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75,分92页显示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8 下一页
沙门日用录
沙门头陀经
沙波诃
沙界
沙迦懑囊
沙曷比丘功德经
沙婆诃
沙婆婆瑟
沙诃
沙喝
沙摩帝
沙弥
沙弥著香为龙
沙弥爱酪为虫
佛类词典(续上)
沙门日用沙门日用录
沙门头陀经
沙波诃
沙界
沙迦懑囊
沙曷比丘功德经
沙婆诃
沙婆婆瑟
沙诃
沙喝
沙摩帝
沙弥
沙弥著香为龙
沙弥爱酪为虫
沙门日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弘赞编。
(书名)二卷,弘赞编。
沙门日用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古云重编。
(书名)一卷,古云重编。
沙门头陀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二头陀经之略名。
(经名)十二头陀经之略名。
沙波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苏波诃)
(术语)(参见:苏波诃)
沙界
【佛学大辞典】
(界名)恒河沙之世界也,恒河沙者多数之喻。
【佛学常见辞汇】
恒河沙数的世界。恒河沙数是形容数目很多。
(界名)恒河沙之世界也,恒河沙者多数之喻。
【佛学常见辞汇】
恒河沙数的世界。恒河沙数是形容数目很多。
沙迦懑囊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沙门)
(杂名)(参见:沙门)
沙曷比丘功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法炬译。即莎伽陀比丘也。彼降伏须耶国毒龙后,分卫饮酒,醉卧于道。佛赞其降龙之功德,且说实其非醉。
(经名)一卷,西晋法炬译。即莎伽陀比丘也。彼降伏须耶国毒龙后,分卫饮酒,醉卧于道。佛赞其降龙之功德,且说实其非醉。
沙婆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作娑嚩诃,娑嚩贺Sva%ha。(参见:苏波诃)
(术语)又作娑嚩诃,娑嚩贺Sva%ha。(参见:苏波诃)
沙婆婆瑟
【佛学大辞典】
(行事)S!ad!-vas/a,法会名。译曰六岁会。十诵律五曰:「沙婆婆瑟会。」注:「六岁会也。」
(行事)S!ad!-vas/a,法会名。译曰六岁会。十诵律五曰:「沙婆婆瑟会。」注:「六岁会也。」
沙诃
【佛学大辞典】
(界名)Saha%,又作娑诃、索诃,世界名,(参见:娑婆)。【又】(术语)Sva%ha,又作莎诃、娑诃,是惊觉义,又警发义也。(参见:苏波诃)
(界名)Saha%,又作娑诃、索诃,世界名,(参见:娑婆)。【又】(术语)Sva%ha,又作莎诃、娑诃,是惊觉义,又警发义也。(参见:苏波诃)
娑婆
【佛学大辞典】
(界名)Saha%,又作沙诃,娑诃楼陀。新云索诃。堪忍之义,因而译曰忍土。此界众生安忍于十界而不肯出离,故名为忍。又诸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苦恼之义。又此界众生有贪瞋痴等烦恼之过,众生忍之,故名。又作杂恶。杂会。以是为三恶五趣杂会故也。此为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一佛摄化之境土也。法华文句二曰:「娑婆,此翻忍,其土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称为忍。悲华经云: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亦名杂会,九道共居故。」法华玄赞二曰:「梵云索诃,此云堪忍。诸菩萨等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区恼,堪耐劳倦而忍受故,因以为名。娑婆者讹也。(中略)是三千大千世界,号为娑婆世界。」探玄记四曰:「娑婆者此云堪忍,悲华经云:此中众生贪瞋痴等过,梵王忍之,故为名也。」西域记一曰:「索诃世界三千大千国土,为一佛化摄也,旧曰娑婆,又曰沙诃,皆讹。」玄应音义三曰:「沙诃,又云娑诃楼陀,或云娑婆,皆讹也。正言索诃,此云能忍,或云堪忍,一言杂会世界。」
【佛学常见辞汇】
娑婆世界的简称,娑婆华译为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三毒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或简称忍土。
(界名)Saha%,又作沙诃,娑诃楼陀。新云索诃。堪忍之义,因而译曰忍土。此界众生安忍于十界而不肯出离,故名为忍。又诸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苦恼之义。又此界众生有贪瞋痴等烦恼之过,众生忍之,故名。又作杂恶。杂会。以是为三恶五趣杂会故也。此为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一佛摄化之境土也。法华文句二曰:「娑婆,此翻忍,其土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称为忍。悲华经云: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亦名杂会,九道共居故。」法华玄赞二曰:「梵云索诃,此云堪忍。诸菩萨等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区恼,堪耐劳倦而忍受故,因以为名。娑婆者讹也。(中略)是三千大千世界,号为娑婆世界。」探玄记四曰:「娑婆者此云堪忍,悲华经云:此中众生贪瞋痴等过,梵王忍之,故为名也。」西域记一曰:「索诃世界三千大千国土,为一佛化摄也,旧曰娑婆,又曰沙诃,皆讹。」玄应音义三曰:「沙诃,又云娑诃楼陀,或云娑婆,皆讹也。正言索诃,此云能忍,或云堪忍,一言杂会世界。」
【佛学常见辞汇】
娑婆世界的简称,娑婆华译为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三毒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或简称忍土。
沙喝
【佛学大辞典】
(职位)掌喝食之沙弥也。
(职位)掌喝食之沙弥也。
沙摩帝
【佛学大辞典】
(流派)Sammati^ya,小乘十八部之一,译曰正量部。见四分开宗记一本。
(流派)Sammati^ya,小乘十八部之一,译曰正量部。见四分开宗记一本。
沙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S/ra%man!era,旧译息慈、息恶、行慈等。息恶行慈之义也。新云室罗摩拿洛迦,室末那伊洛迦等。译勤策男等。以其为大僧勤加策励故也。又云室罗摩尼罗,译曰求寂。以其欲求涅槃之圆寂故也。是男子出家受十戒者之通称。行事钞上一曰:「沙弥是梵语,此云息慈,息其世染,慈济群生。」嘉祥法华义疏八曰:「沙弥,此云息恶行慈,谓息恶行慈。」俱舍光记十四曰:「室罗摩拿洛伽,唐言勤策,谓为苾刍勤加策励,洛是男性,旧云沙弥,讹也。」俱舍颂疏业品二曰:「勤策律仪,勤为大僧之所策励,旧云沙弥。」饰宗记四曰:「唐三藏云:室罗摩拿洛迦,翻为勤策男,勤谓苾刍,勤人所策故也。」寄归传三曰:「室罗末尼罗,译为求寂,言欲求趣涅槃圆寂之处。旧云沙弥者,言略而音讹,翻为息慈,意准而无据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梵言室末拿伊洛迦,此云劳之小者也,亦言息慈。谓息恶行慈,义译也。旧言沙弥者讹略也。」日本但剃发有妻子之修行者谓之沙弥。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息慈,即息恶和行慈的意思,又译作勤策,即为大僧勤加策励的对象。沙弥有三类:七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谓其只能驱逐乌鸟。十四至十九岁,名应法沙弥,谓正合沙弥的地位。二十至七十岁,名名字沙弥,谓在此年龄内,本来应居比丘位,但以缘未及,故尚称沙弥的名字。沙弥与沙弥尼,皆应受持十戒。
【三藏法数】
梵语沙弥,华言息慈。谓息世染之情,以慈济群生也。盖出家之人,初入佛法,多存俗情,故须息恶行慈,是名沙弥。
【三藏法数】
梵语沙弥,又云室利摩理洛迦,华言息慈。谓止息世染之情,慈济群生也。以初入佛法之时,多存俗情,故须息恶行慈,是名沙弥。
(术语)梵音S/ra%man!era,旧译息慈、息恶、行慈等。息恶行慈之义也。新云室罗摩拿洛迦,室末那伊洛迦等。译勤策男等。以其为大僧勤加策励故也。又云室罗摩尼罗,译曰求寂。以其欲求涅槃之圆寂故也。是男子出家受十戒者之通称。行事钞上一曰:「沙弥是梵语,此云息慈,息其世染,慈济群生。」嘉祥法华义疏八曰:「沙弥,此云息恶行慈,谓息恶行慈。」俱舍光记十四曰:「室罗摩拿洛伽,唐言勤策,谓为苾刍勤加策励,洛是男性,旧云沙弥,讹也。」俱舍颂疏业品二曰:「勤策律仪,勤为大僧之所策励,旧云沙弥。」饰宗记四曰:「唐三藏云:室罗摩拿洛迦,翻为勤策男,勤谓苾刍,勤人所策故也。」寄归传三曰:「室罗末尼罗,译为求寂,言欲求趣涅槃圆寂之处。旧云沙弥者,言略而音讹,翻为息慈,意准而无据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梵言室末拿伊洛迦,此云劳之小者也,亦言息慈。谓息恶行慈,义译也。旧言沙弥者讹略也。」日本但剃发有妻子之修行者谓之沙弥。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息慈,即息恶和行慈的意思,又译作勤策,即为大僧勤加策励的对象。沙弥有三类:七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谓其只能驱逐乌鸟。十四至十九岁,名应法沙弥,谓正合沙弥的地位。二十至七十岁,名名字沙弥,谓在此年龄内,本来应居比丘位,但以缘未及,故尚称沙弥的名字。沙弥与沙弥尼,皆应受持十戒。
【三藏法数】
梵语沙弥,华言息慈。谓息世染之情,以慈济群生也。盖出家之人,初入佛法,多存俗情,故须息恶行慈,是名沙弥。
【三藏法数】
梵语沙弥,又云室利摩理洛迦,华言息慈。谓止息世染之情,慈济群生也。以初入佛法之时,多存俗情,故须息恶行慈,是名沙弥。
沙弥著香为龙
【佛学大辞典】
(传说)有阿罗汉常入龙宫食已,以钵授沙弥使洗,钵中有残食数粒,沙弥嗅之大香,食之甚美。便作方便入师绳床下,以两手捉绳床脚,其师去时与绳床同入龙宫。龙言此未得道,何以将来?师言不觉。沙弥得饭食,又见龙女身体端正,香妙无比,心大染著,即作恶愿。我当作福夺此龙宫殿。龙言后此沙弥莫将来。沙弥还已,一心布施持戒,专求所愿,愿早作龙。是时绕寺从足下出水,自知必得作龙。径至师原入处之大池边,以袈裟覆头,入即死,变作大龙。福德大故,即杀彼龙,举池悉赤。见智度论十七,西域记一。
(传说)有阿罗汉常入龙宫食已,以钵授沙弥使洗,钵中有残食数粒,沙弥嗅之大香,食之甚美。便作方便入师绳床下,以两手捉绳床脚,其师去时与绳床同入龙宫。龙言此未得道,何以将来?师言不觉。沙弥得饭食,又见龙女身体端正,香妙无比,心大染著,即作恶愿。我当作福夺此龙宫殿。龙言后此沙弥莫将来。沙弥还已,一心布施持戒,专求所愿,愿早作龙。是时绕寺从足下出水,自知必得作龙。径至师原入处之大池边,以袈裟覆头,入即死,变作大龙。福德大故,即杀彼龙,举池悉赤。见智度论十七,西域记一。
沙弥爱酪为虫
【佛学大辞典】
(传说)有一沙弥心常爱酪,诸檀越饷酪于僧,时沙弥得残分,每爱著心中,喜乐不离,命终后,生此残酪瓶中。沙弥之师得阿罗汉道,僧分酪时,言徐徐莫伤此爱酪沙弥。诸人言是虫,何以言爱酪沙弥?答言:此虫本是我沙弥,但贪爱残酪。坐此之故,生于瓶中。
(传说)有一沙弥心常爱酪,诸檀越饷酪于僧,时沙弥得残分,每爱著心中,喜乐不离,命终后,生此残酪瓶中。沙弥之师得阿罗汉道,僧分酪时,言徐徐莫伤此爱酪沙弥。诸人言是虫,何以言爱酪沙弥?答言:此虫本是我沙弥,但贪爱残酪。坐此之故,生于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