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三灾中之水灾火灾也。
(术语)大三灾中之水灾火灾也。
水火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苑珠林曰:「后梁南襄阳景空寺释法总,至襄阳伞盖山白马泉,筑室方丈,以为栖心之宅。晋安王承风来问,将至禅室,马骑相从,无故却退,王惭而返。夜感恶梦,后更再往,马退如故。王乃洁斋,躬尽虔敬,方得进见。初至寺侧,但睹一谷猛火洞然,良久伫望,忽变为水。经停倾仰,水灭堂现。以事相询,乃知尔时入水火定也。」
(术语)法苑珠林曰:「后梁南襄阳景空寺释法总,至襄阳伞盖山白马泉,筑室方丈,以为栖心之宅。晋安王承风来问,将至禅室,马骑相从,无故却退,王惭而返。夜感恶梦,后更再往,马退如故。王乃洁斋,躬尽虔敬,方得进见。初至寺侧,但睹一谷猛火洞然,良久伫望,忽变为水。经停倾仰,水灭堂现。以事相询,乃知尔时入水火定也。」
地水火风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为四大。(参见:大)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大)
(术语)是为四大。(参见:大)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大)
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Maha%,摩诃、么贺。自体宽广之义,周遍包含之义,又多之义,胜之义,妙之义,不可思议之义。俱舍论一曰:「体宽广故。」起信论义记上本曰:「包含为义。」法华玄义二曰:「大义有三大多胜。」玄义十曰:「即妙是大,即大是妙也。」止观三曰:「大经云:大名不可思议也。」长水楞严义疏三下曰:「周遍含摄,体无不在,物无不且,非因待小当体受称,故名为大。」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摩诃,华译为大,是自体宽广、周遍包含、多、胜、妙、不可思议等的意思。
【三藏法数】
大即常体得名,常遍为义。谓旷兼无际,体不变易,竖穷三际,横亘十方也。(三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
(术语)梵语Maha%,摩诃、么贺。自体宽广之义,周遍包含之义,又多之义,胜之义,妙之义,不可思议之义。俱舍论一曰:「体宽广故。」起信论义记上本曰:「包含为义。」法华玄义二曰:「大义有三大多胜。」玄义十曰:「即妙是大,即大是妙也。」止观三曰:「大经云:大名不可思议也。」长水楞严义疏三下曰:「周遍含摄,体无不在,物无不且,非因待小当体受称,故名为大。」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摩诃,华译为大,是自体宽广、周遍包含、多、胜、妙、不可思议等的意思。
【三藏法数】
大即常体得名,常遍为义。谓旷兼无际,体不变易,竖穷三际,横亘十方也。(三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
四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俱舍论所说,地水火风也。此四者广大,造作生出一切之色法(物质),故名四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地水火风也。依俱舍论言,此四大有假实二种,其实者,称为四界或四大界,假者,单云四大。实之四大,一地大,性坚,支持万物。二水大,性湿,收摄万物。三火大,性煖,调熟万物。四风大,性动,生长万物。此四者,以造作一切之色法,故谓之能造四大。其体触处所摄,唯为身根所得。身根触诸色而觉知坚湿煖动也。假之四大,则世间所称之地水火风也,此四大虽其实为地水火风及色声香味触九法之假和合,然其中坚性最增盛者名为地,乃至动性最增盛者名为风。要之实之四大为能造,假之四大属于所造也。若据成实论意,则无实之四大,唯有假之四大,以色香味触之四尘为一切色法之能造。四尘和合,方成四大。故四大唯为假法。要之一切有形有质之物,无非为四大之所造(俱舍),无非为四大之和合(成实),故称之为大也。或以之分为二种,称正报之人身为内之四大,或称为有识之四大,依报之诸色曰外之四大,或云无识之四大。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又曰:「恒作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煖气归于火,动转归于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璎珞经二曰:「四大有二种:一有识,二无识。」最胜王经五曰:「譬如机关由业转,地水火风共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梵Maha%bhu%ta。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
【三藏法数】
(出圆觉经)
四大者,谓人之身,揽外地水火风四大,而成内身四大。因对色香味触四微,故称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经云: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是也。
〔三、火大〕,火以燥热为性。谓身中煖气,名为火大。若不假风,则不增长。经云:煖气归火。是也。
〔四、风大〕,风以动转为性。谓出入息及身动转,名为风大。此身动作,皆由风转。经云:动转归风。是也。(动转归风者,凡身动转皆属风也。)
(名数)俱舍论所说,地水火风也。此四者广大,造作生出一切之色法(物质),故名四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地水火风也。依俱舍论言,此四大有假实二种,其实者,称为四界或四大界,假者,单云四大。实之四大,一地大,性坚,支持万物。二水大,性湿,收摄万物。三火大,性煖,调熟万物。四风大,性动,生长万物。此四者,以造作一切之色法,故谓之能造四大。其体触处所摄,唯为身根所得。身根触诸色而觉知坚湿煖动也。假之四大,则世间所称之地水火风也,此四大虽其实为地水火风及色声香味触九法之假和合,然其中坚性最增盛者名为地,乃至动性最增盛者名为风。要之实之四大为能造,假之四大属于所造也。若据成实论意,则无实之四大,唯有假之四大,以色香味触之四尘为一切色法之能造。四尘和合,方成四大。故四大唯为假法。要之一切有形有质之物,无非为四大之所造(俱舍),无非为四大之和合(成实),故称之为大也。或以之分为二种,称正报之人身为内之四大,或称为有识之四大,依报之诸色曰外之四大,或云无识之四大。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又曰:「恒作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煖气归于火,动转归于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璎珞经二曰:「四大有二种:一有识,二无识。」最胜王经五曰:「譬如机关由业转,地水火风共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梵Maha%bhu%ta。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
【三藏法数】
(出圆觉经)
四大者,谓人之身,揽外地水火风四大,而成内身四大。因对色香味触四微,故称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经云: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是也。
〔三、火大〕,火以燥热为性。谓身中煖气,名为火大。若不假风,则不增长。经云:煖气归火。是也。
〔四、风大〕,风以动转为性。谓出入息及身动转,名为风大。此身动作,皆由风转。经云:动转归风。是也。(动转归风者,凡身动转皆属风也。)
地水火风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为五大。又云五轮。(参见:五大)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大)
(术语)是为五大。又云五轮。(参见:五大)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大)
五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所说,地水火风空也。数论胜论皆立之。别(参见:五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也。空以无碍为性,以不障为用。胜论于九实中摄之,数论于二十五谛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遍于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于五大。有情则于此加识大。唯识述记一末谓数论言:「五大有说,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谓地水火风空。别有一物名之为空,非空无为色界空等。五唯者,谓声触色味香,有说慢但生五唯,五唯生五大。」佛教中俱舍宗以空立为一种之显色,收之于色境中。密教之空,有青色团形,为胎藏界大日法身之体。成实宗及诸大乘,皆以之为空无之法。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三藏法数】
五大,即地水火风空也。此五种性,遍一切处,故名为大。由极微而生,故云从五唯生五大。
(名数)大日经所说,地水火风空也。数论胜论皆立之。别(参见:五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也。空以无碍为性,以不障为用。胜论于九实中摄之,数论于二十五谛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遍于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于五大。有情则于此加识大。唯识述记一末谓数论言:「五大有说,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谓地水火风空。别有一物名之为空,非空无为色界空等。五唯者,谓声触色味香,有说慢但生五唯,五唯生五大。」佛教中俱舍宗以空立为一种之显色,收之于色境中。密教之空,有青色团形,为胎藏界大日法身之体。成实宗及诸大乘,皆以之为空无之法。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三藏法数】
五大,即地水火风空也。此五种性,遍一切处,故名为大。由极微而生,故云从五唯生五大。
地水火风空五指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之说从小指至拇指如其次第,以配于地水火风空之五大。
(术语)密教之说从小指至拇指如其次第,以配于地水火风空之五大。
地水火风空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为六大。(参见:大条附录及六大)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六大)
(术语)是为六大。(参见:大条附录及六大)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六大)
六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三种:一、小乘之说。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因示人空,而分析一有情为六大者。中阿含四十七多界经,所说六界是也。俱舍论一曰:「六界是诸有情生所依。」二、大乘因示法空故说六大。是名遍到空。仁王经上曰:「色受想行识空,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谛十二因缘空。」同天台疏中曰:「六大名遍到空,阿含云:六王诤大,地云我能载,水云能漂润,火云能烧照,风云能生动,空云能容受,识云若无我者色则败坏。五虽大而识为主,故云四大围空识居中也。」菩萨处胎经地神品亦有此说。三、密教因示诸法本不生之实体,故说六大。亦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本来自尔有实体,有实形,周遍法界,圆满十方而不生不灭者也。(参见:六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六界。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周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为大。盖非情为五大所成,而有情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仁王经观空品曰:「色受想行识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同受持品曰:「比丘比丘尼,修行十善,自观己身地水火风空识分分不净。」大般若经二百七十三曰:「一切智智清净,故地界清净。一切智智清净,故水火风空识界清净。」璎珞本业经上曰:「六大识空四大,一切法无自相无他相,如虚空故。」天台仁王经疏中曰:「阿含云:六王诤大,地谓我能载,水云能漂润,火云能烧照,风云能生动,空云能容受。识云若无我者,色则败坏,五虽大而识为王。故云:四大围空,识居其中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此六法周遍于一切法界,以造作有情与非情,故名为大。非情是五大所造,有情是六大所成。
【佛学次第统编】
六大又曰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体性广大,周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为大。盖非情为五大所成,而有情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密教说六大之体性,本有常住,即胎金两部理智之二法身也。盖密教不如显教,别立无相之真如。故法界之诸法,不过五蕴,即色心之二法。今开色之一而为五大,合受等四蕴而为一识大,此中五大为本有常住,凡圣一如,故为本有胎藏界之理法身。识有情智迷悟之别,故为始成金刚界之智法身但色心本自不二,色即心故,五大即五智;心即色故,五智即五大。理法身固非顽迷无智,智法身固为常性不变,其种子色形等如下:
(种子) (色) (形) (性) (用)
地大 �@ 黄 □ 方 坚 持
水大 �l 白 ○ 圆 湿 摄
火大 �j 赤 △ 三角 暖 熟
风大 �p 黑 橥 半月 动 长
空大 �Q 青 樃 团形 无碍 不障
识大 �丑@ 白 ○ 圆 了别 决断
若六大合于心法形色,则:
地水火风空 色形
识 心法
「识大形色」六大中识大之形色,密教谓心法有实之形色,其色白,其形圆,其證则引金刚顶经我见自心形如月轮之说。谓凡夫所见,虽无隔历质碍,然佛眼所见,则有周遍法界无碍自在之色。若不然,则不惟与显教法身无相之说同,月轮之说亦无用矣。然日本台密,以此月轮为伪相之譬喻,而心法不许有实之色形,与显教同也智證之金刚界瑜伽记曰:「本国僧中,或执心有其形,即月轮是也。若不言有月轮,同显教法身言断心灭之说,所以可云心法定有形。若不然,密教月轮之说无用云。今言此执与当文禅要违,故可以月轮为伪相喻。」案本国之僧者,日本之空海也。智證大师在唐时,请决于法全和尚,和尚举两处之违文,而非此说。当文者,金刚界仪轨所谓无体亦无事,即亦非月,由具福智故,自心如满月是也。禅要者,彼释所谓伪想一明月,犹如净月是也。然天台二百题十一,有心法形色之疑,而成立有形色。
「六大能生」 大日经五秘密曼荼罗品,如来说发生偈,是由六大生四种法身,四种曼荼罗,三种世间,且示诸法常住也。偈曰:「能生随类形,诸法之法相,诸佛与声闻,救世因缘觉,勤勇菩萨众,及人尊亦然,众生器世界,次第而生生生住等诸法,常恒如是生」,此中前之能生二字,是六大随类形。已下诸句,所造之法也。于其所造句中,配四种法身,与四种曼荼罗,及三种世间之三种法也。
(名数)有三种:一、小乘之说。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因示人空,而分析一有情为六大者。中阿含四十七多界经,所说六界是也。俱舍论一曰:「六界是诸有情生所依。」二、大乘因示法空故说六大。是名遍到空。仁王经上曰:「色受想行识空,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谛十二因缘空。」同天台疏中曰:「六大名遍到空,阿含云:六王诤大,地云我能载,水云能漂润,火云能烧照,风云能生动,空云能容受,识云若无我者色则败坏。五虽大而识为主,故云四大围空识居中也。」菩萨处胎经地神品亦有此说。三、密教因示诸法本不生之实体,故说六大。亦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本来自尔有实体,有实形,周遍法界,圆满十方而不生不灭者也。(参见:六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六界。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周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为大。盖非情为五大所成,而有情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仁王经观空品曰:「色受想行识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同受持品曰:「比丘比丘尼,修行十善,自观己身地水火风空识分分不净。」大般若经二百七十三曰:「一切智智清净,故地界清净。一切智智清净,故水火风空识界清净。」璎珞本业经上曰:「六大识空四大,一切法无自相无他相,如虚空故。」天台仁王经疏中曰:「阿含云:六王诤大,地谓我能载,水云能漂润,火云能烧照,风云能生动,空云能容受。识云若无我者,色则败坏,五虽大而识为王。故云:四大围空,识居其中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此六法周遍于一切法界,以造作有情与非情,故名为大。非情是五大所造,有情是六大所成。
【佛学次第统编】
六大又曰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体性广大,周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为大。盖非情为五大所成,而有情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密教说六大之体性,本有常住,即胎金两部理智之二法身也。盖密教不如显教,别立无相之真如。故法界之诸法,不过五蕴,即色心之二法。今开色之一而为五大,合受等四蕴而为一识大,此中五大为本有常住,凡圣一如,故为本有胎藏界之理法身。识有情智迷悟之别,故为始成金刚界之智法身但色心本自不二,色即心故,五大即五智;心即色故,五智即五大。理法身固非顽迷无智,智法身固为常性不变,其种子色形等如下:
(种子) (色) (形) (性) (用)
地大 �@ 黄 □ 方 坚 持
水大 �l 白 ○ 圆 湿 摄
火大 �j 赤 △ 三角 暖 熟
风大 �p 黑 橥 半月 动 长
空大 �Q 青 樃 团形 无碍 不障
识大 �丑@ 白 ○ 圆 了别 决断
若六大合于心法形色,则:
地水火风空 色形
识 心法
「识大形色」六大中识大之形色,密教谓心法有实之形色,其色白,其形圆,其證则引金刚顶经我见自心形如月轮之说。谓凡夫所见,虽无隔历质碍,然佛眼所见,则有周遍法界无碍自在之色。若不然,则不惟与显教法身无相之说同,月轮之说亦无用矣。然日本台密,以此月轮为伪相之譬喻,而心法不许有实之色形,与显教同也智證之金刚界瑜伽记曰:「本国僧中,或执心有其形,即月轮是也。若不言有月轮,同显教法身言断心灭之说,所以可云心法定有形。若不然,密教月轮之说无用云。今言此执与当文禅要违,故可以月轮为伪相喻。」案本国之僧者,日本之空海也。智證大师在唐时,请决于法全和尚,和尚举两处之违文,而非此说。当文者,金刚界仪轨所谓无体亦无事,即亦非月,由具福智故,自心如满月是也。禅要者,彼释所谓伪想一明月,犹如净月是也。然天台二百题十一,有心法形色之疑,而成立有形色。
「六大能生」 大日经五秘密曼荼罗品,如来说发生偈,是由六大生四种法身,四种曼荼罗,三种世间,且示诸法常住也。偈曰:「能生随类形,诸法之法相,诸佛与声闻,救世因缘觉,勤勇菩萨众,及人尊亦然,众生器世界,次第而生生生住等诸法,常恒如是生」,此中前之能生二字,是六大随类形。已下诸句,所造之法也。于其所造句中,配四种法身,与四种曼荼罗,及三种世间之三种法也。
地水火风空识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为七大。(参见:大)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七大)
(术语)是为七大。(参见:大)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七大)
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Maha%,摩诃、么贺。自体宽广之义,周遍包含之义,又多之义,胜之义,妙之义,不可思议之义。俱舍论一曰:「体宽广故。」起信论义记上本曰:「包含为义。」法华玄义二曰:「大义有三大多胜。」玄义十曰:「即妙是大,即大是妙也。」止观三曰:「大经云:大名不可思议也。」长水楞严义疏三下曰:「周遍含摄,体无不在,物无不且,非因待小当体受称,故名为大。」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摩诃,华译为大,是自体宽广、周遍包含、多、胜、妙、不可思议等的意思。
【三藏法数】
大即常体得名,常遍为义。谓旷兼无际,体不变易,竖穷三际,横亘十方也。(三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
(术语)梵语Maha%,摩诃、么贺。自体宽广之义,周遍包含之义,又多之义,胜之义,妙之义,不可思议之义。俱舍论一曰:「体宽广故。」起信论义记上本曰:「包含为义。」法华玄义二曰:「大义有三大多胜。」玄义十曰:「即妙是大,即大是妙也。」止观三曰:「大经云:大名不可思议也。」长水楞严义疏三下曰:「周遍含摄,体无不在,物无不且,非因待小当体受称,故名为大。」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摩诃,华译为大,是自体宽广、周遍包含、多、胜、妙、不可思议等的意思。
【三藏法数】
大即常体得名,常遍为义。谓旷兼无际,体不变易,竖穷三际,横亘十方也。(三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
七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楞严经三就地水火风空见识之七法,明周遍法界之义,周遍法界者大之义也,此七法,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故种种法法无不周遍,无不含容,此为大之实义。大小乘中虽说四大五大六大,然是各持自相,地大不能遍于水大风大,水大不能容火大,岂成大之义哉,欲显此义,故经中先就五阴,六入,十二入,十八界(是云四科),说明幻空性真之理,更说七大之义。此中第六之见大,为眼根之见性,举一而其他耳根等之闻性等,可推而知,即六根之性也。故疏释者通称之为根大(案俱舍有根见识见之二说,而毗昙宗成立根见之义,今于有情世间为愚者依根见之说开显能缘能了之真性也),然则地水火风空之五大为六境,见大为六根,识大为六识,但与十八界开合不同耳。世尊就十八界破凡夫所见幻化之相,显圆融之真性,是七天之义也。(参见: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楞严经所说。七大者地水火风空见识。上五大为该括一切六尘之境者。见者举经中眼根见性之一,使例知其他耳根等之听嗅尝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作用也。因之又名根大(经三)。「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识者六根六尘和合而生了别六尘之识心也。开则为六识。要之为六境六根六识之十八界也。大者周遍之义,地水火风空周遍法界,十方圆满,根识之二大亦周遍法界,十方圆满,故皆称为大也。此中明根识二大之周遍法界,他经尚无所说,是本经之特别发明也。虽密教之六大无碍,亦无过于此。「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为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佛学常见辞汇】
地、水、火、风、空、见、识。地水火风是四大,空即虚空的本性,见即眼根的见性,识即八识。因为以上七大周遍于法界,所以叫做大。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大即体性圆融周遍无外之义。盖由万法不离地水火风而成,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举此七种,则自他依、正、色、心,一切万法无不摄矣。然以众生迷失本心,根尘对起,知见妄分,听不出声,见不超色,但于日镜和合处见火起,月珠和合处见水生,各不相容,执相成碍,殊不知如来藏中,水火性空,本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故世尊于楞严会上,开悟阿难及诸大众,会七大万法,皆归如来藏,故说此七大之相也。(依、正、色、心者,依即所依国土;正谓正受果报,即能依之身也;色即色身;心即心识也。)
〔一、地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析则成空,合聚为地。众生昏迷,但见其相,不知地性融通,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清净本然,宁有方所,故名地大。(循业,即随业也。)
〔二、火大〕,火性无我,寄于诸缘,如执镜艾,对日火生。众生昏迷,但见其相,不知火性融通,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如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故名火大。(火性无我者,言火性无体也。)
〔三、水大〕,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执珠盘,对月出水。众生昏迷,但见其相,不知水性融通,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如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故名水大。
〔四、风大〕,风性无体,动静不常,如人整衣,则有微风拂他人面。众生昏迷,但知微风,不知风性,融通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如一人整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故名风大。
〔五、空大〕,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人凿井,出土一尺,中间则有一尺虚空。众生昏迷,但见此空,不知性觉真空,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故名空大。
〔六、见大〕,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朝明夕昏,一切色相,因见分析。众生昏迷,但见明暗之相,不知性见精明,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以由色空既遍,见亦周遍,六根互用,闻听觉知,亦复如是。圆满十虚,宁有方所,故名见大。(六根互用者,谓如眼见色,亦能闻声、嗅香、知味、觉触之类也。十虚,即十方虚空也。)
〔七、识大〕,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而出,如根尘对起,分别妄生。众生昏迷,但随分别,不知性识明知,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以由根境无边,识亦无尽,含吐十虚,宁有方所,故名识大。(六种根尘者,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十虚者,十方虚空也。)
(术语)楞严经三就地水火风空见识之七法,明周遍法界之义,周遍法界者大之义也,此七法,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故种种法法无不周遍,无不含容,此为大之实义。大小乘中虽说四大五大六大,然是各持自相,地大不能遍于水大风大,水大不能容火大,岂成大之义哉,欲显此义,故经中先就五阴,六入,十二入,十八界(是云四科),说明幻空性真之理,更说七大之义。此中第六之见大,为眼根之见性,举一而其他耳根等之闻性等,可推而知,即六根之性也。故疏释者通称之为根大(案俱舍有根见识见之二说,而毗昙宗成立根见之义,今于有情世间为愚者依根见之说开显能缘能了之真性也),然则地水火风空之五大为六境,见大为六根,识大为六识,但与十八界开合不同耳。世尊就十八界破凡夫所见幻化之相,显圆融之真性,是七天之义也。(参见: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楞严经所说。七大者地水火风空见识。上五大为该括一切六尘之境者。见者举经中眼根见性之一,使例知其他耳根等之听嗅尝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作用也。因之又名根大(经三)。「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识者六根六尘和合而生了别六尘之识心也。开则为六识。要之为六境六根六识之十八界也。大者周遍之义,地水火风空周遍法界,十方圆满,根识之二大亦周遍法界,十方圆满,故皆称为大也。此中明根识二大之周遍法界,他经尚无所说,是本经之特别发明也。虽密教之六大无碍,亦无过于此。「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为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佛学常见辞汇】
地、水、火、风、空、见、识。地水火风是四大,空即虚空的本性,见即眼根的见性,识即八识。因为以上七大周遍于法界,所以叫做大。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大即体性圆融周遍无外之义。盖由万法不离地水火风而成,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举此七种,则自他依、正、色、心,一切万法无不摄矣。然以众生迷失本心,根尘对起,知见妄分,听不出声,见不超色,但于日镜和合处见火起,月珠和合处见水生,各不相容,执相成碍,殊不知如来藏中,水火性空,本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故世尊于楞严会上,开悟阿难及诸大众,会七大万法,皆归如来藏,故说此七大之相也。(依、正、色、心者,依即所依国土;正谓正受果报,即能依之身也;色即色身;心即心识也。)
〔一、地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析则成空,合聚为地。众生昏迷,但见其相,不知地性融通,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清净本然,宁有方所,故名地大。(循业,即随业也。)
〔二、火大〕,火性无我,寄于诸缘,如执镜艾,对日火生。众生昏迷,但见其相,不知火性融通,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如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故名火大。(火性无我者,言火性无体也。)
〔三、水大〕,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执珠盘,对月出水。众生昏迷,但见其相,不知水性融通,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如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故名水大。
〔四、风大〕,风性无体,动静不常,如人整衣,则有微风拂他人面。众生昏迷,但知微风,不知风性,融通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如一人整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故名风大。
〔五、空大〕,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人凿井,出土一尺,中间则有一尺虚空。众生昏迷,但见此空,不知性觉真空,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故名空大。
〔六、见大〕,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朝明夕昏,一切色相,因见分析。众生昏迷,但见明暗之相,不知性见精明,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以由色空既遍,见亦周遍,六根互用,闻听觉知,亦复如是。圆满十虚,宁有方所,故名见大。(六根互用者,谓如眼见色,亦能闻声、嗅香、知味、觉触之类也。十虚,即十方虚空也。)
〔七、识大〕,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而出,如根尘对起,分别妄生。众生昏迷,但随分别,不知性识明知,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以由根境无边,识亦无尽,含吐十虚,宁有方所,故名识大。(六种根尘者,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十虚者,十方虚空也。)
因水火风动故地动
【三藏法数】
经云:此阎浮提地,南北阔二万一千由旬,东西阔七千由旬,厚六万八千由旬。地下有水,厚八万四千由旬。水下有火,厚八万四千由旬。火下有风,厚六万八千由旬。风下有金刚轮,过去诸佛舍利,咸在其中。或有时大风忽动,火亦随动。火既动已,水复随动。水既动已,地即随动。故云因水火风动故地动。(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或四十里,或六十、八十里也。)
经云:此阎浮提地,南北阔二万一千由旬,东西阔七千由旬,厚六万八千由旬。地下有水,厚八万四千由旬。水下有火,厚八万四千由旬。火下有风,厚六万八千由旬。风下有金刚轮,过去诸佛舍利,咸在其中。或有时大风忽动,火亦随动。火既动已,水复随动。水既动已,地即随动。故云因水火风动故地动。(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或四十里,或六十、八十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