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信水  拼音:xìn shuǐ
1.黄河随时涨落,如立春之后水涨到一寸,则夏秋必为一尺,因屡试不爽,故称为「信水」。见《宋史。卷九一。河渠志一》。
2.妇女月经。《聊斋志异。卷二。侠女》:「不图信水复来,遂至破戒而再。」
《漢語大詞典》:湍怒
水势汹涌疾急。《汉书·沟洫志》:“鐫之裁没水中,不能去,而令水益湍怒,为害甚於故。”宋史·河渠志一:“湍怒略渟,势稍汩起,行舟值之多溺,谓之‘荐浪水’。”
分類:水势汹涌
《國語辭典》:顺势(順勢)  拼音:shùn shì
1.顺应情势,趁势。晋。孙绰望海赋〉:「各资顺势,双帆同悬。」
2.顺便、趁便。如:「他向前倾倒,顺势做了前滚翻。」
《漢語大詞典》:满盛(滿盛)
(1).兴盛到了极限。管子·白心:“满盛之国,不可以仕任;满盛之家,不可以嫁子。”后汉书·梁冀传:“在位二十餘年,穷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
(2).(水势)盛大。《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十月十一日》:“据言今秋 洪湖 为 天门 溃口所灌,水势满盛,再半月后必可放出。”
《漢語大詞典》:束水
(1).带状的水流。 唐 骆宾王 《过故宋》诗:“池文敛束水,竹影漏寒丛。” 颜文选 注:“束水,束带之水也。”
(2).控制水势;约束水势。 明 潘季驯 《河议辩惑》:“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岸,则必直刷乎河底。” 明 袁宏道 《由水溪至水心崖记》:“乃就船,又十餘里,至 新湘溪 。众山束水,如不欲去。”
《漢語大詞典》:摇溶
水势奔腾貌。 唐 李商隐 《河阳诗》:“ 黄河 摇溶天上来,玉楼影近 中天臺 。”
分類:水势奔腾
《漢語大詞典》:浑浩(渾浩)
水势盛大貌。 唐 崔璐 《览皮先辈盛制因作十韵以寄用伸款仰》:“浑浩江海广,葩华桃李敷。” 宋 苏洵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韩子 之文,如 长江 大河 ,浑浩流转。”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论孟子之书有巧妙处:“吾谓此一章,似 长江 巨浸,瀰漫无际,而浑浩回转,不可名状。”
分類:水势盛大
《漢語大詞典》:廉悍
(1).峻峭精悍。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儁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清 蒋湘南 《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 永叔 情致紆徐,故虚字多; 子瞻 才气廉悍,故间架阔。”
(2).指水势湍急。 元 柳贯 《龙门》诗:“它山或澍雨,湍涨輒廉悍。”
《國語辭典》:减水河(減水河)  拼音:jiǎn shuǐ hé
用以控制、宣泄水势的河道。《元史。卷六六。河渠志三》:「减水河者,水放旷则以制其狂,水隳突则以杀其怒。」
《國語辭典》:澜汗(瀾汗)  拼音:làn hàn
水势浩大的样子。晋。木华海赋〉:「洪涛澜汗,万里无际。」《明经世文编。卷一八九。唐龙。吕梁洪志序》:「黄河澜汗,合而潴之。石之所激,奋跃鼓荡。」
分類:水势浩大
《漢語大詞典》:怒涨(怒漲)
谓水势急剧上涨。 宋 叶适 《赠李秀才顺之》诗:“怒涨争茅竹,安流节斗门。”
《漢語大詞典》:八九吞
司马相如 《子虚赋》:“吞若 云梦 者八九。”言 齐国 疆域广阔, 楚 非其匹。后以“八九吞”喻水势的浩大。 宋 叶适 《寄题锺秀才咏归堂》诗:“作堂虽窄海浪宽, 沂水 何止八九吞。”
《漢語大詞典》:澒涌(澒湧)
亦作“ 澒涌 ”。 水势广阔汹涌。 汉 应玚 《灵河赋》:“汾澒涌而腾騖兮,恒亹亹而徂征。” 唐 白居易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澒涌同波浪,錚摐过管絃。”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加江流澒涌。”
《漢語大詞典》:灏瀚(灝瀚)
浩瀚。水势广大貌。引申为广大、众多的意思。 清 曾灿 《穗城南楼再送董无休归里》诗:“ 厓门 空灝瀚,日夕腾波澜。” 清 李渔 《比目鱼·耳热》:“借名山大川做良师益友,使笔底无局促之形,胸中有灝瀚之气。”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纵笔至於灝瀚,则往往遗落其细事繁节,无復检举,遂令观者得罅而攻。”
《國語辭典》:飞涨(飛漲)  拼音:fēi zhǎng
快速而大幅度地增涨。如:「物价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