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鸿口(鴻口)
古地名。 春秋 宋 地。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 东, 虞城县 西北。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齐 师、 宋 师败 吴 师于 鸿口 。” 杜预 注:“ 梁国 睢阳县 东有 鸿口亭 。” 杨伯峻 注:“ 鸿口 ,今 河南 虞城县 西北。” 唐 陈仲师 《土风赋》:“讨 曹 灭 卫 ,侵 鄫 掠 鲁 ,会盟於 鸿口 之亭,缴射於 龙游 之浦。”
《漢語大詞典》:寒泉冈(寒泉岡)
地名。在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又东逕 浚城 南,西北去 濮阳 三十五里,城侧有 寒泉冈 ,即所谓‘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
分類:地名河南
《漢語大詞典》:韩陵山(韓陵山)
俗名 七里冈 。在 河南省 安阳市 东北。 北魏 高欢 曾于此击败 尔朱兆 ,并建 定国寺 旌功,由 温子昇 撰作碑文。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四·彰德府》:“在府东北十七里…… 普泰 二年, 尔朱兆 等攻 高欢 於 鄴 , 欢 于 韩陵 为圆陈,连繫牛驴以塞归道处也,俗名 七里冈 。”参见“ 韩陵石 ”。
《漢語大詞典》:韩陵石(韓陵石)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梁 庾信 从 南朝 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 信 将《枯树赋》以示之,於后无敢言者。时 温子昇 作《韩陵山寺碑》, 信 读而写其本,南人问 信 曰:‘北方文士何如?’ 信 曰:‘唯有 韩陵山 一片石堪共语。 薛道衡 、 卢思道 少解把笔,自餘驴鸣犬吠,聒耳而已。’”后因以“韩陵石”借指好文章。 清 姚鼐 《哭孔撝约三十二韵》:“文富 韩陵 石,书摹 邹嶧 碑。”亦作“ 韩陵片石 ”。 郑逸梅 《南社丛谈·南社社友事略·林百举》:“ 百举 有简 楚傖 诗:‘君犹橐笔我回车,倦听高谈捫蝨餘,为问 庾山 枯树好, 韩陵 片石又何如?’”参见“ 韩陵山 ”。
分類:文章
《漢語大詞典》:白矾楼(白礬樓)
北宋 东京 著名酒楼名。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京师 东华门 外 景明坊 ,有酒楼,人谓之矾楼……本商贾鬻矾於此,后为酒楼。本名白矾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酒楼:“白矾楼,后改为丰乐楼。 宣和 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亦作“ 白樊楼 ”。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原来秦楼最广大,便似 东京 白樊楼一般;楼上有六十个閤儿,下面散铺七八十副卓凳。”
《漢語大詞典》:柏国(柏國)
古国名。在今 河南省 西平县 。 春秋 时为 楚 所灭。左传·僖公五年:“ 楚 鬭穀於菟 灭 弦 , 弦 子奔 黄 。於是 江 、 黄 、 道 、 柏 方睦於 齐 ,皆 弦姻 也。” 杜预 注:“ 柏 ,国名。”元和姓纂卷十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柏国 在 汝南 西平县 ,为 楚 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漢語大詞典》:安阳市
在河南省北部、京广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殷商曾建都于此。1949年设市。人口67.1万(1995年)。古迹有文峰塔、韩琦庙、袁林等。西郊小屯殷墟,为殷代都城遗址,曾出土大批甲骨文。
《漢語大詞典》:安陵君
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一个小国(现在河南省鄢陵县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庸。例如: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战国策·魏策
《國語辭典》:大别山脉(大別山脈)  拼音:dà bié shān mài
山脉名。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西起桐柏山,东接皖山山脉,高一千公尺左右,为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林、矿资源丰富。
《國語辭典》:大相国寺(大相國寺)  拼音:dà xiàng guó sì
河南省开封县境的寺庙。北齐天保六年(西元555)创建,宋至道二年(西元996)重建。明末为河水淤没,清顺治时重建,乾隆时重修。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东京相国寺》:「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太宗皇帝至道二年,命重建三门,为楼其上,甚雄,宸墨亲填书金字额,曰『大相国寺』,五月壬寅赐之。」
《漢語大詞典》:东营市
在山东省北部、黄河南侧,东临莱州湾,胶济铁路有支线通此。1982年设市。人口64.9万(1993年)。为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胜利油田指挥部设此。建有石油大学。
《漢語大詞典》:弃瓢岩(棄瓢巖)
山崖名。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东南 箕山 上,因相传 尧 时 许由 曾弃瓢于此而得名。 唐 胡曾 《咏史诗·箕山》:“ 弃瓢巖 畔中宵月,千古空闻属 许由 。” 明 王翰 《箕山夕照》诗:“洗耳溪头餘晓籟, 弃瓢巖 畔有寒松。”参见“ 弃瓢 ”。
《漢語大詞典》:弃瓢(棄瓢)
汉 蔡邕 《琴操·箕山操》载, 尧 时 许由 隐居 箕山 ,常以手捧水而饮。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 由 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 由 以为烦扰,遂取瓢弃之。后因以“弃瓢”为隐居的典实。 明 刘训 《许由隐居》诗:“弃瓢林下风生树,洗耳溪边水漾湾。”
《漢語大詞典》:千金堨
古代水利工程名。在 河南省 洛阳市 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谷水:“《河南十二县境簿》曰: 河南县 城东十五里有 千金堨 。《洛阳记》曰: 千金堨 旧堰 穀水 , 魏 时更修此堰,谓之 千金堨 ……堨是都水使者 陈协 所造。”
《漢語大詞典》:廧咎如
春秋 时 赤狄 部落名。 隗 姓。在今 河南 安阳 市西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狄 人伐 廧咎如 ,获其二女, 叔隗 、 季隗 ,纳诸公子。” 杜预 注:“ 廧咎如 , 赤狄 之别种也。” 杨伯峻 注:“廧音墙,咎音高…… 廧咎如 约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一带。或云在 河南 安阳市 西南。后説疑近是。”
《漢語大詞典》: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坚持斗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反对国民党军进攻的游击战争。1934年8月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陆续退出长江南北各个苏区进行长征。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在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的统一领导下,紧密依靠群众,以公开与隐蔽、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斗争策略和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取得反“围剿”、“清剿”的胜利,牵制大量国民党军,在战略上配合红军主力的行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投入抗日战争。
《漢語大詞典》:倪嗣冲
(1868-1924)皖系军阀。安徽阜阳人。清末曾任河南布政使帮办军务。1913年任安徽都督,支持袁世凯称帝。袁死后投靠段祺瑞。1917年支持段解散国会,为“督军团”倡乱的祸首。后又出兵拥护段祺瑞实行武力统一。1920年,皖系战败后被解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