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沉 → 沈沉”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昏冥
(1).昏暗;昏黑。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时亦昏冥,遂上楼,与妇人栖宿。”魏书·序纪序:“南迁大泽,方千餘里,厥土昏冥沮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媪﹞遂入林去,移时始来。途已昏冥,遂与偕行。”
(2).指黑暗的地方。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南復闢一洞,甚宏,有门有奥。奥西上则深入昏冥。”
(3).谓昏然无知,沉醉。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於外也固不暇,尚何麴蘖之托而昏冥之逃也。”
《漢語大詞典》:醉昏
沉醉貌,昏沉貌。战国策·赵策四:“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於王者也。” 宋 张耒 《局中负暄读书》诗之三:“重堂温室颠醉昏,悠悠苍天彼何人。”亦作“ 醉昏昏 ”。《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休於浊世醉昏昏,须臾便是无常到。”
《國語辭典》:陶醉  拼音:táo zuì
陶然如醉。指忘我地沉浸于某种事物或情境,如同酒醉。如:「陶醉在自然的怀抱里。」
《國語辭典》:醉兀兀  拼音:zuì wù wù
昏昏沉沉的样子。唐。白居易〈对酒〉诗:「所以刘阮辈,终日醉兀兀。」宋。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分類:沉醉醉貌
《國語辭典》:酣豢  拼音:hān huàn
酣,久乐。豢,养。酣豢即沉溺享乐之中。宋。苏轼〈教战守策〉:「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酣豢于游戏酒食之间。」
分類:沉醉情境
《漢語大詞典》:沈顿(沈頓)
亦作“沉顿”。
(1).沉醉困惫貌。文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沉顿,醒寤之后,不识所言。”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曰:‘沉,谓醉冥也。顿,犹弊也。’”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坐客於是咸为之竟醉,士人者归,沉顿略不省人事。”
(2).谓疾病沉重。旧唐书·高适传:“僕射 哥舒翰 忠义感激,臣颇知之,然疾病沉顿,智力将竭。” 清 李渔 《怜香伴·惊遇》:“你原来如此多情,不负我病得这般沉顿。”
(3).沉沦顿踬。 宋 苏舜钦 《荐王景仁启》:“某昨任 长垣县 ,有尉 王景仁 者……雅尚退默,不高人以声,故沉顿贱仕,未为位上者所引拔。”
《漢語大詞典》:隗俄
沉醉貌。 明 王世贞 《题〈十八学士春宴图〉》诗:“就中 小薛 醉隗俄, 龙门 老师柰若何。” 清 钱谦益 《邹孟阳墓志铭》:“ 孟阳 钩帘据几,隗俄其间。山僧舟子,皆能指而识之。”
分類:沉醉醉貌
《国语辞典》:摩陀  拼音:mó tuó
昏沉醉酒。明。周朝俊《红梅记》第二四出:「摩陀醉的个身躯重,俺打精神再把一座玉山高耸,搂抱著锦帐佳人做个夜夜红。」也作「磨拖」、「磨陀」。
《漢語大詞典》:病醉
饮酒沉醉。 唐 白居易 《酬梦得见喜疾瘳》诗:“暖卧摩绵褥,晨倾药酒螺。昏昏布裘底,病醉睡相和。”
分類:饮酒沉醉
《漢語大詞典》:醉沉沉
沉醉貌。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我们一会还要到 张婆惜 家去听小唱呢,喝得醉沉沉地,大哥又不肯去了。”
分類:沉醉醉貌
《國語辭典》:纸醉金迷(紙醉金迷)  拼音:zhǐ zuì jīn mí
比喻奢侈浮华的享乐生活。参见「金迷纸醉」条。《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三回:「说话之间,众局陆续都到了,一时管弦嘈杂,钏动钗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直到九点多钟,方才散席。」
《国语辞典》:粉吝红悭(粉吝红悭)  拼音:fěn lìn hóng qiān
比喻少近女色。元。钟嗣成〈沉醉东风。听不厌鸾笙象板〉曲:「按不住刺史狂,学不得司空惯,常不教粉吝红悭。」
《國語辭典》:自我陶醉  拼音:zì wǒ táo zuì
沉浸在自我欣赏的境界中。如:「他的琴艺虽然普通,但却自我陶醉,以为自我造诣很高。」
《国语辞典》:痴然如醉  拼音:chī rán rú zuì
形容极为沉醉。如:「这首旋律优美的曲子,大家莫不听得痴然如醉。」
分类: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