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4,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下一页
罽利沙盘
优波底沙
优罗尼沙土
优波尼沙陀
优婆底沙
优婆尼沙陀
优婆尼沙昙
弥沙塞
弥沙塞律
弥沙塞部
弥沙塞羯磨本
弥沙塞五分戒本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鞞沙门
佛类词典(续上)
阇尼沙罽利沙盘
优波底沙
优罗尼沙土
优波尼沙陀
优婆底沙
优婆尼沙陀
优婆尼沙昙
弥沙塞
弥沙塞律
弥沙塞部
弥沙塞羯磨本
弥沙塞五分戒本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鞞沙门
阇尼沙
【佛学大辞典】
(异类)夜叉名。译曰胜结使。见长阿含经五。梵Janes/a。
(异类)夜叉名。译曰胜结使。见长阿含经五。梵Janes/a。
罽利沙盘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迦利沙波拿)
(杂名)(参见:迦利沙波拿)
优波底沙
【佛学大辞典】
(人名)Upateja,阿罗汉名。译曰大光。解脱道论之著者。见解脱道论一。
(人名)Upateja,阿罗汉名。译曰大光。解脱道论之著者。见解脱道论一。
优罗尼沙土
【佛学大辞典】
(书名)梵名Upanis!ad,一作优婆尼沙昙。记述为印度哲学根本之思想者。非一人所作,亦非一时所编,故不能确定其成立之年代,但视为出于西历前七八世纪者,似无大差。盖印度之宗教,以吠陀之赞诵而始,后以说其用法及仪式为目的之佛罗般摩那Bra%hman!a者起,其中有所谓阿兰若迦Ara%n!yaka之章,所说甚极幽微森严。优波尼沙土,即为说明之而起者,于宇宙之原始,诸神之性质,精神物质之本性,及其关系等,作哲学的解释,颇富神秘与譬喻。此所以为所谓六派哲学所依出之源泉也。此书出之时代,史家称为历史上优波尼沙土时代。盖优波尼沙土者,依最上精神认识破残馀无明之谓,或侍坐于他足下倾听其言教之谓,或谓为神秘之义。考其思想之大要,及于吠陀时代之末期,以究明世界太原为考察中心点之结果,或以大自在天为世界之太原,或以为神我,或以为声,因欲说其原因,遂至全脱神话的区域,而产出一个原体「梵」Brahman之思想。因世界之开发生成,发现此唯一之梵自行繁殖之意志,遂以斯所造之世界,为差别的恶毒之世界,苦痛虚妄之世界,无有真乐。是即为优波尼沙土之思想,此厌世思想,遂生所谓平等与差别之对立,孕庞大之印度哲学者也。言其解脱之方法,彼等谓差别之生活精神与最上精神,原非别物。不过爱著差别,迷惑生活精神而已。故个人精神,若知其自性,则得直与最上精神之梵合一矣。盖梵为世界之太原,亦即为世界万有。非人格的根本之精神力也。以差别之万有,探其一原,知一原而于差别之内认之,神与世界对立而不阻隔,说二者之合一,为其特长。即在梵为中心之一元的万有神教,同时于他面作平等差别对立观,因使厌离解脱可能也。所谓:「其者汝也。」Tat tvam asi,「我者梵也。」Aham Brahma asmi之二句,称为优波尼沙土哲学之最高真义,愿其思想虽已达高潮,而言语朦胧,不无未脱朴素幼稚之观。优波尼沙土中主要者,为Aitareya-up Kaus!itaki-up Taittiriya-up。Br!hada%ran!yaka-up。等,(参见:优婆尼沙昙)
(书名)梵名Upanis!ad,一作优婆尼沙昙。记述为印度哲学根本之思想者。非一人所作,亦非一时所编,故不能确定其成立之年代,但视为出于西历前七八世纪者,似无大差。盖印度之宗教,以吠陀之赞诵而始,后以说其用法及仪式为目的之佛罗般摩那Bra%hman!a者起,其中有所谓阿兰若迦Ara%n!yaka之章,所说甚极幽微森严。优波尼沙土,即为说明之而起者,于宇宙之原始,诸神之性质,精神物质之本性,及其关系等,作哲学的解释,颇富神秘与譬喻。此所以为所谓六派哲学所依出之源泉也。此书出之时代,史家称为历史上优波尼沙土时代。盖优波尼沙土者,依最上精神认识破残馀无明之谓,或侍坐于他足下倾听其言教之谓,或谓为神秘之义。考其思想之大要,及于吠陀时代之末期,以究明世界太原为考察中心点之结果,或以大自在天为世界之太原,或以为神我,或以为声,因欲说其原因,遂至全脱神话的区域,而产出一个原体「梵」Brahman之思想。因世界之开发生成,发现此唯一之梵自行繁殖之意志,遂以斯所造之世界,为差别的恶毒之世界,苦痛虚妄之世界,无有真乐。是即为优波尼沙土之思想,此厌世思想,遂生所谓平等与差别之对立,孕庞大之印度哲学者也。言其解脱之方法,彼等谓差别之生活精神与最上精神,原非别物。不过爱著差别,迷惑生活精神而已。故个人精神,若知其自性,则得直与最上精神之梵合一矣。盖梵为世界之太原,亦即为世界万有。非人格的根本之精神力也。以差别之万有,探其一原,知一原而于差别之内认之,神与世界对立而不阻隔,说二者之合一,为其特长。即在梵为中心之一元的万有神教,同时于他面作平等差别对立观,因使厌离解脱可能也。所谓:「其者汝也。」Tat tvam asi,「我者梵也。」Aham Brahma asmi之二句,称为优波尼沙土哲学之最高真义,愿其思想虽已达高潮,而言语朦胧,不无未脱朴素幼稚之观。优波尼沙土中主要者,为Aitareya-up Kaus!itaki-up Taittiriya-up。Br!hada%ran!yaka-up。等,(参见:优婆尼沙昙)
优波尼沙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邬波尼杀昙)
(术语)(参见:邬波尼杀昙)
优婆底沙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优波底沙)
(人名)(参见:优波底沙)
优婆尼沙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邬波尼杀昙)
(术语)(参见:邬波尼杀昙)
优婆尼沙昙
【佛学大辞典】
(术语)Upan-is!ad,一作优波尼沙土。吠陀后所出佛罗般摩那Bra%hmana文学之末期,有附属于阿兰若迦A^ran!yaka部分之一大文学。谓之优婆尼沙昙。优婆尼沙昙,其数极多。其内容非一人之思想,其所说区区。今亘于全体而观其思想之倾向,论宇宙之本源,造化之本体,确立为印度思想根本之梵我不二大义,脱婆罗门传说之宗教的色彩,为纯然自由思索之哲学。此其特色也。优婆尼杀昙之字源,为Upa-ni-sad,根asd有二义:一为:「坐」,他为:「灭」欧洲学者,专采前义,解为:「近侍」或「侍坐」之义,其名自近侍于师而可随闻者而来。印度学者,多袭香罗之说,归于后义,其名由打破人之欲情,迷妄,与以智识者而得,然原义与「近侍」之意相违。即非可于公会稠坐中说之,唯可于秘密对坐间传之之教义也,以此优婆尼杀昙为有秘奥秘密秘义等意味者。优婆尼杀昙中多于此等之意而用之。因而优婆尼杀昙之异名,有用秘密教,最上秘密,至上秘密之名者。印度有二种优婆尼杀昙。一含五十二种。一有百八种。五十二集为印度学者间所公认之定数。百八集惟存于南印度。其内容似非全可信用者。虽然。其全体之数极多,法之婆娄德氏以为总数有二百五十种。德之曷勃罗氏列举二百三十五种。其中属于「四吠陀」而为世承认者,约五十种,分之以新旧属于最古之「三吠陀」即「利俱」「撒门」「雅求斯」者十一种,称为古优婆尼沙昙。属于第四吠陀即「阿答楼华」者三十九种,谓之新优婆尼沙昙。优婆尼沙昙之翻译,有波斯译,罗甸译,德译及英译之四种。波斯译为西历一六五七年波斯国皇子达腊修壳弗Da%ra% Shukoh使婆罗门学士翻译者。罗甸译为法人安恺知窦丕隆Anquetil duPeron,由波斯译翻译为罗甸语者,此称为优泼纳伽昙,德译为勃乌罗黩伊孙Paul Deussen,于属于四吠陀五十种以外,加译优泼纳伽昙中所存十种之原本,合称为六十优婆尼沙昙Sechzig Upanis!ads des Veda者。英译有种种,其中马翁之东方圣书第一卷,及第十五卷十二种之译,在印度图书Bibliotheca Indica中殆为以同数之翻译而重者。而上记四种翻译中其尤为完全,于学者之坐右不可缺者。为黩伊孙之德译也。(参见:优波尼沙土)
(术语)Upan-is!ad,一作优波尼沙土。吠陀后所出佛罗般摩那Bra%hmana文学之末期,有附属于阿兰若迦A^ran!yaka部分之一大文学。谓之优婆尼沙昙。优婆尼沙昙,其数极多。其内容非一人之思想,其所说区区。今亘于全体而观其思想之倾向,论宇宙之本源,造化之本体,确立为印度思想根本之梵我不二大义,脱婆罗门传说之宗教的色彩,为纯然自由思索之哲学。此其特色也。优婆尼杀昙之字源,为Upa-ni-sad,根asd有二义:一为:「坐」,他为:「灭」欧洲学者,专采前义,解为:「近侍」或「侍坐」之义,其名自近侍于师而可随闻者而来。印度学者,多袭香罗之说,归于后义,其名由打破人之欲情,迷妄,与以智识者而得,然原义与「近侍」之意相违。即非可于公会稠坐中说之,唯可于秘密对坐间传之之教义也,以此优婆尼杀昙为有秘奥秘密秘义等意味者。优婆尼杀昙中多于此等之意而用之。因而优婆尼杀昙之异名,有用秘密教,最上秘密,至上秘密之名者。印度有二种优婆尼杀昙。一含五十二种。一有百八种。五十二集为印度学者间所公认之定数。百八集惟存于南印度。其内容似非全可信用者。虽然。其全体之数极多,法之婆娄德氏以为总数有二百五十种。德之曷勃罗氏列举二百三十五种。其中属于「四吠陀」而为世承认者,约五十种,分之以新旧属于最古之「三吠陀」即「利俱」「撒门」「雅求斯」者十一种,称为古优婆尼沙昙。属于第四吠陀即「阿答楼华」者三十九种,谓之新优婆尼沙昙。优婆尼沙昙之翻译,有波斯译,罗甸译,德译及英译之四种。波斯译为西历一六五七年波斯国皇子达腊修壳弗Da%ra% Shukoh使婆罗门学士翻译者。罗甸译为法人安恺知窦丕隆Anquetil duPeron,由波斯译翻译为罗甸语者,此称为优泼纳伽昙,德译为勃乌罗黩伊孙Paul Deussen,于属于四吠陀五十种以外,加译优泼纳伽昙中所存十种之原本,合称为六十优婆尼沙昙Sechzig Upanis!ads des Veda者。英译有种种,其中马翁之东方圣书第一卷,及第十五卷十二种之译,在印度图书Bibliotheca Indica中殆为以同数之翻译而重者。而上记四种翻译中其尤为完全,于学者之坐右不可缺者。为黩伊孙之德译也。(参见:优波尼沙土)
弥沙塞
【佛学大辞典】
(流派)Mahis/a%saka%h!,律部之名。译曰化地。就宗计而义翻为不著有无观。优婆鞠多五弟子之一。此律主之部宗称为弥沙塞或化地部。律本名五分律。支那译有三十卷。律藏分派五部之一也。又小乘十八部中有化地部,佛灭三百年中自一切有部别立者。玄应音义二十三曰:「化地部,第三百年中从一切有部出也。梵言摩醯奢娑迦,亦言弥喜舍娑柯,此云地,亦教地,或言正地,人名也。但此罗汉在俗为王国师,匡化土境,故名化地。今入佛法,佛法如地,又匡化之,故以名也。旧名弥沙塞者,讹也。」可洪音义三曰:「弥沙塞,律部师宗名也,亦云弥沙翼,亦云弥嬉舍娑柯,此云化地。」南山戒疏一上曰:「弥沙塞,此云不著有无观。」拾毗尼义钞上一曰:「弥沙塞,此云广解义,亦名不著有无,法名五分。」又曰:「弥沙塞者,人名。此人禅思入微,究畅玄旨,著青袈裟。」大集经二十二曰:「我涅槃后,我诸弟子,受持如来十二部经,读诵书写,不作地相水火风相虚空识相,是故名当弥沙塞部。」
(流派)Mahis/a%saka%h!,律部之名。译曰化地。就宗计而义翻为不著有无观。优婆鞠多五弟子之一。此律主之部宗称为弥沙塞或化地部。律本名五分律。支那译有三十卷。律藏分派五部之一也。又小乘十八部中有化地部,佛灭三百年中自一切有部别立者。玄应音义二十三曰:「化地部,第三百年中从一切有部出也。梵言摩醯奢娑迦,亦言弥喜舍娑柯,此云地,亦教地,或言正地,人名也。但此罗汉在俗为王国师,匡化土境,故名化地。今入佛法,佛法如地,又匡化之,故以名也。旧名弥沙塞者,讹也。」可洪音义三曰:「弥沙塞,律部师宗名也,亦云弥沙翼,亦云弥嬉舍娑柯,此云化地。」南山戒疏一上曰:「弥沙塞,此云不著有无观。」拾毗尼义钞上一曰:「弥沙塞,此云广解义,亦名不著有无,法名五分。」又曰:「弥沙塞者,人名。此人禅思入微,究畅玄旨,著青袈裟。」大集经二十二曰:「我涅槃后,我诸弟子,受持如来十二部经,读诵书写,不作地相水火风相虚空识相,是故名当弥沙塞部。」
弥沙塞律
【佛学大辞典】
(书名)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之略称。
(书名)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之略称。
弥沙塞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谓弥沙塞罗汉部宗之律藏。即五分律是也。
【三藏法数】
梵语弥沙塞,华言不著有无观,即五分律也。大集经云:我涅槃后,我诸弟子,受持如来十二部经,不作地水火风相,虚空识相,是为弥沙塞部。(五分者,一比丘戒、二比丘尼戒、三受戒法、四灭诤法、五僧法。)
(流派)谓弥沙塞罗汉部宗之律藏。即五分律是也。
【三藏法数】
梵语弥沙塞,华言不著有无观,即五分律也。大集经云:我涅槃后,我诸弟子,受持如来十二部经,不作地水火风相,虚空识相,是为弥沙塞部。(五分者,一比丘戒、二比丘尼戒、三受戒法、四灭诤法、五僧法。)
弥沙塞羯磨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爱同录。五部律所用僧中之羯磨法也。
(书名)一卷,唐爱同录。五部律所用僧中之羯磨法也。
弥沙塞五分戒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宋佛陀什译。列举五分律之戒相者。
(书名)一卷,宋佛陀什译。列举五分律之戒相者。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五分律之具名。三十卷,宋佛陀什等译。和醯之梵语末详。
(经名)五分律之具名。三十卷,宋佛陀什等译。和醯之梵语末详。
鞞沙门
【佛学大辞典】
(天名)梵语。亦曰毗少门。四天王之一。其义为遍闻,多闻,古婆罗门教。以为财神。此神住须弥第四层。主夜叉罗刹。
(天名)梵语。亦曰毗少门。四天王之一。其义为遍闻,多闻,古婆罗门教。以为财神。此神住须弥第四层。主夜叉罗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