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竖底沙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Jyotis!a,六论之一。
五百幼童聚沙兴塔
【佛学大辞典】
(传说)五百幼童相结为伴,日日游戏,但至江水,聚砂兴塔,各言塔好,虽有善心,而宿命福薄,时天卒雨,江水暴涨,漂流溺死。佛告众人,五百童子生于兜率天,皆同发心为菩萨行。佛放光明,使其父母见子所在,佛遥呼五百童子来。时皆住虚空中,散华于佛,下稽首言,蒙世尊恩,身虽丧亡,得见弥勒。见出生经,经律异相四十四。
尘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尘如沙,喻物之多也。行事钞上一曰:「法界尘沙。」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尘沙者喻其多也。」【又】(术语)天台所立三惑之一,谓为尘沙。尘沙之惑,称为化道障之惑,菩萨教化物之障也。菩萨教化物,必通达如尘沙无数之法门,然心性间昧。不能通达此尘沙之法门,自在教化,谓为尘沙之惑。即就不知不达之法门多而与以此名,其恶体为唯一之劣慧。俱舍论所谓不染污无知,唯识论所谓所知障,与之同。四教仪半字谈五曰:「所治之病,能治之法门,缘生之事法,其类无数,无一一了知者,无知之种类无数,故名为尘沙。然种类虽多,而其体唯为劣慧,非一一为别。」辅行一曰:「尘沙者譬无知数多。」文句记一曰:「不污染无知,劣慧为体。」辅行五曰:「尘沙障俗理,俗显能垂化。」
【佛学常见辞汇】
1。(喻)数量极多,如尘如沙。2。天台宗所立三惑之一。(参见:三惑)
三惑
【佛学大辞典】
(名数)或云惑,或云烦恼,或云漏,或云垢,或云结。皆为同体异名。天台一家统收一切之妄惑为三类:一、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惑,如贪欲瞋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惑,离此见思二惑即离三界,声闻缘觉以之为涅槃,菩萨更进而断后之二惑。如此见思,三乘之人通断,故名为通惑,后之二惑,名为别惑。二、尘沙惑,为化道障。菩萨教化人之障也。菩萨教化人,必通如尘如沙无量无数之法门,然心性闇昧,不能达此尘沙无数之法门,自在教化,谓为尘沙之惑。盖非谓惑体有尘沙之数,惑体唯为劣慧之一,而不知之法门多故名尘沙也。菩萨欲断此劣慧,得所谓道种智,必于长劫之间学习无量之法门。三、无明惑,又称障中道之惑,为障蔽中道实相理之惑,与前思惑中之痴惑异。彼为障蔽空理之惑,枝末无明也。此为迷于根本理体之惑,根本无明也。此无明十二品断,即为别教之佛,四十二品断,即为圆教之佛,藏通二教之佛,亦不知其名。
【佛学常见辞汇】
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见思惑是凡夫的惑,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瞋痴慢疑等五烦恼是,声闻缘觉行人若断了此二惑,即能证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尘沙惑是菩萨的惑,菩萨化度众生,如果不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法门,则不能完成教化众生的事业,故名尘沙惑;无明惑系根本无明,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断尽即成佛。此三惑中,见思为粗,尘沙属于中等,无名为细,其性质各不相同。
【佛学次第统编】
天台四教仪集注明三惑:
一、见思惑 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见惑。思即思维,又贪染也。谓眼、耳、鼻、舌、身、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想著,故名思惑,亦名通惑,通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共断故也。
二、尘沙惑 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数多,如尘若沙,乃他人分上之惑。菩萨之行,专为化他。若令众生,能断见思之惑,于菩萨即是断尘沙惑,而亦名别惑者,别在菩萨所断故也。
三、无明惑 无明惑者,谓于一切法,无所明了,故曰无明。此惑乃业识之种子,烦恼之根本。声闻缘觉,不知其名,别在大乘菩萨,定慧双修,万行具足,方断此惑,故亦名别惑也。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惑者,昏迷不了之义也。
〔一、见思惑〕,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见惑;思即思惟,又贪染也,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想著,故名思惑。此见、思惑,亦名通惑者,通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共断故也。
〔二、尘沙惑〕,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数多,如尘若沙,乃他人分上之惑,菩萨之行,专为化他,若令众生能断见、思之惑,于菩萨即是断尘沙惑;而亦名别惑者,别在菩萨所断故也。
〔三、无明惑〕,无明惑者,谓于一切法无所明了,故曰无明。此惑乃业识之种子,烦恼之根本。声闻、缘觉不知其名;别在大乘菩萨,定慧双修,万行具足,方断此惑。故亦名别惑也。
宾头沙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Bindusa%ra,王子名。译曰遍实。见阿育王经一。
算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善财童子,南行至名闻国,于自在主善知识所,习算沙法门。自在主言曰:我先于文殊师利,习学书算字印等法门,入于工巧神通。知一切法门。常与十千童子在河渚上聚沙为戏,依此法门,得知世间书算界处等法乃至菩萨之算法。见六十华严经。
鼻婆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毗婆沙)
僧伽婆尸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僧残)
【三藏法数】
梵语僧伽婆尸沙,华言僧残。谓犯此罪者,如人被他所残,命虽未尽,形已残废,小有可救之理,僧为作法,除此之罪,故名僧残。
沤呵沙
【佛学大辞典】
(界名)Okas,佛土名。译曰明辟开。见阿阇世王经上。
瓶沙
【佛学大辞典】
(人名)与瓶沙同。
说道沙门
【佛学大辞典】
(杂名)四种沙门之一。(参见:沙门)附录。
【三藏法数】
谓已调伏贪瞋痴等烦恼,而能宣说正法,为令众生入于佛道,是名说道沙门。
靺㗚沙迦
【佛学大辞典】
(植物)Vars!ika,又作靺师迦。花名。译曰雨时花。希麟音义五曰:「靺师迦花,正云靺沙迦花,此云雨时花也。或云夏生花,其花白色甚香,半夏时生,因名云。」
蒸沙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物之不可成也。楞严经六曰:「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祇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万善同归集六曰:「匍匐升沈,轮回莫已。蒸砂之喻,足可明之。」
朅伽毗沙拿
【佛学大辞典】
(动物)又作祛伽婆沙,渴伽婆沙,祛伽毗沙拿。译曰犀角。(参见:渴伽)。Khad!ga-vis!n!a。
渴伽
【佛学大辞典】
(动物)Khad!ga,又作朅伽,祛伽。译曰犀牛。玄应音义一曰:「祛伽婆沙,又作喝伽,皆讹也。正言朅伽。朅音去谒切,此译云犀牛。毗沙拿,此云角,谓犀牛一角也。一亦独也,喻独觉也。」大日经疏十五曰:「独觉本云犀角,论云麟角。」
摩奴沙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摩奴阇)。
摩奴沙心
【佛学大辞典】
(杂名)指人之心,即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