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诊治(診治)  拼音:zhěn zhì
诊断病情而加以治疗。《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及文王病时,不求意诊治,何故?」
《漢語大詞典》:练石(練石)
中医治疗外肿的一种药物。北齐书·方伎传·马嗣明:“ 杨令 患背肿, 嗣明 以练石涂之便差。作练石法:以粗黄色石鹅鸭卵大,猛火烧令赤,内淳醋中,自屑,频烧至石尽,取石屑曝乾,擣下簁。和醋以涂肿上,无不愈。”
《國語辭典》:医院(醫院)  拼音:yī yuàn
诊治或看护病人的地方。
《国语辞典》:祛病  拼音:qū bìng
去除或治疗病痛。如:「懂得中医的人说,常服灵芝,可以袪病延年。」
《漢語大詞典》:处齐(處齊)
亦作“ 处剂 ”。 开列治疗某一疾病的各种药物及分量。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精於方药,处齐不过数种,心识分銖,不假称量。” 宋 曾巩 《沉士安西绫锦副使制》:“明习禁方,以医入侍,处剂汤液,有劳可旌。”
《國語辭典》:正骨  拼音:zhèng gǔ
中医上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疗骨折、脱臼等疾病的医术。
《國語辭典》:诊疗(診療)  拼音:zhěn liáo
诊视病情而加以治疗。《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唐纪六十八。懿宗咸通十年》:「宗邵等诊疗之时,惟求疾愈,备施方术,非不尽心。」
《國語辭典》:临床(臨床)  拼音:lín chuáng
医学上指医生对病人实际的观察和治疗疾病。如:「新的药物如没经过医学的临床实验,就有危害人类的危险。」
《漢語大詞典》:施针(施鍼)
以针刺治疗。宋史·方技传下·王克明:“ 魏安行 妻风痿,十年不起, 克明 施鍼,而步履如初。”
分類:针刺治疗
《國語辭典》:护理(護理)  拼音:hù lǐ
1.旧时以次级官暂时代理出缺的长官职务。
2.医疗保健工作中的一项,其主要工作为照顾伤患及预防保健等。
《國語辭典》:内科(內科)  拼音:nèi kē
临床医学的一大分支。医疗范围是指身体内部的各种疾病。医治方式乃依照病人对症状的叙述,以及物理检查而施以用药、打针,不以外科手术来治疗疾病。
《國語辭典》:兽医(獸醫)  拼音:shòu yī
1.职官名。主掌治疗野兽伤病的官吏。《周礼。天官。兽医》:「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
2.治疗禽兽疾病的医生。
《漢語大詞典》:升提
中医治疗因中气下陷而出现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的一种方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君所患者,阳明经疟也。 吕 医误为太阳经,以升麻、羗活二味升提之,将君妄血逆流而上,惟白虎汤可治,然亦危矣!”
《國語辭典》:补气(補氣)  拼音:bǔ qì
培养补充身体元气。唐。柳宗元 与李翰林建书:「所欲者,补气丰血、强筋骨、辅心力,有与此宜者,更致数物,忽得良方偕至,益喜。」《红楼梦》第四五回:「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漢語大詞典》:内消
(1).中医治疗痈疽的一种方法。即运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尚未化脓的肿疡得到消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内消治法歌》:“内消表散有奇功,脉证俱实用最灵。”
(2).紫荆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紫荆:“其木似黄荆而色紫,故名。其皮色红而消肿,故疡科呼为肉红,又曰内消,与何首乌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