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35,分156页显示 上一页 92 93 94 95 96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江满昌
李瑗(字 德圭 庐江王 )
僧文江
释法江
吴大江
武攸归( 九江王 )
李绪( 江都郡王 )
徐筠(字 南美 枝江郡公 )
江融
张九龄(字 子寿 号 曲江 尊号 唐曲江公 始兴公、始兴县伯、曲江男 名 博物 别称 贤相 文献 )
李祎(世称 信安王祎 江王、嗣江王、信安郡王 )
江采蘋( 采蘋 世称 梅姬、梅妃、江妃、元宗江妃、玄宗江妃 )
王昌龄(字 少伯 世称 王江宁 别称 王龙标 行第 大 )
释志贤( 江 大远禅师 )
其它辞典(续上)
江津江满昌
李瑗(字 德圭 庐江王 )
僧文江
释法江
吴大江
武攸归( 九江王 )
李绪( 江都郡王 )
徐筠(字 南美 枝江郡公 )
江融
张九龄(字 子寿 号 曲江 尊号 唐曲江公 始兴公、始兴县伯、曲江男 名 博物 别称 贤相 文献 )
李祎(世称 信安王祎 江王、嗣江王、信安郡王 )
江采蘋( 采蘋 世称 梅姬、梅妃、江妃、元宗江妃、玄宗江妃 )
王昌龄(字 少伯 世称 王江宁 别称 王龙标 行第 大 )
释志贤( 江 大远禅师 )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无考。《吟窗杂录》卷一三收虚中《流类手鉴》存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陇西狄道人,字德圭。高祖从父兄子。封庐江王。累迁幽州大都督。性懦,朝廷以王君廓辅行,君廓勇而阴险。时隐太子建成有阴谋,厚结瑗。建成死,君廓劝瑗反,瑗从之,反为其卖,被缢杀,年四十一。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江东人。游蜀居法聚寺。寺即隋之蜀王秀所造者。仁寿中。尝塔舍利。故胜事尤多。江一日忽谓其同房之徒曰。外有檀越万馀辈。悉戴冒方被拘挛。无所告诉。可急救也。其徒即出视之无所见。但见渔者以竹器负螺子。至驰报江。江使以钱赎而投之水。又长安大兴善寺。本隋之舍卫寺也。先天中。灾摩孑遗。东明观道士李荣巴西人轻薄善戏谑。为之辞曰。道善何曾善。言兴却不兴。如来烧赤尽。惟有一群僧。众闻而怒且奋然。事大费繁势莫之卒。就俄一德衣弊貌陋。委破囊于地曰。幸还成佛殿。竟骤步去。不知所在。徐察之人无识者。寻倒其囊。得黄金千两。由是施者四集。而寺以亟成。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法江者。江东人也。来游岷蜀居于法聚寺。寺即隋蜀王秀之造也。寺内有仁寿中文帝树舍利塔。江以慈悯为怀。多逆知其来言无少误。尝在房中谓门人曰。外有万馀人尽戴帽形且挛蜷。从吾乞救。汝速出寺外求之不见人物。弟子怪师之言何其倒乱。徙倚之间有数十人。荷檐竹器中螺子至。江曰。此之是欤。命取钱赎之投于水中矣。 又长安大兴善寺本隋舍卫寺也。至唐先天中火灾殿宇荡然。唯遗基耳。明庆中东明观道士李荣者。本巴西人也。好事薄徒多与释子争竞优劣。荣来玄都观。因率黄冠指其灰烬而嘲之曰。道善何曾善。言兴且不兴。如来烧赤尽唯有一群僧。僧中有愤其异宗讥诮者。急慕劝重新缔构复广于前。十二亩之地。化缘虽日盈千万计未能成。僧众搔首躇蹰。未知何理克成。忽有一僧。衣服粗弊形容憔悴。负一破囊入缘言。速了佛殿步骤而去。启视之则黄金也。校耒之一千两矣。时人奇之。由此檀施日繁。殿速成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并州文水人。武则天从侄。则天时,封九江王。历司属少卿,官至齐州刺史。事母以孝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 【介绍】: 唐宗室后裔。李元轨子。高宗上元中,封江都郡王。累除金州刺史。武则天垂拱中,坐与裴承光交通,被杀。中宗神龙初,追复爵位。工书画,于元轨诸子中最有才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东海郯县人,字南美。武则天垂拱中,官至礼部尚书,封枝江郡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盩厔人。武则天时,撰《九州设险图》,魏元忠就传其术。历官左史、起居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或678—740 【介绍】: 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擢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先天元年道侔伊吕科登第,授左拾遗,迁左补阙。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称贤相。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谗,罢相,出为荆州长史。卒谥文献。有文名,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称。有《曲江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8—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神功元年(697),登进士第,授校书郎。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后历官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集贤院学士、中书侍郎等职。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为著名贤相。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挤,罢相。次年贬为荆州长史,在州以文史自娱,不戚戚于怀。二十八年病卒。年63岁(两《唐书》本传均作68岁,误)。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及近年于韶关发现之《张九龄墓志铭》。九龄工诗能文,文长于碑志,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其《感遇》十二首,与陈子昂诗齐名。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唐初五言古,犹沿六朝绮靡之习,唯陈子昂、张九龄直接汉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复古之功大矣。”至其古近体写景抒情诸作,清淡和雅,兴象玲珑,前人以为实开王、孟、储、韦一派。《诗薮》内编卷二云:“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今存《曲江张先生文集》20卷。《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全粤诗·卷七
张九龄(六七八 — 七四〇),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唐中宗景龙元年(七〇七)进士,始授校书郎。又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迁左拾遗,调左补阙、司勋员外郎。以才鉴为宰相张说所亲重,进中书舍人。玄宗开元十四年(七二六),张说罢官,改九龄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以养母,请改洪州都督,徙桂州都督,摄御史中丞、岭南按察兼选补使。以拟奏章称旨,诏擢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迁工部侍郎,知制诰。二十一年冬,晋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固辞,不许。次年,迁中书令,知院事。为李林甫所忌,又以谏阻进用张守圭、牛仙客而遭潜构,罢为尚书右丞相,寻再贬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请拜扫南归,五月七日,病卒于故里。追赠荆州大都督,谥“文献”。有《曲江集》二十卷。事见徐浩撰碑铭。《旧唐书》卷九九、《新唐书》卷一二六有传。唐诗汇评
张九龄(673-740),—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长安二年(702)擢进士第,又连登材堪经邦及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玄宗开元十一年,累迁至中书舍人。寻出为冀州刺史,改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召拜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封始兴县伯。因李林甫排挤,于开元二十五年眨荆州长史。卒,谥文献。九龄为开元贤相之一,其诗词采富艳,而情致深婉。有《曲江集》二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三
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擢进士。始调校书郎。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开元十一年拜中书舍人内供奉。封曲江男。二十一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累封始兴县伯。左迁荆州大都督长史。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建中元年加赠司徒。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曲江藻思翩翩,体裁疏秀,深综占意,通于远调,上追汉魏而下开盛唐,虽风神稍劣而词旨冲融,其源盖出子古之平调曲也。自馀诸子、驰志高雅,则峭径挺出,游泳时波,则蘼芜莫剪,安能少望其风哉?近体诸作,绮密闲澹,复持格力,可谓备其众美。虽与初唐作者骈肩而出,更后诸名家,亦皆丈人行也。而况节义相先,称古之遗直者耶!唐音癸签
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诗观澜集》
曲江长律,鸣鸾佩琼,万象咳吐,与明皇诗赓歌倡答,如律吕之相应,可谓一德一心。《唐诗别裁》
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洛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四库全书总目》
九龄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称开元贤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许诸人下。《新唐书·文艺传》载徐坚之言,谓代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今观其《感遇》诸作,神味超轶,可与陈子昂方驾;文笔宏博典实,有垂绅正笏气象,亦具见大雅之遗,坚局于当时风气,以富艳求之、不足以为定论。石洲诗话
曲江公委婉深秀,远出燕、许诸公之上、阮、陈而后,实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论。《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曲江襟情高迈,有遗世独立之意,《感遇》诸诗,与子昂称岱、华矣。昭昧詹言
张曲江以风雅之道,兴寄为上,故一篇一咏,莫非兴寄,此意是矣。然僻者为之,则又入于空泛,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夫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兼之,奈何独主风与兴二端乎?大约天下义理及古今载籍文字,惟变所适,无所不备,但用各有当耳。不能观其会通而偏提一端,即为病痛,知味者鲜,所以末流多歧也。白华山人诗说
赤堇氏云:读张曲江诗,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又云:曲江诗如蜘蛛之放游丝,一气倾吐,随风卷舒,自然成态。初视之,若绝不经营;再三读之,仍若绝不经营。天工言化,其庶几乎?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鲍明远、江文通,次叙连章,见铺排之迹。《感遇》诸篇,犹为高调,情词芬恻,清亮音多,骨格未及拾遗,每以非条伤干。至如汉上游女,遥襭古馨,清江白云,蔚发明秀,哀梨爽口,不必与橄榄同功,若斯之类,亦其独至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3 【介绍】: 唐宗室。太宗裔孙。少有志尚,事母甚谨。初为太子仆、兼徐州别驾,封嗣江王。玄宗开元后累转蜀、濮等州刺史。政号清严,人吏畏服。又迁礼部尚书,充朔方军节度使。先后破吐蕃、契丹及奚,然执政害其功,赏不厚,甚为当时所叹。官终太子太师,未拜而卒,年八十余。治家严,教子有法度,三子皆显。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3 唐太宗李世民曾孙,吴王恪孙。少继江王嚣后,封为嗣江王。玄宗开元十二年(724)改封信安郡王。拜左金吾卫大将军,迁礼部尚书,充朔方节度使。以破契丹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领关内支度营田采访处置使。二十二年,擢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大使。坐事贬为衢州刺史,历滑、怀二州。天宝初,以太子少师致仕。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一百
祎。吴王恪孙。嗣江王嚣封嗣江王。为太子仆兼徐州别驾。加银青光禄大夫。历蔡衢等州刺史。开元后累转蜀濮等州刺史。入为光禄卿。迁将作大匠。十二年改封信安郡王。拜左金吾卫大将军。迁礼部尚书。充朔方节度使。拔吐蕃石堡城。拓地千里。元宗喜。更号其城曰振武军。契丹衙官可突干叛。敕祎副忠王为河北道行军元帅。王不行。袆率诸将分道出范阳北。大破多蕃。擒酋长以还。加开府仪同三司兼关内支度营田采访处置等使。久之。擢兵部尚书。为朔方节度大使。坐事下除衢州刺史。历滑怀二州。天宝初以太子少师致仕。二年迁太师。未拜薨。年八十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玄宗妃。泉州莆田人。开元初,高力士使闽,选入宫中,大见宠幸。善属文,自比谢女。所居悉植梅花,帝因其所好,戏名梅妃。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唐玄宗李隆基之妃,名采蘋,莆田(今属福建)人。开元初,高力士选归侍玄宗。据旧题曹邺《梅妃传》云,妃聪颖善文,自比谢道韫。居所遍植梅花,玄宗因戏名梅妃。姿质明秀,好淡妆素饰,尝擅宠后宫。及玄宗移宠杨妃,逼江妃迁上阳宫。后卒于安史乱中。玄宗归长安,于梅树下掘得其尸,见胁下有刀痕,悲恸不已,以妃礼改葬。《全唐诗》存诗1首。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推断,梅妃实无其人,“盖见当时图画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唐诗汇评
江采蘋,即梅妃,《全唐诗》存诗一首。其诗及事出自旧题曹邺撰《梅妃传》。传云:采蘋莆田(今属福建)人。开元中,高力士选归,侍玄宗,大见宠幸。善属文,自比谢女。性喜梅,所居阑槛,悉植数株,帝名之曰梅妃。及杨玉环入宫,受嫉,迁居上阳东宫。安史乱起,陷贼被害。鲁迅认为梅妃实无其人,“盖见当时图画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推断作者因造此传(见《中国小说史略》)。词学图录
江采蘋,福建莆田珍珠村人。宫廷舞蹈家,又善吟咏。玄宗时选入宫,因善"惊鸿舞"得宠,以爱梅,玄宗赐名"梅妃"。后玉环专宠,玄宗每见梅,辄遣人赐珍珠一斛,不受,作词曰:"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玄宗愧,命人谱唱,即《一斛珠》也。安史乱后,玄宗使人觅梅妃不得,或献画像,玄宗作《题梅妃画真》:"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年态,争奈娇波不顾人"。全唐文·卷九十八
妃名采蘋。莆田人。开元初。高力士选入。侍元宗。甚见宠幸。所居悉植梅花。帝因其好。名为梅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90—约756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少伯。玄宗开元十五年擢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授汜水尉。以故贬岭南,北归,迁江宁丞。晚年又贬龙标尉。故世又称王江宁、王龙标。以世乱还乡,道出濠州(一作亳州),为刺史闾晓丘所杀。工诗,擅长七绝,以边塞诗《出塞》、《从军行》等知名。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6? 字少伯,排行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以曾官江宁(今江苏南京)丞、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南)尉,后人因称“王江宁”、“王龙标”。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登博学宏词科,迁汜水尉。越数年,以事谪岭南。二十八年北返,改江宁丞。史传称后以“不护细行”,又贬龙标尉。安史乱起,昌龄避乱江淮一带,触忤濠州刺史闾丘晓,为晓所杀。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昌龄为开元、天宝间杰出诗人。所作多边塞军旅、宫怨闺情及送别之什,清刚俊爽,深厚婉丽。时人殷璠以为“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今昌龄克嗣厥迹”,称其诗“惊耳骇目”,乃“中兴高作”。(原出《河岳英灵集》卷中,兹据《唐诗纪事》卷二四所引)《唐才子传》卷二本传云是“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昌龄特擅七绝,明王世贞以为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苑卮言》卷四)。诗集注本有今人李云逸《王昌龄诗注》。另有《诗格》传世。《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又4句。唐诗汇评
王昌龄(694?-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举博学宏辞科,授汜水尉。获罪谪岭南,二十七年遇赦北还。二十八年冬,为江宁尉。天宝中,贬龙标尉。安史乱起,北归,为濠州刺史闾皇晓所杀。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昌龄工诗,时称“诗家天子”;尤长七绝,与李白共称“联璧”。有《王昌龄集》五卷,已佚。又著《诗格》二卷,《诗中密旨》一卷,今传本多疑非原著。有《王昌龄集》二卷和《王昌龄诗集》三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今人李云逸有《王昌龄诗注》。黄鹤楼志·人物篇
王昌龄(698—约756) 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县尉,再迁江宁县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西)县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赴江夏(今武昌)游玩时曾作惜别诗《送人归江夏》,因情造景,借黄鹤楼抒情,表现了友人间的无限眷恋和依依惜别之情。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昌龄字少伯。江宁人。第进士。补秘书省校书郎。又登博学宏词科。再迁泛水尉。贬龙标尉。以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闾邱晓所杀。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稍声峻。新唐书本传
昌龄工诗,绪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唐才子传
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天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唐诗品》
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越。七言小诗儿与太白比肩,当时乐府采录无出具右。王言古作与储光羲不相下,而稍逸致可采,高才玩世,流荡不持,卒取闾丘之祸,轻华之致,不并圭璋,岂亦定见耶!朱警《王昌龄诗集跋》
少伯诗为中兴名家,与储光羲相埒,而少伯稍声峻,多远调。至如“飞雨祠工来,霭然关中暮”、“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兴象融化,有遗音矣。《艺苑卮言》
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圃撷馀
绝句之源,出于乐府,贵有风人之致,其声可歌,其趣在有意无意之间,使人莫可捉着。盛唐惟青莲、龙标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诗薮
江宁《长信词》、《西宫曲》、《青楼曲》、《闺怨》、《从军行》,皆优柔婉丽,意味无穷,风骨内含,精芒外隐,如清庙朱统,一唱三叹。诗薮
摩诘五言绝,穷幽极玄;少伯七言绝,超凡入圣,俱神品也。诗薮
杜陵、太白七言律绝,独步词场;然杜陵律多险拗,太白绝间率露,大家故宜有此。若神韵于云,绝无烟火,深衷隐厚,妙协《萧韶》,李颀、王昌龄故是千秋绝调。诗薮
李(白)词气飞扬,不若王之自在,然照乘之珠,不以光芒杀直;王句格舒缓,不若李之自然,然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李作故极自然,王亦和婉中浑成,尽谢炉陲之迹;王作故极自在。李亦飘翔中闲雅,绝无叫噪之风,故难优劣,然李词或太露,王语或过流,亦不得护其短也。诗镜总论
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惜后人不善读耳。诗镜总论
书有利涩,诗有难易,难之奇,有曲涧层峦之致;易之妙,有舒云流水之情,王昌龄绝句,难中之难;李青莲歌行,易中之易。难而苦为长吉,易而脱为乐天,则无取焉。总之,人力不与,天致自成,难易两言,难可相忘耳。诗镜总论
专寻好意,不理声格,此中晚唐绝句所以病也,诗不待意,即景自成;意不待寻,兴情即是。王昌龄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龄得之椎炼,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龄之意象深矣。唐诗归
钟云:人知王、孟出于陶,不知细读储光羲及王昌龄诗,深厚处益见陶诗渊源脉络。善学陶者宁从二公入,若从五、孟入。《全唐风雅》
钟云:龙标七言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见矣,然终亦说不出。 黄绍夫云:唐七言绝句当以王龙标为第一,以其比兴深远,得风人温柔敦厚之体,不但词语高古而已。姜斋诗话
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颣,储光羲,崔国辅其次者,至若“秦时明月汉时关”,句非不炼,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诗起句,施之小诗,未免有头重之病。若“水尽南天不见云”、“水和三日荡轻舟”、“囊无一物献尊亲”、“玉帐分弓射虏营”,皆所谓滞累,以有衬字故也。其免于滞留者,如“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则又疲茶无生气,似欲匆匆结煞。《诗辩坻》
龙标七言古,气势太峻而才幅狭,然迅快流爽,又一格也。围炉诗话
吴敬夫云:龙标七绝名手,五古笔法高妙,往往为理障所掩,如“精意莫能论”,“独立君始悟”、“海静月色真”、“寥寥天府空”、但便人剿袭,故愚者入其鬼窟中。岂若“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顿挫雄浑也? 王昌龄五古,或幽秀,或豪迈,或惨侧,或旷达,或刚正,或飘逸,不可物色。围炉诗话
王龙标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原诗
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两人辞、调、意俱不同,各有至处。《历代诗法》
龙标五古,胜情旷致,刊落凡俗。龙标七绝,如高翼矫风,半空落响,危峰堕月,哀壑承泉,首首同调,一见一新,非惟独秀当时,抑已擅场千古。《唐诗别裁集》
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谓之唐人《骚》语可。石洲诗话
龙标精深可敌李东川,而秀色乃更掩出其上。若以有明弘正之间徐迪功尚与李、何鼎峙,则有唐开、宝诸公,太白、少陵之外,舍斯人其谁与归?《挹翠楼诗话》
有识者皆当戒心读王龙标“大漠风尘”、“白马金鞍”、“驰道杨花”诸作,止用一二字暗中托讽,使深心人于言外领会,意境既超,婉而不露,此其七绝所以独冠三唐。《唐七律隽》
襄阳、龙标、供奉,虽不以七律名家,然视右丞、嘉州,少陵者公,别有一种神气,有精采而无滞色,此盛唐之所以为盛也。《岘佣说诗》
孟浩然、王昌龄、常建五言清逸,风格均与摩诘相近,而篇幅较窘。学问为之,才力为之也。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鲍明远,缩作短篇,自成幽峭。七绝擅名,亦由关塞之词,江山所助。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江。建阳人。幼出家。寻加戒品。而究其学。天宝元年。事道一禅师于州之佛迹岩。汲水采薪。未尝告劳。遂遁居金华山赤松洞。天大旱。贤因望空击石。慢骂曰。汝等业龙。无能为也。若是善萨龙王。则当遵佛敕。以救众生。击石才毕。雨果霈然。后游长安。名檀屡以大寺请住持。贤弗为屈。遂登五台。止太原甘泉寺。道属之参扣者。麇至。忽无疾而卒。谥大远禅师。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志贤。姓江。建阳人也。夙心刚整幼且成规。既遂出家寻加戒品。沾尝渐教守护诸根。抗节修心不违律范。大宝元年于本州佛迹岩承事道一禅师。曾无间然。汲水拾薪惟务勤苦。游方见金华山赤松洞是黄初平叱石羊。之地郁林峻岭泉湖百步许。意乐幽奇既栖巅顶。野老负香粇蔬茄以供之。时天大旱。贤望空击石曼骂诸龙曰。若业龙无能为也。其菩萨龙王胡不遵佛敕救百姓乎。敲石才毕霈然而作。婺人咸悦。后游长安名公硕德列请为大寺功德之师。贤悚然不顾。明日遂行登五台。寻止太原甘泉寺。道俗请学禅理者继至。无疾而终。敕谥大远禅师旌乎厥德矣。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江。建阳人。夙心刚整。幼且成规。既出家。寻加戒品。抗节修心。不违律范。大宝元年。于本州佛迹岩。承事道一禅师。汲水拾薪。惟务勤苦。游方。见金华山赤松洞。是黄初平叱石羊之地。郁林峻岭。泉湖百步许。意乐幽奇。既栖巅顶。野老负香粇蔬茹以供之。时天大旱。贤望空击石。曼骂诸龙曰。若业龙无能为也。其菩萨龙王。胡不遵佛敕。救百姓乎。敲石才毕。霈然而作。婺人咸悦。后游长安。名公硕德。列请为大寺功德之师。贤悚然不顾。明日遂行。登五台。寻止太原甘泉寺。道俗请学禅理者继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