:淬针(焠針)
即火针。中医用之烧灼穴位以治病。《素问·调经论》:“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火·火针:“火针者,《素问》所谓燔针,焠针也……其法:麻油满盏,以灯草二七茎点灯,将针频涂麻油,灯上烧令通赤用之。”
《國語辭典》:门诊(門診)  拼音:mén zhěn
医生在医院或诊所中为病人看病。如:「王医师是心脏科的权威,又关心病患,很多人都抢著排他的门诊。」
《漢語大詞典》:灸师(灸師)
以灸术治病的医师。 唐 韩愈 《谴疟鬼》诗:“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分類:治病医师
《漢語大詞典》:针术(針術)
针刺治病之术。宋书·鲁爽传:“ 天祚 ( 程天祚 )妙善针术, 燾 ( 拓跋燾 )深加爱赏。”
分類:针刺治病
《國語辭典》:诊所(診所)  拼音:zhěn suǒ
医生私人开设医治病人的小型医院。也称为「诊疗所」。
《漢語大詞典》:诊室(診室)
医生诊治病人之室。 冰心 《晚晴集·我的童年》:“它的东厢房是病房,西厢房是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