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上涨(上漲)  拼音:shàng zhǎng
水位或物价升高。如:「台风过境,蔬果的价格又要上涨了。」
《漢語大詞典》:涸落
因干旱而水位下降。管子·度地:“春三月,天地乾燥,水纠列之时也,山川涸落。”
《漢語大詞典》:干浅(乾淺)
(1).水量少,水位浅。宋史·河渠志七:“今春闕雨,上河乾浅,堰身塌损。”
(2).指江湖池沼的水浅处。《韩诗外传》卷十:“鱼鳖厌深渊而就乾浅,故得於钓网。”
《国语辞典》:溢洪道  拼音:yì hóng dào
筑于水坝一侧的槽形防洪设备。当水库中的水位超过安全线时,水就自此道流出。
《漢語大詞典》:志桩(誌樁)
刻上尺度的木桩。用以测量水位之高低。《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五月十四日》:“ 江 汉 水势俱盛大,以 皇华馆 誌桩量之, 江 水已长三丈矣。”
《漢語大詞典》:中水位
某一时段内,取按大小顺序排列的逐日水位值居中的水位。一年中,各有半数日期的水位高于和低于中水位。与平均水位不同,可看作在时段内高于或低于中水位的水位机会相等,而平均水位是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的平均值。
《漢語大詞典》:中水期
也叫平水期。指河流处于正常水位的时期。
《漢語大詞典》:圩垸
四围筑堤,以防止高水位的堤外水侵入的低洼农田。 长江 下游称为圩,中游称为垸,统称圩垸。 清 魏源 《湖北堤防议》:“ 元 明 以还,海堰尽占为田,穴口止存其二,隄防夹南北岸数百里,而下游之 洞庭 ,又多佔为圩垸,容水之地尽化为阻水之区。”
《国语辞典》:呆水位  拼音:dāi shuǐ wèi
指水库水位低于放水口。必须以抽水机抽出水,水库才能释出水。如:「久旱不雨,水库水位已降到呆水位。」
《国语辞典》:暴潮  拼音:bào cháo
一种气象潮。由于台风或气压突降,引起海面水位剧变,称为「暴潮」。
《国语辞典》:潮汐预报(潮汐预报)  拼音:cháo xì yù bào
对未来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潮汐水位的预测。可供沿海渔业、盐业、海运、港工建筑和船只活动等参考。
《漢語大詞典》:海洋潮汐
习称“海潮”。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各处的引力不同所引起的海面水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一般一地的潮位每昼夜有两次涨落:一次在白天,称为“潮”;一次在晚上,称为“汐”,合称“潮汐”。
《國語辭典》:潮位  拼音:cháo wèi
因潮汐影响而升降的水位。
《漢語大詞典》:顶托(頂托)
(1).指帽子顶部供手拿的部位。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先把左手的帽子递过去,请老爷自己搦着顶托儿戴上。”
(2).海水涨潮或河、湖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不易下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沂涛乡的全面规划》:“雨季里河水上涨,潮水顶托,排水不畅,所以内涝仍然很严重。”
《國語辭典》:船闸(船閘)  拼音:chuán zhá
为使船能在水位差较大的河道行驶所做的水工建筑。包括两端闸门、闸室、输水道和闸门开启机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