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道不拾遗
侥薄
貊乡鼠攘
民淳俗厚
《國語辭典》:道不拾遗(道不拾遺)  拼音:dào bù shí yí
财物遗失在路上,无人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韩非子。内储说下》:「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显王十四年》:「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也作「路不拾遗」、「路无拾遗」。
《漢語大詞典》:侥薄(僥薄)
浇薄。指民风浮薄。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及 卢杞 为相,讽上以刑名整齐天下,驯致侥薄,以及播迁。”
《漢語大詞典》:貊乡鼠攘(貊鄉鼠攘)
旧谓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清 龚自珍 《〈升平分类读史雅诗〉自序》:“今之世,有穷陬荒滨,貊乡鼠攘。悍顽煽乱,而自外於天地父母者,閒岁上闻,为支末忧,谓宜有文臣,附先知觉后知之义,作为歌诗,而使相与弦歌其间。”攘,一本作“ 壤 ”。
《國語辭典》:民淳俗厚  拼音:mín chún sú hòu
民风纯朴敦厚。如:「台湾民淳俗厚,是许多人喜欢来观光的地方。」明。宋濂〈敦睦堂记〉:「海东之邑,闻有民淳俗厚如邹、鲁者,必张氏之化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