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4,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摩努沙噜地啰
摩沙
摩沙豆粥
摩㝹沙
摩诃沙利婆
摩诃曼珠沙华
摩醯沙达多
褒沙陀
羯利沙钵那
羯阇尸利沙
缚利沙键拿
醍鞞沙
翳迦讫沙罗
应法沙弥
佛类词典(续上)
摩奴跋沙柁摩努沙噜地啰
摩沙
摩沙豆粥
摩㝹沙
摩诃沙利婆
摩诃曼珠沙华
摩醯沙达多
褒沙陀
羯利沙钵那
羯阇尸利沙
缚利沙键拿
醍鞞沙
翳迦讫沙罗
应法沙弥
摩奴跋沙柁
【佛学大辞典】
(杂语)Manus!yahan,译曰人杀。杀人也。见饰宗记四末。
(杂语)Manus!yahan,译曰人杀。杀人也。见饰宗记四末。
摩努沙噜地啰
【佛学大辞典】
(修法)Manus!yarudhira,摩努沙为人,噜地啰为血。大威德明王之法,以人血和于白芥子及毒药而火烧之也。见圣阎曼德迦念诵法。
(修法)Manus!yarudhira,摩努沙为人,噜地啰为血。大威德明王之法,以人血和于白芥子及毒药而火烧之也。见圣阎曼德迦念诵法。
摩沙
【佛学大辞典】
(物名)(参见:磨洒)
(物名)(参见:磨洒)
摩沙豆粥
【佛学大辞典】
(饮食)八种粥之一。(参见:粥)附录。
【三藏法数】
摩沙豆,疑即大豆也。盖梵语摩诃,华言大,今云摩沙者,乃梵音,远近不同也。谓以此豆,和于米粟,煮为粥也。
(饮食)八种粥之一。(参见:粥)附录。
【三藏法数】
摩沙豆,疑即大豆也。盖梵语摩诃,华言大,今云摩沙者,乃梵音,远近不同也。谓以此豆,和于米粟,煮为粥也。
粥
【佛学大辞典】
(饮食)又曰小食。画字不成之柔者。禅林之常法,朝吃粥。僧祇律二十九曰:「粥初出釜,划不成字者。」
(饮食)又曰小食。画字不成之柔者。禅林之常法,朝吃粥。僧祇律二十九曰:「粥初出釜,划不成字者。」
摩㝹沙
【佛学大辞典】
(杂语)Ma%nus!a,又作摩奴阇,末奴沙,摩赊。译曰人。人类之总称。
(杂语)Ma%nus!a,又作摩奴阇,末奴沙,摩赊。译曰人。人类之总称。
摩诃沙利婆
【佛学大辞典】
(杂语)Maha%s/a%livat,树名。翻梵语九曰:「摩诃沙利者大稻,婆者有也。」
(杂语)Maha%s/a%livat,树名。翻梵语九曰:「摩诃沙利者大稻,婆者有也。」
摩诃曼珠沙华
【佛学大辞典】
(植物)梵音Maha%man^ju%saka,译曰大柔软,大赤团花。天华名。(参见:曼珠沙)
(植物)梵音Maha%man^ju%saka,译曰大柔软,大赤团花。天华名。(参见:曼珠沙)
摩醯沙达多
【佛学大辞典】
(人名)Mahes/adatta,六群比丘之一。(参见:六群比丘)
【三藏法数】
又云跋难陀。梵语三文陀达多,摩醯沙达多(无翻),此二人是释种,性多愚痴,不受人语;住黑山聚落,作诸非威仪事。闻佛令阿难来作驱出羯磨,二人便走到于王道聚落。后三文陀达多,以猪祠庙生天。
(人名)Mahes/adatta,六群比丘之一。(参见:六群比丘)
【三藏法数】
又云跋难陀。梵语三文陀达多,摩醯沙达多(无翻),此二人是释种,性多愚痴,不受人语;住黑山聚落,作诸非威仪事。闻佛令阿难来作驱出羯磨,二人便走到于王道聚落。后三文陀达多,以猪祠庙生天。
六群比丘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三、三文达多,四、摩醯沙达多,五、马师,六、满宿。」毗奈耶律十一称六众苾刍曰:「一、阐陀,Nanda,二、邬波难陀,Upananda,三、阿说迦,As/vaka,四、补捺婆素迦,Punarvasu,五、阐陀,Chanda,六、邬陀夷,Uda%yin。」萨婆多论四曰:「一、难途,二、跋难陀,三、迦留因夷,Ka%lodayin,四、阐那,五、马宿,六、满宿。」戒因缘经三曰:「一、跋难陀,二、难陀,此二人生天上。三、迦留陀夷,四、阐怒,此二人得道涅槃。五、马师,六、弗那跋,此二人生龙中」。以上因梵音之具略而译语不同耳。一、阐陀,或曰阐那,阐怒。同一名也,又云车匿,或恶性比丘,暴恶也。佛灭后于阿难所得道(五分律三十)。二、迦留陀夷,又云邬陀夷,多淫,后于佛所得道,宿债所追,为贼所杀,埋于粪中(十诵律十四)。三、三文达多,或云难陀,难途,一人也,四、摩醯沙难陀,或云跋难陀,一人也。此二人生于天(萨婆多论四戒因缘经三)。五、马师,或云马宿,阿说迦。惟梵汉不同。六、满宿,或云补那婆素迦,弗那跋,惟梵汉相违。此二人愤我师目连为执杖外道所害,杀之,生于龙中(戒因缘经二)。
【佛学常见辞汇】
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从事非威仪的事,叫做六群比丘,佛制戒律多是因为他们而起。
【三藏法数】
(出十住毗婆沙论)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多贪痴,不受人语,住迦尸黑山聚落,作诸非威仪事。时黑山聚落诸优婆塞来白佛言:六群比丘,于彼聚落作诸非法。佛令阿难,同六十比丘,往彼作驱出羯磨。二人知之,便出一由旬外,迎请阿难,即求忏悔。言我所作非善,从今已去,不敢复作。即同阿难还至佛所。后迦留陀夷因入婆罗门家说法,被贼打杀。(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羯磨,华言作法。)
〔三、三文陀达多〕,又云难陀。
〔四、摩醯沙达多〕,又云跋难陀。梵语三文陀达多,摩醯沙达多(无翻),此二人是释种,性多愚痴,不受人语;住黑山聚落,作诸非威仪事。闻佛令阿难来作驱出羯磨,二人便走到于王道聚落。后三文陀达多,以猪祠庙生天。
〔五、马师〕,又云马宿。
〔六、满宿〕,马师性多愚痴,满宿性多嗔恚。此二人本是田夫,亦释种也。共议我等作田辛苦,可共出家,于佛法中衣食自然;复更筹量,就谁出家。即到舍利弗、目犍连所,求欲出家。既出家已,住鸡吒山聚落,不受人语,作诸非威仪事,于六群比丘中,最为上首。后二人因多愚痴嗔恚,堕生龙中。(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目犍连,华言采菽氏。皆佛之弟子也。)
(名数)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三、三文达多,四、摩醯沙达多,五、马师,六、满宿。」毗奈耶律十一称六众苾刍曰:「一、阐陀,Nanda,二、邬波难陀,Upananda,三、阿说迦,As/vaka,四、补捺婆素迦,Punarvasu,五、阐陀,Chanda,六、邬陀夷,Uda%yin。」萨婆多论四曰:「一、难途,二、跋难陀,三、迦留因夷,Ka%lodayin,四、阐那,五、马宿,六、满宿。」戒因缘经三曰:「一、跋难陀,二、难陀,此二人生天上。三、迦留陀夷,四、阐怒,此二人得道涅槃。五、马师,六、弗那跋,此二人生龙中」。以上因梵音之具略而译语不同耳。一、阐陀,或曰阐那,阐怒。同一名也,又云车匿,或恶性比丘,暴恶也。佛灭后于阿难所得道(五分律三十)。二、迦留陀夷,又云邬陀夷,多淫,后于佛所得道,宿债所追,为贼所杀,埋于粪中(十诵律十四)。三、三文达多,或云难陀,难途,一人也,四、摩醯沙难陀,或云跋难陀,一人也。此二人生于天(萨婆多论四戒因缘经三)。五、马师,或云马宿,阿说迦。惟梵汉不同。六、满宿,或云补那婆素迦,弗那跋,惟梵汉相违。此二人愤我师目连为执杖外道所害,杀之,生于龙中(戒因缘经二)。
【佛学常见辞汇】
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从事非威仪的事,叫做六群比丘,佛制戒律多是因为他们而起。
【三藏法数】
(出十住毗婆沙论)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多贪痴,不受人语,住迦尸黑山聚落,作诸非威仪事。时黑山聚落诸优婆塞来白佛言:六群比丘,于彼聚落作诸非法。佛令阿难,同六十比丘,往彼作驱出羯磨。二人知之,便出一由旬外,迎请阿难,即求忏悔。言我所作非善,从今已去,不敢复作。即同阿难还至佛所。后迦留陀夷因入婆罗门家说法,被贼打杀。(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羯磨,华言作法。)
〔三、三文陀达多〕,又云难陀。
〔四、摩醯沙达多〕,又云跋难陀。梵语三文陀达多,摩醯沙达多(无翻),此二人是释种,性多愚痴,不受人语;住黑山聚落,作诸非威仪事。闻佛令阿难来作驱出羯磨,二人便走到于王道聚落。后三文陀达多,以猪祠庙生天。
〔五、马师〕,又云马宿。
〔六、满宿〕,马师性多愚痴,满宿性多嗔恚。此二人本是田夫,亦释种也。共议我等作田辛苦,可共出家,于佛法中衣食自然;复更筹量,就谁出家。即到舍利弗、目犍连所,求欲出家。既出家已,住鸡吒山聚落,不受人语,作诸非威仪事,于六群比丘中,最为上首。后二人因多愚痴嗔恚,堕生龙中。(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目犍连,华言采菽氏。皆佛之弟子也。)
褒沙陀
【佛学大辞典】
(行事)(参见:布萨)
(行事)(参见:布萨)
羯利沙钵那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又作羯利沙钵拿,钱量名。(参见:迦利沙波拿)
(杂名)又作羯利沙钵拿,钱量名。(参见:迦利沙波拿)
羯阇尸利沙
【佛学大辞典】
(地名)Gajas/irs!a,又作揭阇尸利沙。山名。译曰象头山。旧称伽耶,伽种。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提婆成破僧罪之处。一在佛成道处附近。俱舍光记十八曰:「羯阇尸利沙山,此云象头山。山顶如象头,故以名焉。去鹫峰山北可三四里,同一界内。天授住彼,而破僧。(中略)旧云伽耶山者讹也,以羯阇之与伽耶音相近故,故谬传尔。然西方别有伽耶山,去鹫峰山一百五十馀里,非同一界,非破僧处。」开宗记九末曰:「伽种山名,文中错举。应言揭阇尸利沙山,此云象头,以山顶似象头故。此山在鹫峰山北,可三四里,同一界内。(中略)文言伽种者,梵音相似也,但以译人谬错故耳。然彼实有伽种山,此山在鹫峰山东北可一百五十馀里,非同一界,岂得破僧。」(参见:伽耶山)
(地名)Gajas/irs!a,又作揭阇尸利沙。山名。译曰象头山。旧称伽耶,伽种。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提婆成破僧罪之处。一在佛成道处附近。俱舍光记十八曰:「羯阇尸利沙山,此云象头山。山顶如象头,故以名焉。去鹫峰山北可三四里,同一界内。天授住彼,而破僧。(中略)旧云伽耶山者讹也,以羯阇之与伽耶音相近故,故谬传尔。然西方别有伽耶山,去鹫峰山一百五十馀里,非同一界,非破僧处。」开宗记九末曰:「伽种山名,文中错举。应言揭阇尸利沙山,此云象头,以山顶似象头故。此山在鹫峰山北,可三四里,同一界内。(中略)文言伽种者,梵音相似也,但以译人谬错故耳。然彼实有伽种山,此山在鹫峰山东北可一百五十馀里,非同一界,岂得破僧。」(参见:伽耶山)
伽耶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新称羯阇尸利沙山,旧称伽耶山、伽阇山、伽种山等,译曰象头山。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场附近,(参见:羯阇尸利沙)。西域记八,记近于菩提道场之伽耶山曰:「城西南五六里至伽耶山,溪谷杳冥,峰岩危险。印度国俗,称曰灵山。自昔君王,驭宇承统,化洽远人,德隆前代。莫不登封而告成功。」Gajasi^rs/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象头山,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场附近。
(地名)新称羯阇尸利沙山,旧称伽耶山、伽阇山、伽种山等,译曰象头山。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场附近,(参见:羯阇尸利沙)。西域记八,记近于菩提道场之伽耶山曰:「城西南五六里至伽耶山,溪谷杳冥,峰岩危险。印度国俗,称曰灵山。自昔君王,驭宇承统,化洽远人,德隆前代。莫不登封而告成功。」Gajasi^rs/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象头山,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场附近。
缚利沙键拿
【佛学大辞典】
(流派)(参见:跋利沙键拿)
(流派)(参见:跋利沙键拿)
醍鞞沙
【佛学大辞典】
(杂语)Dves!a,译曰瞋恚。见名义集六。
(杂语)Dves!a,译曰瞋恚。见名义集六。
翳迦讫沙罗
【佛学大辞典】
(杂语)Eka%ks!ara,译曰一字。见一字顶轮王瑜伽经。
(杂语)Eka%ks!ara,译曰一字。见一字顶轮王瑜伽经。
应法沙弥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三沙弥之一。正应沙弥之年龄者。即自十四岁至十九之沙弥也。行事钞资持记下四之二曰:「应法者,正合沙弥位也。」
【三藏法数】
谓能与出家之法相应,即十四岁至十九岁者,皆名应法沙弥也。
(杂名)三沙弥之一。正应沙弥之年龄者。即自十四岁至十九之沙弥也。行事钞资持记下四之二曰:「应法者,正合沙弥位也。」
【三藏法数】
谓能与出家之法相应,即十四岁至十九岁者,皆名应法沙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