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7,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红毛
毛血
奇毛
拳毛
毛郑
风毛
雪毛
松毛
马毛
柔毛
翠毛
发毛
发毛
毛锥子
白毛
《國語辭典》:红毛(紅毛)  拼音:hóng máo
原指占据台湾的荷兰人。后泛称欧洲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我这个是大西洋红毛法兰西来的上好龙井茶。」
《國語辭典》:毛血  拼音:máo xiě
1.鸟的毛和血。唐。杜甫 画鹰诗:「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2.祭神用的动物之血。《礼记。郊特牲》:「毛血,告幽全之物也。」
3.人的毛发血气。指体力。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漢語大詞典》:奇毛
唐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后因以“奇毛”借指白鹰。 清 吴伟业 《海户曲》:“ 朝鲜 使者奇毛进,白鹰刷羽霜天劲。”
《漢語大詞典》:拳毛
(1).卷曲的毛发;毛发卷曲。 明 徐渭 《竹枝词·自燕京至马水》:“流出 芦沟 成大镜,石桥狮影浸拳毛。” 清 洪升 《长生殿·合围》:“这一员莽兀喇拳毛高鼻,那一员恶支沙雕目胡颜。”
(2).拳手騧。亦泛指良马。 宋 苏舜钦 《先公之爱马以病寄他厩今死矣》诗:“方目照 代 夜,拳毛刷 渭 津。”
《漢語大詞典》:毛郑(毛鄭)
汉 代诗经学者大、小 毛公 及 郑玄 的并称。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序录:“ 晋 豫州 刺史 孙毓 为《诗评》,评 毛 郑 、 王肃 三家同异。”参见“ 毛诗 ”、“ 毛传 ”。
《漢語大詞典》:风毛(風毛)
(1).指毛羽随风飞散。 唐 韩愈 《春雪》诗:“江浪迎涛日,风毛纵猎朝。”参见“ 风毛雨血 ”。
(2).皮衣襟上和袖口处的装饰性皮毛边。红楼梦第五一回:“我倒有一件大毛的,我嫌风毛出的不好了,正要改去。”
《漢語大詞典》:风毛雨血(風毛雨血)
指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的情状。《文选·班固〈西都赋〉》:“颮颮纷纷,矰缴相缠,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张铣 注:“风毛雨血,言毛血杂下如风雨。”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侍猎》:“任你穿山搅,这风毛雨血,天数难逃。” 清 陈维嵩 《念奴娇·酬归德侯仲衡》词:“耳后弓弦声霹靂,一片风毛雨血。”
《漢語大詞典》:雪毛
(1).白色羽毛。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三:“有鸟有鸟谓白鷴,雪毛皓白红觜殷。” 唐 章孝标 《鹰》诗:“星眸未放瞥秋毫,频掣金铃试雪毛。” 唐 李远 《过旧游见双鹤怆然有怀》诗:“朱顶巑岏荒草上,雪毛零落小池头。”
(2).指白色花瓣。 唐 刘言史 《乐府杂词》之一:“紫禁梨花飞雪毛,春风丝管翠楼高。”
(3).指白发。 宋 黄庭坚 《阮郎归》词:“传盃犹似少年豪,醉红侵雪毛。”
《國語辭典》:松毛  拼音:sōng máo
松叶锐细如毛,故称为「松毛」。
分類:松叶繁盛
《骈字类编》:马毛(马毛)
南北朝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唐 岑参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飞雪缩马毛,烈风擘我肤。
唐 高适 画马篇 马毛连钱蹄铁色,图画光辉骄玉勒。
元 杨载 东阳十题 其五 败裘 意味存鸡肋,寒凉视马毛。
《韵府拾遗 豪韵》:鲍照诗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分类:马毛
《漢語大詞典》:柔毛
(1).古代祭祀所用之羊的别称。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豚曰腯肥,羊曰柔毛。” 孔颖达 疏:“若羊肥,则毛细而柔弱。”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谨以柔毛刚鬣、清酌庶羞之奠,祭于城隍之神。”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羊:“谓之柔毛,又曰少牢。”
(2).指轻暖的羊裘。
(3).指毛笔。 宋 王千秋 《浣溪沙》词:“亲染柔毛擘彩牋,自怜探得恶因缘。”
《漢語大詞典》:翠毛
翠鸟的羽毛。初学记卷二三引《永昌记》:“ 文帝 秦 王金银鞍,加翠毛之饰。”按,《太平御览》卷三五八引“文帝”作“哀牢”,可从。“秦”当为衍文。 唐 李华 《咏史》之十一:“泥沾珠缀履,雨湿翠毛簪。”宋史·舆服志四:“五梁冠,翠毛锦綬。”参阅 宋 赵汝适 诸蕃志·翠毛
《漢語大詞典》:发毛(髮毛)
毛发。 汉 刘向 说苑·善说:“臣见鷦鷯巢於苇苕,著之髮毛建之,女工不能为也。”百喻经·以梨打破头喻:“见我头上无有髮毛,谓为是石。” 明 徐复祚《红梨记·三错》:“但説着西园孽种,使我髮毛都悚。”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兽语·熊:“人患髮毛黄者,以熊白一升涂之,伏床底,食顷即尽黑。”
分類:毛发
《國語辭典》:发毛(發毛)  拼音:fā máo
1.北平方言。指害怕、惊慌。《三侠五义》第四回:「包兴心中有些发毛,急急在灯上烧了,忙忙的下了台,只见包公端坐在那边。」
2.发脾气。如:「他的脾气很坏,为了一点小事也会发毛。」
《國語辭典》:毛锥子(毛錐子)  拼音:máo zhuī zi
毛笔的别称。因笔毫束扎如锥形而得名。《新五代史。卷三○。汉臣传。史弘肇》:「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
分類:毛笔如锥
《漢語大詞典》:白毛
(1).白色的毛。《诗·秦风·东邻》“有马白颠” 宋 朱熹 集传:“白颠,额有白毛,今谓之的顙。”三国志·蜀志·马良传:“乡里为之谚曰:‘ 马氏 五常,白眉最良。’ 良 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唐 骆宾王 《咏鹅》:“白毛浮緑水,红掌拨清波。”
(2).指白发。 唐 贾岛 《送路》诗:“叹命无知己,梳头落白毛。”
(3).指白色霉菌。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土木之败:“丁卯、戊辰年, 浙江 绍兴 ,山移地动,白毛遍生。” 闻捷 《海燕》:“我住的房子里,墙角、桌腿、箱盖、鞋帮,都长出了一层白毛,间或也杂有铜绿的斑点,散发着浓重的霉烂气息。” 何永鳌 《火焰山上四十天》:“两边的石墙上长满了白毛,一股呛人的霉气直往鼻子里钻。”
(4).茶名。 清 周亮工 《六安梅花片》诗:“緑舌遥从云际剪,白毛疑是雨前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