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翟澥,字沧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诗拾遗》卷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毛沧洲,生平事迹未详。与姚镛有交(《诗家鼎脔》卷下姚镛《别毛沧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49 【介绍】: 宋绵州盐泉人,字子美,号沧浪翁。苏舜元弟。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少有大志,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其与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杰多从之游。初以父荫补官,累迁大理评事。庆历中,范仲淹荐其才,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岳父杜衍与仲淹主新政,多遭谗陷,舜钦坐售故纸钱召妓乐会宾客除名。流寓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以自适。工诗文,其体豪放,时发愤于歌诗中。又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为时人所传。后为湖州长史卒。有《苏学士集
全宋诗
苏舜钦(一○○八~一○四九),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自曾祖起移家开封(今属河南)。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进士(《隆平集》卷六),历任蒙城、长垣县令,入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时杜衍、富弼、范仲淹执政,主持“庆历新政”。苏舜钦为杜衍婿,因进奏院祠神,以出售废纸公钱宴会,为人所劾,以监守自盗罪削职为民,闲居苏州。后复为湖州长史,庆历八年(一○四八)十二月卒(《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年四十一。有《苏学士文集》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苏舜钦诗,以沈文倬点校《苏舜钦集》为底本。沈氏点校本以清康熙中宋荦校定徐惇复刊印本为底本,曾参校清黄丕烈过录何焯校本(简称黄本)、陈乃乾过录何焯校本(简称陈本)、清光绪中李星根等重编校刊十卷本(简称李本)、黄丕烈过录顾广圻校记(简称顾校)、陈乃乾过录钱泰吉校记(简称钱校)等。此次据《全宋诗》体例,对底本校语作若干删节、调整,并据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苏学士集》(简称四库本)予以补正。辑录所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苏舜钦(1008-1048) 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迁居开封。苏易简孙。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庆历革新,见嫉于守旧党,罢职闲居苏州。后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故。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有词见《花庵词选》。
全宋文·卷八七四
苏舜钦(一○○八——一○四八),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舜元弟。少慷慨有大志,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县尉。景祐元年举进士中第,改光禄寺主簿,知蒙城县。丁父忧,居丧于长安。服除,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店宅务。庆历四年,以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以岳父杜衍与仲淹、富弼主新政,为人倾陷,坐用鬻故纸公钱召 妓乐会宾客被劾除名。寓居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诗文。八年,复官为湖州长史,同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一。诗文豪健,善草书。有集十六卷。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苏君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1200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徙居建阳考亭,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遁翁、沧洲病叟,别称紫阳、云谷老人。朱松子。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为同安主簿。孝宗淳熙中,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浙东大饥,乃单车按行境内,救荒革弊。光宗时历知漳州,任秘阁修撰等。宁宗初,以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落职罢祠。卒后追谥文。受业于李侗,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周敦颐、张载等人学说,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主持白鹿洞、岳麓书院,讲学五十余年,弟子众多。其学派被称为闽学,或考亭学派、程朱学派。曾被韩侂胄视为伪学,加以禁止。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全宋诗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溯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孝宗朝,历官秘书郎,知南康军,直秘阁,提举江西、浙东常平茶盐,江西提刑,秘阁修撰。光宗即位,知漳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寻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韩侂胄专政,行伪学党禁,落职罢祠。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谥文。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熹登第五十载,任地方官仅七年半,立朝时间更短,生平主要从事著述和讲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有《楚辞集注》八卷、《诗集传》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无名氏编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宁宗时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书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辑续集十一卷及余师鲁辑别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续有增补、刊刻。事见《勉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朱熹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中卷一至卷一○及别集卷七诗部)为底本,校以宋宁宗时刻本(简称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简称成化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朝鲜李朝英祖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简称朝鲜本)等。底本卷末考异,酌予吸收。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一、十二卷。
词学图录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谥文。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理学家。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通鉴纲目》等,词有《晦庵词》。
全宋文·卷五四二八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遁翁。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今福建尤溪)。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泉州同安县主簿。任满还家,著书讲学达二十馀年。淳熙五年,知南康军。在任期间,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八年,就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绍熙元年,知漳州。四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这期间修复了岳麓书院。五年,诏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同年被罢免,回到福建考亭,主讲紫阳书院,又别称考亭、紫阳,继续著书立说。庆元六年病逝,年七十一。朱熹一生做官时间很短,主要从事于著书讲学。他上承二程的学说,又加以阐释发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朱熹著述甚富,计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上蔡先生语录》三卷,《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名臣言行录》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近思录》十四卷,《四书章句集注》十九卷,《太极图解》注一卷,《通书解》一卷,《伊洛渊源录》十四卷,《诗集传》八卷,《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楚辞集注》八卷,《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等,俱存世。事见黄干《朱先生行状》(《勉斋集》卷三六,《宋史》卷四二九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孝芳(?~一一九二),孝宗时知大宁监(《宋诗纪事补遗》卷五八)。光宗绍熙三年帅泸州时被乱军所杀(《宋会要辑稿》兵一九之四一)。
全宋文·卷四八六六
张孝芳,(?——一一九二),号沧湖,楚(今湖北一带)人。尝官四川,行部至夹江,见山水之美,遂卜居焉。更历州县,入官于太学、礼部,除浙西路提举。绍熙中为泸南安抚使、知泸州。三年七月,泸州军乱,为兵卒杀害,特赠三官,与二子恩泽。孝芳能诗文,有名当世。时人杨仲修谓:「沧湖先生负廊庙器,有丘壑姿,无烟火语,当世人流第一。」见《两朝纲目备要》卷二,《止斋集》卷一一,雍正《四川通志》卷三八之二及所上《浙西提举到任谢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4—1227 【介绍】: 宋隆州仁寿人,字仲易,一字子韶。虞允文孙。以郊恩任官。再举礼部,知华阳县。改永康军,招诸生讲学,遂大治。宁宗嘉定中诏知简州,会金人犯边,保城有功,迁夔州提刑兼提举常平,俄改利州路,皆有声。尝与魏了翁、李心传等讲学于蜀,人称沧江先生。有《易书论语说》。
全宋诗
虞刚简(一一六三~一二二六),字仲易,一字子韶,学者称沧江先生,仁寿(今属四川)人。允文孙。尝与魏了翁辈讲学蜀东门外,得程朱微旨。以郊恩任官,再举礼部,监郫县犀浦镇酒税。历知华阳县,通判绵州。宁宗嘉定八年(一二一五)由知万州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七)。十一年,起知简州。十五年,擢夔州路提点刑狱(同上书职官七五之三二),改利州路。理宗宝庆二年卒,年六十四。事见《鹤山集》卷七六《利州路提点刑狱主管冲佑观虞公墓志铭》,《宋元学案》卷七二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七七三
虞刚简(一一六四——一二二六),字仲易,一字子韶,隆州仁寿(今四川仁寿)人,允文孙。乾道九年,以郊恩任承奉郎。再举礼部,淳熙末始监成都府郫县犀浦镇酒税。历成都府路干办公事,知华阳县、通判绵州、知永康军,寻奉祠。起知渠州,改数郡,皆未上,辟知简州,擢夔州路提刑兼提举常平,改利州路。嘉定十六年,任制置使,建台于汉中。宝庆元年奉祠归,二年卒,年六十四。著有《诗说》,《》《书》《论语说》,《永康军图志》二十卷。蜀人尊之,称沧江先生。见《鹤山大全集》卷七六《利路提刑虞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固叔,一字开叔。史浩幼子。尝从杨简学。以军器监为临安尹。兄史弥远入相,以嫌出为潭州、湖南安抚使,平湖寇罗孟传。守建宁,行义仓法,有政绩。以兄久在相位,数劝归不听,遂食祠禄于家。卒谥忠宣。
全宋诗
史弥坚(?~一二三二),字固(《宋元学案补遗》卷七四作开)叔,庆元府(今浙江宁波)人。浩幼子。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为两浙路转运判官兼权知临安府。三年,除权兵部侍郎。兄弥远入相,以嫌出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历知建宁、镇江府。理宗绍定五年卒(《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五)。《延祐四明志》卷五有传。
全宋文·卷六七○○
史弥坚(?——一二三二),字固叔(一作开叔),号沧洲,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史浩幼子。开禧中知临安府,权兵部侍郎。嘉定初,韩侂胄败,兄弥远入相,以嫌出知潭州、湖南安抚使。移知建宁府,行义仓法。六年,知镇江府,荐刘宰于朝。以兄久居相位,数劝其归,不听,遂食祠禄于家十有六年。绍定五年卒,谥忠宣。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南宋书》卷三二,《南宋制抚年表》。
王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人。宣宗时河北义军,率兵收复沧州,器甲完具,自雄一方。兴定元年,又收复滨、棣二州。宣宗乃任为沧州经略使。加遥授同知东平府事,权元帅右都监。四年,封沧海公,为九公之一。同年,兵败,降益都张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叙州宣化人,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洲。宁宗嘉定四年进士。历知崇宁县、施州通判,皆有惠政。理宗淳祐元年迁秘书少监,历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官至权刑部尚书。立朝刚正,奏论时政得失,先后忤宰相史嵩之、郑清之,屡被排挤。为文有才气,著述多散佚,今存《沧洲尘缶编》。
全宋诗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历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著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为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馀。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二卷。
全宋文·卷七三三六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颍,号沧洲,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人,一云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定四年进士。历任华阳县尉,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历尚左郎官兼直舍人院,迁著作郎。淳祐元年迁秘书少监,拜太常少卿,为言者论罢,知袁州。召为宗正少卿,迁起居舍人。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忤郑清之,退居湖州。起知婺州,权刑部尚书,授宝章阁学士、知隆兴府。卒,赠宣奉大夫。有《尘缶文集》。《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人,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与严仁、严参并有才名,时称“三严”。精于论诗,推崇盛唐,反对宋诗散文化、议论化,对苏轼、黄庭坚及江湖派诗风均表不满。创以禅喻诗之说,强调“妙悟”与“兴趣”,对后代诗论颇有影响。有《沧浪集》、《沧浪诗话》。
全宋诗
严羽(一一九二?~一二四五?),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一生隐居不仕,曾浪迹江、楚等地,为戴复古所奖重。以《沧浪诗话》著称于世。诗多散逸,邑人李南叙收录其诗及诗话为《沧浪吟》,度宗咸淳间黄公绍序而传之。另有评点《李太白诗集》二十二卷行世。事见本集,参王士博《严羽的生平》(载《文学遗产》一九八五年第四期),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四有传。 严羽诗,以《适园丛书·沧浪严先生吟卷》为底本。校以明正德丙子林俊序本(简称林序本)、正德庚辰尹嗣忠刻本(简称尹本)、正德胡重器覆刻本(简称胡本)、怡兰堂藏夏大夏重校本(简称夏校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明嘉靖清省堂本、清鲍廷博据元本手校本(简称鲍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严羽,字丹邱,一字仪卿,号沧浪逋客。邵武人。与戴复古游,属江湖诗人。崇盛唐,主妙悟,倡兴趣。有《沧浪诗话》,存词二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四
严羽,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终身不仕,隐居乡里。绍定三年避乱至江楚,五年返乡,与邵武军学教授戴复古多所唱酬。继游吴越,多感时伤乱之作。羽为南宋著名诗论家,著有《沧浪诗话》、《沧浪诗集》。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朱霞《严羽传》(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沧浪诗话校笺》附录)。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 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靖江人,字汝琳,号沧洲。善人伦,经其品藻,皆以为荣。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汝琳,靖江人。有沧洲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9—1366 【介绍】: 元明间浙江桐庐人,字方舟,自号沧江散人。幼轻侠,好击剑、走马、蹴鞠,工诗。元行省参政苏天爵将荐之,避去。后刘基受朱元璋征,邀之同行。舫荷蓑笠以见,酌酒赋诗而别。筑室江边,终老其间。有《瑶林》、《沧江》二集。
元诗选
舫字方舟,睦之桐庐人。幼有侠气,好驰马试剑,兼善攻毬鞠之戏。稍长,幡然悔,即从师受章句,治进士业,为文烂然成章。已而又悔曰:曷习古歌诗以吟咏性情,庶几少遂其愿耳!先是睦多诗人,世号「睦州诗派」,舫悉取而讽咏之,积之既久,圆熟璀璨,明珠走盘,而玉色交映也。复出游江、汉、淮、浙间,与名士相摩切,而诗道益昌。江浙行省参政苏天爵闻其贤,欲荐之。舫曰:吾诗人尔,其可縻以章绂耶?竟避去。日苦吟于云烟出没间,翛然若与世隔,因自号曰「沧江散人」。天大雪,独泛舟钓江中,见者疑其非世间人。元季兵乱,益韬闭不出,易为隐者服,人莫知其踪迹所在。至正丙午正月九日以疾卒,年六十八。有《瑶林》、《沧江》二集,《唐诗通考》藏于家。宋景濂撰《故诗人徐方舟墓铭》所载如此。郡志云「方舟少与青田刘基游,洪武初,基被徵,过桐庐,邀之同行。方舟荷蓑笠以见,纵酒赋诗而别」云云。按景濂墓铭,诚意被徵,乃在至正庚子。明太祖至戊申始建元洪武,时方舟殁已二年矣。舛讹可笑。而《列朝诗集》小传未经駮正,且云:宋景濂铭其墓曰「明诗人徐方舟」,复何所据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鄞县人,字元膺,晚号沧洲翁。幼时丧父,家贫,从师受经。后以母病学医。从衢人郑礼之,尽得其古先秘方及色脉、药论诸书,得其精要。又从郑教,每诊病,必详加记录,考方药验否,遂成名医。历举仙居、临海教谕,台州教授,皆不就。有《灵枢经脉笺》、《五色诊奇眩》、《内经或问》等。
陈绍平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绍平(14世纪—15世纪),字沧伯,湖广衡州府蓝山县舜乡人。陈绍平为人清介廉孝,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的举人,三十年(1397年)成进士,获授赣榆县教谕,严正保持身教,人民知所从事,九年后升任睢州知州,廉谨自励,平分赋役革绝奸弊,其时蝗虫伤及庄稼令人民饥饿,他就亲自到富户借粟赈灾,任满后升为南京户部福建司郎中,转官浙江参政,不久以年老请求退休,回家时行李萧然,只有图书数卷,在家乡杜门著述自娱,和睦乡族、教育子弟,不轻易谒见门,死后入乡贤祠和睢州名宦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