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112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吉甫。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与王安石论经义多合,遂定交。神宗熙宁初,累迁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参与制订新法。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又知谏院,为翰林学士。熙宁七年,任参知政事,坚行新法。后与王安石交恶,出知陈州、延州、太原府。哲宗绍圣中,历知延安府,筑米脂诸寨以备西夏侵扰。徽宗时,因事安置宣州,移庐州。有《庄子解》及文集。
全宋诗
吕惠卿(一○三二~一一一一),字吉甫,晋江(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调真州推官。神宗熙宁初,历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熙宁七年(一○七四),为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王安石复相,出知陈州。十年,知延州。元丰五年(一○八二),知太原府。哲宗元祐初知扬州,寻贬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贬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绍圣初,起知大名、延安府。以破夏有功,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提举杭州洞霄宫(《乾道临安志》卷三)。崇宁初,以武昌军节度使知大名。五年(一一○六)知杭州。大观元年(一一○七),责授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再移庐州。四年,以观文殿学士为醴泉观使致仕。政和元年卒,年八十。有《东平集》一百卷,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吕参政惠卿传》,《东都事略》卷八三、《宋史》卷四七一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一七一九
吕惠卿(一○三二——一一一一),字吉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嘉祐二年进士,为真州推官。秩满入都,与王安石论经义,意多合,遂定交。熙宁初,安石当政,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必与谋,凡所建请,章奏皆出其手。擢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后为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又知谏院,为翰林学士。熙宁七年,安石罢相,荐为参知政事,遂叛安石。八年,安石复相,出知陈州、延州。元丰五年知单州,六年知太原。哲宗即位,贬为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责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绍圣中,复资政殿大学士,知延州,加银青光禄大夫,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徽宗立,移知杭州,徙大名。崇宁五年,复知杭州。坐其子闻妖人言不告,责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再移庐州。政和元年卒,年八十。赠开府仪同三司。著有文集一百卷、奏议一百七十卷、《道德真经传》四卷(存)、《孝经传》一卷、《论语议》十卷、《庄子解》十卷等。见《吕参政惠卿传》(《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四)。《宋史》卷四七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109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和甫。王安石弟。仁宗嘉祐六年进士。累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作诗涉及新法下狱,无人敢救,唯安礼从容为神宗言之,轼得救。进知制诰,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决断滞讼,勤于政事,辽使知而叹息夸异。后历尚书左丞,七年,罢知江宁府。官终知太原府。有《王魏公集》。
全宋诗
王安礼(一○三四~一○九五),字和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安石弟。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清同治《临川县志》卷三六)。从河东唐介辟。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八年,迁直集贤院(同上书卷二六○),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元丰四年(一○八一),为翰林学士(同上书卷三一一),知开封府。七年,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同上书卷三四七),出知扬、青、蔡三州。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知舒州(同上书卷四五四)。七年,知宣州(同上书卷四七八)。绍圣初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卒,年六十二。有文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王魏公集》七卷,其中诗一卷。《宋史》卷三二七、《东都事略》卷七九有传。 王安礼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胡志敬《豫章丛书》所辑本(简称丛书本),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九八
王安礼(一○三五——一○九六),字和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安石弟。嘉祐进士。熙宁中为崇文院校书,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直舍人院,进知制诰,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苏轼下御史狱,尝言于神宗救之。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七年罢,移知江宁府。元祐中历知扬、青、蔡、舒州。绍圣初移知永兴军,徙太原府。三年九月卒,年六十二。著有《重修开封府熙宁编》十卷,《天文书》十六卷,《二仪赋》一卷,文集二十卷。事见《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六、礼四四之一七,《东都事略》卷七九,《宋史》卷二○四、二○六、二○八。《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新淦人,字君表。九岁举童子,赐出身。英宗治平间进士。神宗元丰中为御史里行,与李定、舒亶论苏轼,得五品服,领三班院。擢侍御史知杂事、吏部侍郎。以嫚于奉职,铨拟多牴牾,出知潭州。官终刑部侍郎、知宣州。
全宋诗
何正臣,(?~一○九九),字君表,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用荐为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擢侍御史知杂事。四年,知审官东院、吏部侍郎。五年,出知潭州(同上书卷三二六)。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历知洪州、饶州、宣州。元符二年卒(同上书卷五○七)。《宋史》卷三二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何正臣(?——一○九九),字君表,一曰君美,临江新淦(今江西新淦)人。九岁举童子,赐出身,复中治平进士第。元丰元年六月,以蔡确荐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三年九月,加直集贤院,擢侍御史知杂事。四年七月,除宝文阁待制、权判刑部,五年二月改判兵部、兼知审刑东院。四月,试吏部侍郎。五月出知潭州。元祐中提举崇福宫,四年七月降知洪州,寻移饶州,诏提举洞霄宫。后历刑部侍郎、知宣州。元符二年三月卒于任。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三一四、三二三、三二五、三二六、四三○、五○七及《宋史》卷三二九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明甫。吕惠卿弟。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以王安石荐,召为馆阁校勘。安石与惠卿有隙,升卿于帝前诋安石之短,因降授太常寺太祝、监无为军酒税。元丰三年复馆阁校勘,累迁太常寺丞,出为河北路转运副使。哲宗元符二年权知越州,改守江宁,进直秘阁。
全宋文·卷二一一二
吕升卿,字明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惠卿弟。熙宁三年登进士第。六年三月,以王安石荐,自常州团练推官召为馆阁校理。四月,权发遣京东路常平等事,十一月,权发遣京东路转运判官,十二月,徙淮南东路军器监。七年,为馆阁校勘、崇政殿说书兼同修撰经义,直集贤院。八年十月,权发遣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十二月落职,降授太常寺太祝、监无为军酒税。元丰三年,复馆阁校勘,权判登闻鼓院。六年,为太常寺丞。元祐元年以吏部员外郎通判海州。绍圣四年,自京东路转运副使徙河北路。元符元年,改河东提刑。二年,知江宁府。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三、二四四、二五六、二六九、二七一、三○二、三四○、三七八、四九三、四九四、五○六等,《宋史翼》卷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寿州人,字望之。吕公弼从孙。以荫入官。神宗熙宁初权户部判官,为王安石所用,命提举市易务。后为吏部郎中、光禄卿,以言者交论市易之患,被削三秩,黜知淮阳军。哲宗绍圣中擢户部侍郎,知开封府、怀州。徽宗时责郢州安置。卒年七十七。
全宋诗
吕嘉问,字望之,寿州(今安徽凤台)人。以荫补官。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权户部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七),依附王安石。七年,出知常州。八年,安石复相,入为检正中书户房公事。十年,安石罢,出知江宁府。元丰元年(一○七八)被劾营缮越法,徙润州。三年,降知临江军(同上书卷三○二)。久之,入为吏部郎中、光禄卿。哲宗元祐元年二○八六),黜知淮阳军(同上书卷三六四)。后历知州府。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坐知成都府不能律身奉法,贬安化军节度副使,郢州安置(《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五)。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全宋文·卷二○一四
吕嘉问,字望之,公弼从孙,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以荫入官。熙宁初,条例司引为属官,权户部判官,管诸司库务,行连灶法于酒坊,岁省薪钱十六万缗。提举京城市易务。七年,出知常州。八年,王安石复相,召检正中书户房。安石再罢,出知江宁府,徙润州。久之,入为吏部郎中、光禄卿。以言者论市易之患,削三秩,黜知淮阳军。绍圣中,擢宝文阁待制、户部侍郎,加直学士,知开封府。元符二年,坐荐邹浩,罢知怀州。徽宗时分司南京,光州居位,郢州安置,不久复起。以龙图阁学士、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9—1127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逢原。以荫补将作监簿。累官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论事忤宰相蔡京,被贬斥。京罢相,授显谟阁待制,两知潭州,进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缮城训兵,金人不敢犯。高宗即位,升延康殿学士,青州民诣南都乞留。后为部将王定所害。谥威悯。
全宋文·卷二五九三
曾孝序(一○四九——一一二七),字逢原,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监海安盐仓。建中靖国初为朝散郎、守尚书都官郎中。崇宁中除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知庆州。论事忤蔡京,削籍窜岭表,移永州。大观三年蔡京罢相,复为集贤殿修撰、知江宁府,改潭州。政和三年,复以论徭事与吴居厚不合,落职知袁州。寻复职,再知潭州。宣和初知青州,改睦州。靖康二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高宗即位,迁徽猷阁学士,留青州以禦金人。建炎元年十二月,为部将王定所害,年七十九,谥威悯。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一一,《宋史》卷二四及卷四五三本传,《北宋经抚年表》卷二、三、四、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4—1123 【介绍】: 宋衢州常山人,居丹徒,字彦昭。王介子。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知真州,时诏诸道经画财用,汉之请先置都籍,从之。入为开封府推官。历知瀛、苏、潭、洪等州,又连徙五州,入为工部侍郎。加龙图阁直学士,进延康殿学士卒。
全宋诗
王汉之(一○五四~一一二三),字彦昭,衢州常山(今属浙江)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调汝州教授。迁和州防御推官。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金华、渑池二县。绍圣四年(一○九七)知颍州、真州。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提举河东路常平,入为开封府推官。崇宁二年(一一○三)始,历知州府。宣和五年卒,年七十。有文集三十卷,已佚。事见《北山小集》卷三四《王公行状》,《宋史》卷三四七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六七四
王汉之(一○五四——一一二三),字彦昭,衢州常山(今浙江常山)人。熙宁六年登进士甲科,调秀州司户参军。累迁太常少卿。蔡京引为讲议司参详官。历礼、户、兵、工诸部侍郎,知瀛、苏、潭、洪、定诸州,徙江宁。以平方腊之功迁龙图阁直学士,进延康殿学士。宣和五年卒,年七十。其子集其文得三十卷。见程俱《王汉之行状》(《北山集》卷三四),《京口耆旧传》卷二,《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黄辅国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应图。黄辙子。神宗元丰间进士。历官右正言、右司谏,尝论惠民之政及学校之法。擢起居舍人,命阅元祐臣僚章疏,欲籍为奸党,辅国不奉诏,出知袁州。徽宗大观初,历知福、泉二州。召为给事中,未赴卒。
全宋文·卷二七○七
黄辅国,字应图,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登元丰八年进士。历青州司理、饶州浮梁主簿、南海令,知高邮军,擢右司谏、起居舍人,出知袁州。大观初知福州,改泉州。卒年四十七。见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处善。曾孝广弟。历官起居舍人、殿中监、户部侍郎,坐事累贬至安远军节度副使。徽宗宣和二年,复为天章阁待制、知歙州。方腊起兵青溪,孝蕴约敕郡内,分兵守厄塞。移知杭州,时城已陷,单车至城下。既克复,令军士勿枉杀。以功加龙图阁学士。卒年六十五。
全宋文·卷二七七八
曾孝蕴,字处善,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从子,孝广弟。绍圣中,累迁起居舍人。崇宁中擢为殿中监,以集贤殿修撰出知襄州,徙江浙荆淮发运。召为户部侍郎。徙工部,以显谟阁待制知杭州。后贬安远军节度副使。政和四年六月,复为集贤殿修撰。宣和二年,复天章阁待制、知歙州。论破方腊功,进显谟阁直学士,又加龙图阁学士。卒,年六十五。《宋史》卷三一二《曾公亮传》有附传。又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八。
陶节夫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子礼。举进士。历新会县令。章楶帅泾原,辟入府。徽宗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官,累官知延安府。以招降羌人功,加集贤殿修撰。筑石堡等四城,击溃来犯夏军,连擢显谟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四年,收复银州,升枢密直学士。顺蔡京意旨,拒绝与西夏通好。领经制环庆、泾原、河东边事,陈取兴、灵之策,加龙图阁学士。朝廷罢经制司,弃所城地,乃徙洪州,改江宁府,历知青、秦二州及太原府。后坐事降为待制,知永兴军,寻卒。
全宋文·卷二七○九
陶节夫,字子礼,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举进士,授广州录事参军,知新会县。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官,迁陕西转运副使,徙知延安府,以招降羌人功,加集贤殿修撰,累进枢密直学士。寻领经制环庆、泾原、河东边事,加龙图阁学士。徙内郡,历知洪州、江宁府、太原府。坐上疏乞留本道兵,降为待制知永兴军,卒。《宋史》卷三四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端朝。翁彦深弟。哲宗绍圣四年进士。累官御史中丞。钦宗靖康之变时,为江淮荆浙制置转运使,充经制使,撰文誓众,领兵入援,并贻书切责张邦昌。高宗即位,除江南东西路经制使。
全宋诗
翁彦国(?~一一二七),字端朝,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累官御史中丞。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知江宁府改知杭州。七年,提举南京鸿庆宫(《乾道临安志》卷三)。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再知杭州,改知镇江府(同上书)。金人入汴,为江淮荆浙制置转运使,充经制使。高宗建炎元年,知江宁府兼江南东西路经制使。同年七月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赠少保。清嘉庆《崇安县志》卷七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六
翁彦国(?——一一二七),字端朝,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绍圣四年进士。政和间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宣和中官至御史中丞。靖康时为徽猷阁直学士、江淮荆浙制置发运使。建炎元年五月,知江宁府兼江南东西路经制使。七月卒。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三六、食货六一之一、方域四之二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七,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宋诗纪事》卷三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9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仲达,一作仲理。徽宗崇宁二年进士。宣和间累官至尚书右丞,出守江宁府。高宗建炎元年以军乱被囚落职。二年复起为直秘阁,守濮州。金兵陷城,为所执,金将嘉其忠义放归。卒赠少保。有《卤薄图》、《祭服制度》,及与弟虚中合纂《纶言集》等。
全宋文·卷三一二九
宇文粹中(?——一一三九),字仲达,华阳(今四川成都)人。登崇宁二年进士第。宣和中,历校书郎、符宝郎、起居舍人。政和初,由中书舍人迁给事中,继迁工、兵二部侍郎,兼修国史,充议礼局详议官,再迁吏部尚书。宣和中,除宣奉大夫、翰林承旨、知制诰,兼侍讲,累官尚书右丞。靖康元年,罢右丞,以资政殿学士知江宁府,又知潼川府。绍兴初请祠,得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九年卒,赠少保。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六、选举一之一四、选举二○之二、礼三四之二、仪制一一之五及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1—1129 【介绍】: 宋密州诸城人,字德父,亦作德夫、德甫。赵挺之子,李清照夫。少为太学生,以荫入仕。徽宗崇宁四年除鸿胪少卿。大观二年与妻归青州故第,隐居多年。宣和中起知莱州,调淄州。钦宗靖康二年奔母丧赴江宁,起知江宁府。移知湖州,未赴,卒于建康。与妻同好金石图书,广求古器、彝铭、遗碑、石刻,著《金石录》。
全宋文·卷三四一七
赵明诚(一○八一——一一二九),字德父(德夫、德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宰相挺之仲子。崇宁中官鸿胪少卿,以父陷元祐党罢,屏居乡里十馀年。起知莱州。靖康二年移知淄州。建炎二年知建康府,次年罢,又诏知湖州。此年八月卒于建康,年四十九。明诚尝蒐求三代彝器及汉唐以来石刻,仿欧阳修《集古录》例,集为《金石录》三十卷,今存。见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参黄墨谷《李清照易安居士年谱》(齐鲁书社一九八一年版《重辑李清照集》附)。
王祦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简介
王祦(1365年—1389年),是高丽王朝第32任君主(1374年—1388年在位)。小字牟尼奴,一说是高丽恭悯王之子,一说是权臣辛旽之子而被恭悯王冒认为己子,因他遭废黜时被认定为辛旽之子,故在朝鲜王朝所修的史书中被称为“辛祦”。即位前受封江宁府院大君,1374年恭悯王遇弑后被李仁任扶植上位,1377年接受北元册封为高丽国王,1385年又接受明朝册封为高丽国王,1387年令高丽全国改穿明朝冠服,1388年因铁岭立卫问题而同明朝关系恶化,在崔莹的辅佐下发动军队北伐辽东,但北伐将领李成桂、曹敏修发动威化岛回军,他被迫逊位,先后居住在江华和骊兴。1389年因图谋暗杀李成桂而废为庶人,流放江陵,旋即被杀。无庙号、谥号、陵号,后世又称“高丽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