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26,分49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火齐汤
琅汤
杏汤
汤渍
汤猪
汤熏
汤匙
汤食
汤神
汤媪
汤包
汤厨
汤夫人
汤罐
汤壶
《漢語大詞典》:火齐汤(火齊湯)
古代清火的汤药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 淳于意 )饮以火齐汤,一饮得前﹝后﹞溲,再饮大溲,三饮而疾愈。”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五:“‘一饮得前溲’,‘前’下当有‘后’字,言一饮而前后溲始通,再饮则大溲也。‘大溲’二字,兼前后言之。”
分類:汤药药名
《漢語大詞典》:琅汤(琅湯)
浪荡,放纵。管子·宙合:“以琅汤凌轢人,人之败也常自此。” 郭沫若 等集校引 丁士涵 曰:“琅,读为浪;浪;犹放也。汤,读为荡;荡,説文作惕,云放也。”
分類:浪荡放纵
《漢語大詞典》:杏汤(杏湯)
茶汤名。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师父要吃个甚茶?[正末云]我吃个杏汤。”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这师父倒会吃,头一盏吃了个木瓜,第二盏吃了个酥僉,第三盏吃个杏汤,再着上些乾粮,倒饱了半日。”
分類:茶汤
《韵府拾遗 寘韵》:汤渍(汤渍)
齐民要术煮𥺥𥺥末以二升小器中沸汤渍之
《漢語大詞典》:汤猪(湯猪)
经滚水烫洗并去毛的猪。红楼梦第五三回:“一面忙展开单子看时,只见上面写着……汤猪二十个。”
分類:滚水去毛
《骈字类编》:汤熏(汤熏)
唐 刘长卿 温汤客舍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國語辭典》:汤匙(湯匙)  拼音:tāng chí
饮食时用来舀汤的器具。也称为「调羹」、「羹匙」。
分類:汤匙餐具
《骈字类编》:汤食(汤食)
宋书衡阳王义季传义季素嗜酒遂以成疾上诏之曰今遣孙道胤就杨佛等今晨久视汝并进止汤食可开怀虚受慎勿隐避
《漢語大詞典》:汤神(湯神)
称煮茶技艺高超的人。 宋 陶谷 清异录·乳妖:“ 吴 僧 文了 善烹茶,游 荆南 , 高保勉 白于 季兴 ,延置 紫云庵 ,日试其艺, 保勉 父子呼为汤神。”
分類:技艺高超
《漢語大詞典》:汤媪(湯媪)
即汤婆。 明 陈继儒 《辟寒部》卷一:“ 山谷 戏咏暖足缾,即汤媪也。”参见“ 汤婆 ”。
《漢語大詞典》:汤婆(湯婆)
盛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用的扁圆形壶,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 元 无名氏 东南纪闻卷三:“锡夫人者,俚谓之汤婆,鞲锡为器,贮汤其间,霜天雪夜,置之衾席,用以煖足,因目为汤婆。”红楼梦第五一回:“我又想起来,汤婆子还没拿来呢。”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竹夫人汤婆子:“今人用铜锡器盛汤,置衾中煖脚,谓之汤婆子,或以对竹夫人。按,此名虽不经见,然 东坡 有致 杨君素 札云:送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裹之,可以达旦不冷。然则此物亦起於 宋 ,并名当亦已有之。按, 范石湖 有脚婆诗,则是时并有脚婆之称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大半夜了, 愫妹妹 还下厨房拿水,给爹灌汤婆子呢。”
《国语辞典》:汤包(汤包)  拼音:tāng bāo
一种包子。形似小笼包,而其馅饱含肉汤,故称。
分类:包子饱含
《漢語大詞典》:汤厨(湯廚)
相传 伊尹 曾为 有莘氏 媵臣,负鼎俎,以滋味悦 汤 。事见史记·殷本纪。后以“汤厨”指美味。 唐 张说 《奉和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丛觴祝 尧 寿,合鼎献 汤 厨。”
《漢語大詞典》:汤夫人(湯夫人)
即汤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曩夜婢子登榻,倾跌,堕汤夫人泡两足耳。”参见“ 汤婆 ”。
《漢語大詞典》:汤婆(湯婆)
盛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用的扁圆形壶,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 元 无名氏 东南纪闻卷三:“锡夫人者,俚谓之汤婆,鞲锡为器,贮汤其间,霜天雪夜,置之衾席,用以煖足,因目为汤婆。”红楼梦第五一回:“我又想起来,汤婆子还没拿来呢。”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竹夫人汤婆子:“今人用铜锡器盛汤,置衾中煖脚,谓之汤婆子,或以对竹夫人。按,此名虽不经见,然 东坡 有致 杨君素 札云:送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裹之,可以达旦不冷。然则此物亦起於 宋 ,并名当亦已有之。按, 范石湖 有脚婆诗,则是时并有脚婆之称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大半夜了, 愫妹妹 还下厨房拿水,给爹灌汤婆子呢。”
《國語辭典》:汤罐(湯罐)  拼音:tāng guàn
放置在灶头上,用于烧热水的罐子。《水浒传》第三一回:「武松却望灯明处来。看时,正是厨房里。只见两个丫嬛,正在那汤罐边埋怨。」
《漢語大詞典》:汤壶(湯壺)
即汤婆。红楼梦第五一回:“他素日又不要汤壶,咱们那熏笼上又暖和,比不得那屋里炕凉,今儿可以不用。”参见“ 汤婆 ”。
《漢語大詞典》:汤婆(湯婆)
盛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用的扁圆形壶,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 元 无名氏 东南纪闻卷三:“锡夫人者,俚谓之汤婆,鞲锡为器,贮汤其间,霜天雪夜,置之衾席,用以煖足,因目为汤婆。”红楼梦第五一回:“我又想起来,汤婆子还没拿来呢。”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竹夫人汤婆子:“今人用铜锡器盛汤,置衾中煖脚,谓之汤婆子,或以对竹夫人。按,此名虽不经见,然 东坡 有致 杨君素 札云:送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裹之,可以达旦不冷。然则此物亦起於 宋 ,并名当亦已有之。按, 范石湖 有脚婆诗,则是时并有脚婆之称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大半夜了, 愫妹妹 还下厨房拿水,给爹灌汤婆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