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沉 → 沈沉”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273,分15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沉冥子(又作:沉冥客)
沉香
沉醉扶上马
且请吃蛤蜊
瓶沉(又作:瓶沉簪折)
三闾沉绝(又作:楚江沉魂)
三闾自沈
佩沉湘浦(又作:遗佩沉澧浦)
吊沉湘
阏伯
飞弹圆熟
飞光
好龙
何范
龙沉古井
典故
沉冥子
 
沉冥客

相关人物
庄遵


《法言·问神》
「蜀庄沈冥,蜀庄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晋·李轨注:「蜀人,姓庄,名遵,字君平。沈冥犹玄寂,泯然无迹之貌。是故成、哀不得而利之,王莽不得而害也。」

例句

自哂沉冥客,曾为献纳臣。 白居易 江南谪居十韵

时有沉冥子,姓白字乐天。 白居易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

典故

《梁书》卷五十四〈诸夷列传·海南诸国·林邑国〉~784~
林邑国者,本汉日南郡象林县,古越裳之界也。伏波将军马援开汉南境,置此县。其地纵广可六百里,城去海百二十里,去日南界四百馀里,北接九德郡。其南界,水步道二百馀里,有西国夷亦称王,马援植两铜柱表汉界处也。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金夜则出飞,状如萤火。又出玳瑁、贝齿、吉贝、沉木香。吉贝者,树名也。其华成时如鹅毳,抽其绪纺之以作布,洁白与纻布不殊,亦染成五色,织为斑布也。沉木者,土人斫断之,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曰沉香。次不沉不浮者,曰祼香也。

例句

轻寒衣省夜,金斗熨沉香。 李商隐 效徐陵体赠更衣

典故
上马谁扶
 
沉醉扶上马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二〈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昨日东楼醉【昨日东城饮】,还应倒接䍦【归来倒接䍦】。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
典故
且请吃蛤蜊
  
吃蛤蜊
 
食蛤

相关人物
沈昭略
 
王僧祐


《南史》卷二十一〈王弘列传·(曾孙)王融〉~576~
融躁于名利,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初为司徒法曹,诣王僧祐,因遇沈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融曰:「物以群分,方以类聚,君长东隅,居然应嗜此族。」其高自标置如此。
典故
井引银瓶
  
墙阴窥驻马
 
墙头女勾引马上郎
 
墙头梅下
 
玉簪中断
 
瓶堕簪折
 
瓶沉
 
瓶沉簪折
  
立马窥墙
 
银瓶引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七〈新乐府: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沈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妾弄青梅凭短墙【妾弄青梅倚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心,闇合双鬟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典故
三闾沉绝
 
楚江沉魂
 
汨罗愁独


《楚辞补注》卷四〈九章·怀沙〉~46~
宋·洪兴祖补注:「此章言己虽放逐,不以穷困易其行。小人蔽贤,群起而攻之。举世之人,无知我者。思古人而不得见,仗节死义而已。太史公曰:乃作《怀沙》之赋,遂自投汨罗以死。原所以死,见于此赋,故太史公独载之。」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2490~
屈原之江滨……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沈汨罗以死。
典故
三闾自沈
 
三闾魂
 
吊三闾
 
吊沅湘
 
吊湘魂
 
吊骚魂
 
孤臣水底魂
 
屈平魂怨
 
投汨
 
投汨自沈
 
楚江沈魄
 
楚译魂
  
汨罗恨
 
汨罗魂
 
沈楚臣
 
沈楚译
 
沈汨
 
沈湘人
 
湘水魂
  
葬鱼人
 
灵均泪

相关人物
屈原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2490~
屈原之江滨……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沈汨罗以死。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2490~
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證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沈而死。
典故
三闾湘妃曲
 
佩沉湘浦
 
向江捐玉佩
 
楚佩
 
湘妃浦
  
遗佩沉澧浦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湘君〉~59~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斲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閒。晁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楚辞补注》卷第二〈九歌·湘夫人〉~64~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典故
吊屈
 
吊屈原
 
吊楚臣
 
吊沉湘
 
吊长沙
 
吊灵均
 
奠楚魂
 
投湘赋
 
诗吊汨罗魂

相关人物
贾谊
 
屈原


《史记》卷八十四《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雒阳人也。」「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韦昭云:『适,谴也。』」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
自屈原沈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简释

吊楚臣:指自伤身世。唐李白《赠崔秋浦》:“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例句

贾生方吊屈,岂敢比南昌。 储光羲 奉酬张五丈垂赠

屈平君莫吊,肠断洞庭波。 刘长卿 同姜浚题裴式微余干东斋

游吴经万里,吊屈过三湘。 刘长卿 送从弟贬袁州州(一作皇甫冉诗。题作送从弟豫贬远州)

洞庭波渺渺,君去吊灵均。 刘长卿 送李侍御贬郴州

应嗟独上涔阳客,排比椒浆奠楚魂。 吴融 南迁途中作七首溪翁

贾生曾吊屈,予亦痛斯文。 孟浩然 晓入南山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孟浩然 经七里滩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宋之问 送杜审言

更怜湘水赋,还是洛阳才。 张九龄 酬王六霁后书怀见示

赋怀湘浦吊,碑想汉川沉。 张九龄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

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李白 赠崔秋浦三首之三

应念投沙客,空余吊屈悲。 李白 赠汉阳辅录事二首之一

题此涕滋笔,以代投湘赋。 杜牧 李甘诗

归时有诗赋,一为吊沉湘。 罗隐 郴江迁客

贾谊投文吊屈平,瑶琴能写此时情。 雍裕之 听弹沉湘

南登有词赋,知尔吊长沙。 高适 送张瑶贬五溪尉

典故
相关人物
实沈
 
阏伯
 
高辛氏


《春秋左传·昭公元年》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已,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

例句

阏伯去已久,高丘临道旁。人皆有兄弟,尔独为参商。 高适 宋中十首之十

典故
飞弹圆熟

相关人物
沈约


《南史》卷二十二〈王昙首列传·王筠〉~609~
沈约每见筠文咨嗟,尝谓曰:「昔蔡伯喈见王仲宣,称曰王公之孙,吾家书籍悉当相与。仆虽不敏,请附斯言。自谢朓诸贤零落,平生意好殆绝,不谓疲暮复逢于君。」约于郊居宅阁斋,请筠为草木十咏书之壁,皆直写文辞,不加篇题。约谓人曰:「此诗指物程形,无假题署。」约制郊居赋,搆思积时,犹未都毕,示筠草。筠读至「雌霓连蜷」,约抚掌欣抃曰:「仆常恐人呼为霓」。次至「坠石?星」及「冰悬埳而带坻」,筠皆击节称赞。约曰:「知音者希,真赏殆绝,所以相要,政在此数句耳。」筠又尝为诗呈约,约即报书叹咏,以为后进擅美。筠又能用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靡。约尝启上,言晚来名家无先筠者。又于御筵谓王志曰:「贤弟子文章之美,可谓后来独步。谢朓常见语云,『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近见其数首,方知此言为实。」
典故
相关人物
沈约


《昭明文选》卷二十二〈诗乙·游览·宿东园〉~06~
陈王斗鸡道,安仁采樵路。东郊岂异昔,聊可闲余步。野径既盘纡,荒阡亦交互。槿篱疏复密,荆扉新且故。树顶鸣风飙,草根积霜露。惊麇去不息,征鸟时相顾。茅栋啸秋鸱,平岗走寒兔。夕阴带曾阜,长烟引轻素。飞光忽我遒,宁止岁云暮。若蒙西山药,颓龄傥能度。

例句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李贺 苦昼短

典故
好龙
 
牖下窥龙
  
画龙在叶
  
真龙反惊叶
 
叶公
 
叶公好尚
  
叶公见真龙
 
叶公岂好真龙
 
叶龙
 
郝贞隆

相关人物
子张
 
鲁哀公
 
沈诸梁


《新序》卷五〈杂事〉~90~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简释

叶公:喻徒有所好之人。唐齐己《谢惠卜人见惠二龙障子以短歌酬之》:“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

叶公好尚:喻只是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唐郑谷《兵部卢郎中光济借示诗集以四韵谢之》:“叶公好尚浑疏阔,忽见真龙几丧明。”

叶龙:比喻名义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兼呈袁郊苗绅李逸三友人一百韵》:“叶龙图天矫,燕鼠笑胡卢。”


例句

多愧书传鹤,深惭纸画龙。 徐灵府 言志献浙东廉访辞召

因君访遗迹,此日见真龙。 戴叔伦 同赋龙沙墅

仙禁何人蹑近踪,孔门先选得真龙。 李频 贺同年翰林从叔舍人知制诰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真龙竟寂莫,土梗空俯偻。 杜甫

叶龙图夭矫,燕鼠笑胡卢。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并序)

叶公好尚浑疏阔,忽见真龙几丧明。 郑谷 兵部卢郎中光济借示诗集以四韵谢之(一本题中无光济二字)

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居卫。 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

惠我双龙不言价,等闲不敢将悬挂。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 齐己 谢徽上人见惠二龙障子以短歌酬之

典故 
沈范知水部

相关人物
何逊
 
沈约
 
范云


《梁书》卷四十九《文学传上·何逊传》
逊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好。自是一文一咏,云辄嗟赏,谓所亲曰:「顷观文人,质则过儒,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今古,见之何生矣。」沈约亦爱其文,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其为名流所称如此。

例句

不妨何范尽诗家,未解当年重物华。 李商隐 漫成三首之一

沈范早知何水部,曹刘不待薛郎中。 杜甫 解闷十二首

典故
三人出眢井
 
后主入井
 
荒宫馀辱井
 
龙沉古井

相关人物
陈叔宝


《南史》卷十〈陈本纪下·后主〉~308~
庚午,贺若弼攻陷南徐州。辛未,韩擒又陷南豫州。隋军南北道并进。辛巳,贺若弼进军钟山,顿白土冈之东南,众军败绩。弼乘胜进军宫城,烧北掖门。是时,韩擒率众自新林至石子冈,镇东大将军任忠出降擒,仍引擒经朱雀航趣宫城,自南掖门入。城内文武百司皆遁出,唯尚书仆射袁宪、后閤舍人夏侯公韵侍侧。宪劝端坐殿上,正色以待之。后主曰:「锋刃之下,未可及当,吾自有计。」乃逃于井。二人苦谏不从,以身蔽井,后主与争久之方得入。沈后居处如常。太子深年十五,闭閤而坐,舍人孔伯鱼侍焉。戍士叩閤而入,深安坐劳之曰:「戎旅在涂,不至劳也。」既而军人窥井而呼之,后主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人三人同乘而上。
《國語辭典》:沉香  拼音:chén xiāng
植物名。瑞香科沉香属。常绿乔木,叶披针形或倒卵形,互生,全缘。伞形花序无梗,花黄绿色,花被钟形,五裂。蒴果倒卵形,密被绒毛,二裂。其木材色白,轻软,但具内涵韧皮部,与真菌共生后变黑色,为著名香料。因置于水中会下沉,所以称为「沉香」。又可用来治疗呕吐、气喘等病症。也称为「蜜香」、「奇南香」、「伽南香」、「伽罗」、「沉水」、「沉水香」、「水沉」。
《漢語大詞典》:且食蛤蜊
南史·王融传:“﹝ 融 ﹞诣 王僧祐 ,因遇 沈昭略 ,未相识。 昭略 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 融 殊不平,谓曰:‘僕出於 扶桑 ,入於 汤谷 ,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 昭略 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问。 宋 虞俦 《雪睛后书怀》诗之二:“咄咄那庸如许事,尊前且食蛤蜊休。”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公子听得这话有些扎耳朵,便端起杯来又饮了一口,道:‘且食蛤蜊。’”
分類:不问
《國語辭典》:墙头马上(牆頭馬上)  拼音:qiáng tóu mǎ shàng
1.比喻男女互相爱慕。唐。白居易 新乐府。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今夜里早赴佳期,成就了墙头马上。」
2.杂剧名。元白朴作,演裴少俊与李千金相恋,私订终身的故事。因少俊过洛阳李氏园,于马上见墙头女子甚美,遂作诗投之而结缘,故称为《墙头马上》。
《漢語大詞典》:痴小(癡小)
幼稚;幼弱。 唐 王建 《送韦处士老舅》诗:“忆昨痴小年,不知有经籍。”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宋 范成大 《樱桃花》诗:“玉梅一见怜痴小,教向傍边自在开。”
分類:幼稚幼弱
《漢語大詞典》:马上墙头(馬上牆頭)
指男女青年相恋之处。 宋 晁端礼 《水龙吟》词:“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元 童童学士 《新水令·念远》套曲:“马上墙头,月底星前,窓间帘下,容易得欢洽。” 清 谢学崇 《念奴娇》词:“遮莫马上墙头,桃花人面,忍令春无主。”参见“ 墙头马上 ”。
《國語辭典》:墙头马上(牆頭馬上)  拼音:qiáng tóu mǎ shàng
1.比喻男女互相爱慕。唐。白居易 新乐府。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今夜里早赴佳期,成就了墙头马上。」
2.杂剧名。元白朴作,演裴少俊与李千金相恋,私订终身的故事。因少俊过洛阳李氏园,于马上见墙头女子甚美,遂作诗投之而结缘,故称为《墙头马上》。
《漢語大詞典》:楚魄
指朝云暮雨的 巫山 神女。 宋 范成大 《次韵王浚明用时举苦热韵见赠》:“鑠石谁能招 楚 魄,斲冰我欲访 湘君 。”
分類:巫山神女
《國語辭典》:湘累(湘纍)  拼音:xiāng léi
累,冤死的人。屈原投湘江自绝,故称为「湘累」。汉。扬雄〈反离骚〉:「钦吊楚之湘累,惟天轨之不辟兮。」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八出:「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湘累怨。」
分類:贬黜
《漢語大詞典》:遗佩(遺珮)
亦作“ 遗珮 ”。
(1).丢弃佩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 醴 浦。”代指别离;分手。 南朝 齐 王融 《游仙诗》之四:“遗珮出长浦,举袂望增城。” 唐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诗:“ 澧 浦一遗佩, 郢 南再悲秋。” 元 丁鹤年 《题〈风雨归舟图〉诗》:“挂席正思遗珮浦,推篷已过濯缨亭。”
(2).相传古代 郑交甫 于 汉皋 遇二女,与谈,二女解所佩之珠赠之。分手时回望,二女已不见。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后遂用为典实。 清 尤秉元 《芙蓉映水曲》:“遗佩飘香散作花,一枝艷质临江映。”
《國語辭典》:阏伯(閼伯)  拼音:è bó
人名。生卒年不详。为高辛氏长子。因与弟实沈不合,迁徙至商丘。见《左传。昭公元年》。
分類:商星
《國語辭典》:飞光(飛光)  拼音:fēi guāng
1.散射光辉。南朝梁。江淹〈别赋〉:「日下壁而沈彩,月上轩而飞光。」
2.日月。指飞逝的光阴。南朝齐。沈约〈宿东园〉诗:「飞光忽我遒,宁止岁云暮。」唐。李贺〈苦昼短〉:「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漢語大詞典》:画龙(畫龍)
(1).绘画龙的形象。隋书·礼仪志三:“轜车,三品已上油幰,朱丝络网,施襈,两箱画龙。”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我辈彊追仿,画龙成蜥蜴。”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元朝:“道士 吴霞 ,所居 龙虎山 ,善画龙。”
(2).龙的图像。 唐 李贺 《平城下》:“青帐吹短笛,烟雾湿画龙。” 王琦 汇解:“画龙,即旗帜上所画者也。”宋史·礼志五:“﹝《画龙祈雨法》﹞坛上植竹枝,张画龙……俟雨足三日,祭以一豭,取画龙投水中。”
(3).比喻徒有其表而无其实的事物。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后秦纪·二世》:“ 沛公 乃真好儒,后世好儒,好画龙耳。”《梅村诗话》十二引 清 苍雪师 《赠方密之》诗:“山中久不见神骏,世上人多好画龙。”参见“ 叶公好龙 ”。
《國語辭典》:叶公好龙(葉公好龍)  拼音:shè gōng hào lóng
古人叶子高喜欢龙,家里全用龙来雕饰。天上的龙知道此事,特到叶公家的窗口窥视。叶公见了真龙,却吓得面无人色。典出汉。刘向《新序。杂事》。后以叶公好龙比喻表里不一,似是而非的假象。《三国志。卷三八。蜀书。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
《漢語大詞典》:真龙(真龍)
(1).龙。真,谓非其他变种。 汉 王充 论衡·乱龙:“夫言云从龙者,谓真龙也,岂谓土哉?” 唐 杨炯 《从弟杨去溢墓志铭》:“至如白雪迴光,清风度曲, 崔亭伯 真龙之气, 扬子云 吐凤之才,莫不玉振金声,笔有餘力。”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诗:“伪凤易悦 楚 ,真龙反惊 叶 。”
(2).称骏马。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明 陈子龙 《献马行》:“世上纷纷尽凡马,一入天廐成真龙。”
(3).比喻皇帝。 明 高启 《穆陵行》:“幸逢中国真龙飞,一函雨露 江 南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大凡真龙降生,没有一定之地,不信,你但看 朱洪武皇帝 。”
《國語辭典》:叶公好龙(葉公好龍)  拼音:shè gōng hào lóng
古人叶子高喜欢龙,家里全用龙来雕饰。天上的龙知道此事,特到叶公家的窗口窥视。叶公见了真龙,却吓得面无人色。典出汉。刘向《新序。杂事》。后以叶公好龙比喻表里不一,似是而非的假象。《三国志。卷三八。蜀书。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
《漢語大詞典》:何范
南朝 梁 诗人 何逊 与 范云 的并称。 何逊 年青时即有文名, 范云 很赏识他,两人因结为忘年交。见《南史·何逊传》。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一:“不妨 何 范 尽诗家,未解当年重物华。”
分類:诗人何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