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斗折蛇行
形容道路、河流等曲折蜿蜒。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國語辭典》:发源地(發源地)  拼音:fā yuán dì
1.河流的源头。如:「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都在青海。」
2.发迹、起始、开头的地方。如:「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沿岸。」
《漢語大詞典》:护岸林(護岸林)
沿渠道和河流两岸栽种的防护林。可以预防水流对河岸的冲刷、破坏。
《漢語大詞典》:国际河流
流经国界或流贯两个和两个以上国家的河流。多瑙河、尼罗河和湄公河等都是著名的国际河流。
《國語辭典》:河漫滩(河漫灘)  拼音:hé màn tān
河道两旁由洪水淤积而成的平坦地,枯水期露出水面,丰水期则常被淹没。常被开发为农地。如:「这块河漫滩很肥沃,可以种植一些蔬菜。」
《漢語大詞典》:河段
两个标示支流汇合点之间的那一部分水道
河流的某一段
《國語辭典》:河涸海乾  拼音:hé hé hǎi gān
河川枯竭,大海乾涸。比喻一点也不剩、澈澈底底。《红楼梦》第四五回:「我还乐得去吃一个河涸海乾,我还通不知道呢。」《三侠五义》第五五回:「谁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说菜是剩的,酒是浑的,坛子也摔了,盘子碗也砸了,还骂了个河涸海乾。」也作「河落海乾」。
《漢語大詞典》:不语兵(不語兵)
隐语。指江河流水。因可用以淹没敌人,故云。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既不克,又欲增兵。 丞昭 奏曰:‘陛下有不语兵千万在左右,胡不用之。’上不悟。 丞昭 以马策指 汾 。”
《國語辭典》:岔流  拼音:chà liú
从河流下游分岔出去的小河流。也作「汊流」。
《漢語大詞典》:柴坝(柴壩)
在含沙量高、泥沙河床的河流上筑成的临时性拦水建筑物。《人民日报》1974.12.4:“他们在 芦河 上筑柴坝,挖壕引水,拉沙造地。”
《漢語大詞典》:阿拉伯河
西亚重要河流。由幼发拉底河同底格里斯河汇合而成,在伊拉克注入波斯湾。长193千米,河口宽约800米,水深8~15米。上半段在伊拉克境内,下半段为伊拉克和伊朗两国界河。沿河多沼泽,并有大油田。
《國語辭典》:北戴河  拼音:běi dài hé
地名。在河北省临榆县西南七十里,地滨渤海,当榆河入海处。沿岸风景美丽,为一避暑胜地。
《國語辭典》:地球仪(地球儀)  拼音:dì qiú yí
地球的模型。装在支架上,可以转动,上面画著海洋、陆地、河流、山脉、经纬线、各国地形、城市等。
《漢語大詞典》:地下水回灌
简称“回灌”、“人工引渗”。降雨径流、河流来水、灌溉退水、经处理后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通过地面入渗或水井注入对地下水源的人工补给工作。可控制地面沉降,防止海水入侵含水层,改善地下水水质,调节地下水温,保持地热水、天然气和石油地层的压力等。
《國語辭典》:丁坝(丁壩)  拼音:dīng bà
一种保护堤岸的建筑物。一端和堤岸相连成丁字形,能改变水流,使河岸不受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