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语风(語風)
(1).在风中鸣叫。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独鹊袅庭柯》:“ 赵嘏 诗云:‘语风双燕立,裊树百劳飞。’”
(2).语言的气势。 克非 《春潮急》九:“等大家话音小了些, 林方成 又接上话头,声调比原先更高,语风也更加流畅。”
(2).语言的气势。 克非 《春潮急》九:“等大家话音小了些, 林方成 又接上话头,声调比原先更高,语风也更加流畅。”
《國語辭典》:口气(口氣) 拼音:kǒu qì
1.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夫馀传》:「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也称为「口过」、「口臭」。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漢語大詞典》:猛厉(猛厲)
(1).严厉刚烈。《荀子·王制》:“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 杨倞 注:“厉,刚列也。”《晋书·列女传·王广女》:“辞气猛厉,言终乃自杀。”
(2).犹严酷,严厉。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彭晋叟》:“ 胡颖 为 浙西 宪政,尚猛厉,物情不安。” 康有为 《法国革命史论》:“ 段敦 猛厉,年三十为政社总理。”
(3).犹猛烈。气势盛,力量大。《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七月初三日》:“西风猛厉,终日不已。” 李大钊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一八五○年顷, 英国 产业有猛厉无比的发展,有濒于产业危机的征象。”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三:“据说侨胞现在所受的经济打击,重要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受世界经济恐慌的影响,还有一件是 日本 的积极猛厉的南侵。”
(2).犹严酷,严厉。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彭晋叟》:“ 胡颖 为 浙西 宪政,尚猛厉,物情不安。” 康有为 《法国革命史论》:“ 段敦 猛厉,年三十为政社总理。”
(3).犹猛烈。气势盛,力量大。《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七月初三日》:“西风猛厉,终日不已。” 李大钊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一八五○年顷, 英国 产业有猛厉无比的发展,有濒于产业危机的征象。”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三:“据说侨胞现在所受的经济打击,重要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受世界经济恐慌的影响,还有一件是 日本 的积极猛厉的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