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73,分125页显示 上一页 120 121 122 123 124
王汝榆
周汝敦
陈汝康
吴汝霖(字 雨三 )
陈汝湘
谢汝铨(字 雪渔 号 奎府楼主 )
曹汝霖(字 润田 )
王汝圻(字 甸伯 )
蔡汝修(字 柳洲 )
张鹤亭(名 张汝乐 )
周汝昌(字 玉言 号 敏庵 )
李汝伦(字 怀仙 )
其它辞典(续上)
丁昌燕(字 师汝 号 剑虹居士 )王汝榆
周汝敦
陈汝康
吴汝霖(字 雨三 )
陈汝湘
谢汝铨(字 雪渔 号 奎府楼主 )
曹汝霖(字 润田 )
王汝圻(字 甸伯 )
蔡汝修(字 柳洲 )
张鹤亭(名 张汝乐 )
周汝昌(字 玉言 号 敏庵 )
李汝伦(字 怀仙 )
人物简介
维基
丁昌燕(1863年—1937年),字师汝,号剑虹居士,山东省青州府诸城县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汝榆,顺天府涿州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60名。同年闰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维基
周汝敦,云南省大理府太和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53名。同年闰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汝康(1865年—1899年),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古城(现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人,清朝官员。系出海宁陈氏支系十庙前陈氏。光绪十四年(1888年)24岁时考取举人,1894年被清廷聘为候补主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陈汝康积极参加了在京举人的“公车上书”运动。光绪帝派亲信文廷式出面发起“强学会”(又称强学书局),准备组成维新变法的亲帝政党。骨干成员有康有为、梁启超、江标、陈汝康等中外人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97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同年6月,“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软禁光绪帝,下令追捕新党。陈汝康在潜回海宁的途中病故。
人物简介
简介
字雨三,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桂岭双山村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考取秀才,光绪廿九年(1903年)参加乡试,文章优异,知县李滋然拟取为第三名,复核时,广东学政朱祖谋见其文中有“改良进步”之句,遂不取。自此,雨三先生无心仕途,从教终老。历任揭邑榕江书院(今揭阳一中)、汕头礐石中学、礐石正光女子中学等校国文教席。雨三先生工书擅画,尤精画墨兰。其书初习颜体,复参米书。但是清代碑学大兴,时代审美观对个人的影响,雨三先生也不例外。大书法家何绍基对粤东书坛影响巨大,雨三先生亦受其熏陶,但少了何氏书法中的富贵气,而多了些山野清远之气。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汝湘,广东肇兴鼎湖头溪乡沙浦村人,清朝末年进士、工程学家。宣统三年(1911年),验看学部考验游学毕业生,廷试新制工科进士。民国元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民国年间,担任铁道部北宁铁路局工程师。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谢汝铨(1871~1953),字雪渔,号奎府楼主,晚署奎府楼老人。台湾县东安坊(今台南市)人,日治后,迁居台北。年十五从台南举人蔡国琳学,光绪十八年(1892)取中秀才。乙未之际,曾协助许南英办理团练。改隶后,力习日文,乃首位以秀才身份入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者。明治三十四年(1901)自国语学校国语部毕业,任职台湾总督府学务课,参与编辑《日台会话辞典》。不久,转任警察官吏练习所台语教师。明治三十八年(1905)入《台湾日日新报》担任汉文记者,并任马尼拉《公理报》,与《昭和新报》、《风月报》等主编。明治四十二年(1909)与洪以南等倡设台北「瀛社」,为北台第一大诗社,并于洪氏去世后继任第二任社长。战后曾担任台湾省通志馆顾问。平生所作诗文有《奎府楼吟草》三卷、《诗海慈航》二卷、《周易略说》等,多发表于报章杂志。〖参考《台湾日日新报》,「岛政」栏,国语卒业,1901年4月5日,第三版;刘篁村〈稻江见闻录〉,《台北文物》第二卷第三期,1953年11月;郑明珠〈谢雪渔小说《樱花梦》研究〉,东海大学中文所硕论,2009年6月。〗王国璠认为谢氏诗:「词尚浅白,且多写实;尤以感旧、寄怀之作,更存台湾近代关系人物之事迹,以人存史,颇具文献价值。」《奎府楼诗草》及《蓬莱角楼诗存》两诗集曾于日治时期刊行,民国八十一年(1992)龙文出版社将二者合印,总名为《雪渔诗集》。另有〈蓬莱角楼诗话〉、〈奎府楼诗话〉不定期刊载于《风月报》,未见刊行本。今谢氏诗作辑录自龙文版《雪渔诗集》、《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时报》、《诗报》、《东宁击钵吟前后集》、《风月报》、《崇圣道德报》等诗集报刊,依时间先后排序编校。(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维基
曹汝霖(1877年1月23日—1966年8月4日),字润田,男,上海人,新交通系首领,20世纪初官员之一。1877年1月23日(清光绪二年十二月初十),曹汝霖生于上海。幼年入私塾,继往汉阳铁路学堂读书。1900年留学日本,在日本东京法学院学习,曾参加译书汇编社,亦曾协助法政大学举办「一年速成班」。1904年归国,任职商部商务司,后被调入外务部,1910年由摄政王载沣提拔为外务部左侍郎。1913年被袁世凯指派为第一届参议院议员,同年8月任外交部次长。1915年5月,曹汝霖跟日本交涉二十一条时,因有损害民国主权的严重错失,张勋骂他「曹贼误国」。1916年2月28日,袁世凯特派曹汝霖兼充外交官领事官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长。4月任交通总长,后兼署外交总长,并任交通银行总理。1917年1月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兴业等银行借款500万日元,是“西原借款”之一。7月任段祺瑞内阁交通总长。1918年3月兼任财政总长,又向日本大宗借款,充作军饷。1918年秋,不惜丧失山东铁路主权,向日本再次借款。1919年初任钱能训内阁交通总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由于部分西方国家与日本事前签署了密约,故此协约国未经中方同意,将属于德国的山东之权益转移给了日本。凡尔赛条约触发国内不满情绪,引起北京大学生在1919年5月4日到天安门示威之事件。结果,五四运动正式展开,对民国国运、思想与学术发展有重大影响。当时,出任交通总长的曹汝霖由于负责把部分权益让予日本,并与货币局总裁陆宗舆及驻日公使章宗祥一同被称为“卖国贼”。当时其中一句著名口号是“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五四事件发生时,有学生游行到赵家楼附近,并想抓到被指卖国的曹汝霖,但曹氏躲了起来,并逃离赵家楼。他们误以为当时在曹宅的章宗祥就是曹汝霖,于是痛打了章氏一顿,并把曹宅烧掉,称为火烧赵家楼事件。后来,事件演变成大规模的罢课、罢工及罢市。6月10日,曹、陆、章三人被免职。北洋政府在群众压力之下,最后正式拒绝在凡尔赛条约签字。山东问题交由华盛顿会议处理。此后曹转入实业界,仍任交通银行总经理,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天河煤矿公司总经理,中国实业银行总经理,正丰、井陉正丰煤矿股份公司董事长。曹在下野后,与段祺瑞多有联络,例如在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时,曾受邀到关外邀请张作霖入京。1920年代,由曹汝霖发起,共有20多人出资,在阜成门内白塔寺沟沿建了一所医院,取名中央医院。曹汝霖一直担任中央医院的院长、名誉院长等职,经费方面都由他筹措。(1941年日军接管了协和医院等后,一些名医如钟惠澜、周华康等纷纷被中央医院网罗过来。医院的妇产科,也在此时创建,由林巧稚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医院由中央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人民医院,现在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27年,曹汝霖任张作霖军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长。1936年7月,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1942年3月,被任命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新民印刷公司董事长。日本佔领华北后,曾多次要求曹汝霖出任伪政府委员长等官职,曹汝霖坚拒不受。并多次为被日军拘捕审讯的人作担保,并且无意中保护了重庆国民政府的特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曹汝霖迁居台湾,未几到日本居住到1957年,后又迁到美国。1966年,曹汝霖在美国底特律逝世,享寿高龄89岁。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汝圻(1878年8月13日—1932年3月),字甸伯,江苏省阜宁县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法政科进士。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柳洲,苗栗苑里人,「竹社」社员,蔡振丰之子。编有《台海击钵吟集》。
人物简介
简介
张鹤亭(1895-1981.12.15),又名张汝乐,山东省利津县盐窝镇前左村人,生于农民家庭。是县内知名民主人士。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周汝昌(1918- ) 字玉言,号敏庵。天津人。燕京大学毕业,历任燕京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有《红楼梦新证》、《红楼梦散论》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李汝伦(1930—2010),吉林扶馀人。字怀仙,号种瓜得豆庐主人、得其所斋斋长。诗人、杂文家。195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57年后长期被逐乡间劳动。曾任广东作协刊物《作品》编辑、副主编,《当代诗词》主编,《中华诗词》编委。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新诗、散文、杂文、评论、随笔写作。出版著作有古典文学研究《杜诗论稿》;评论集《种瓜得豆集》;诗词集《性灵草》、《紫玉箫集》(获广东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紫玉箫二集》;杂文集《和三个小猢狲对话》(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李汝伦杂文选粹》、《李汝伦作品选粹》、《旧瓶 新酒 辩护词——当代诗词研究论文集》及散文、杂文合集《蜂蝶无缘》等。1981年创办并主编解放后第一家专门诗词刊物《当代诗词》,以品质高、选稿严、坚持法眼、公心、铁面而享誉,刊物发行国内外,颇有影响。其成就得文艺界前辈周谷城、程千帆等人的高度评价。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协理事,曾任广东作协文学创作研究室副主任、杂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拨乱反正后,吾国第一份诗词专业刊物《当代诗词》即由李老创办。李老评诗,主公心、法眼、铁面,又主持“李杜杯诗词大奖赛”,奖掖后进,不遗馀力,可谓当代诗坛广大教化主。 自八十年代起,二十馀载,致力于当代诗词理论之建树,有《为诗词形式一辩》、《诗词格律的四大美人》、《八十载沈冤案要翻——关于“学衡派”》等具重大影响力的论文行世。近日萃成《犁破荒原》一著,这是他冲破历史的重重藩篱,从事振兴诗词活动和发展的诗词写作的近三十年的记录。书中有他一系列开拓性的文章和讲话,他以振聋发聩的声音开始了他开拓性的诗词活动历程;有理论辩难,深刻有力且寓文采和讽刺的笔墨,批判和击溃了数十年否定诗词的各种有害观点。今日青年咸知传统诗体之粹美,李老为诗词正名之功,实不可没。李老诗以识见为主,而参以老杜悲悯之笔,成《紫玉箫集》、《紫玉箫二集》二种,早成当代诗坛经典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