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7,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毛袜
毛绳
鹅毛素
飞毛腿
黑毛
班毛
碧毛
豹毛
雕毛
毛道
毛谷
毛巾
毛马
毛囊
毛牛
《国语辞典》:毛袜(毛袜)  拼音:máo wà
用毛织品织成的袜子。
《国语辞典》:毛绳(毛绳)  拼音:máo shéng
毛线编成的绳索。
分类:毛线绳索
《漢語大詞典》:鹅毛素(鵝毛素)
洁白如鹅毛的绢帛。 南朝 梁 吴均 《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之四:“泪研兔枝墨,笔染鹅毛素。”
《國語辭典》:飞毛腿(飛毛腿)  拼音:fēi máo tuǐ
跑得快的人。如:「奥运百公尺金牌得主,大家都封他为飞毛腿。」
分類:特别
《骈字类编》:黑毛
纪闻长人国人长三丈锯牙钩爪不火食逐禽兽而食之时亦食人裸其躯黑毛覆之
《國語辭典》:班毛  拼音:bān máo
麻蝇。《西游记》第七二回:「蜜是蜜蜂,蚂是蚂蜂,蠦是蠦蜂,班是班毛,蜢是牛蜢,蜡是抹蜡,蜻是蜻蜓。」
《漢語大詞典》:斑毛
谓颈毛色彩驳杂。
分類:色彩驳杂
《骈字类编》:碧毛
琅嬛记见上
《骈字类编》:豹毛
陆玑诗疏豹毛无文色亦不赤其形小此各有种非能变为虎也王会篇云屠州有黑豹白豹
《骈字类编》:雕毛(雕毛)
唐 温庭筠 过西堡塞北 霜清彻兔目,风急吹雕毛。
《漢語大詞典》:毛道
(1).佛教谓凡夫愚人。 清 谭嗣同 《仁学》一:“毛道不定,曷克语此?无明起处,惟佛能知。”
(2).方言。小路。
《漢語大詞典》:毛谷(毛穀)
元 明 间 关西 地区对“粱”的俗称。是粟中特别好的一种。古代视为上等的细粮。 明 胡侍 《真珠船·粱》:“《本草图经》‘粱米有青粱、黄粱、白粱,皆粟类也’……粱,今 燕 代 间谓之粱穀, 关西 谓之毛穀,白者曰芝麻粱,一曰鵓鸽弹。”参阅 齐思和 《中国史探研·毛诗穀名考》
分類:地区特别
《國語辭典》:毛巾  拼音:máo jīn
一种棉纺织用品。可用来洗脸、擦手、擦身体等。
《分类字锦》:毛马(毛马)
周礼校人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也颁授当乘之疏此三者皆须马从王故知毛马而颁之谓齐其色者按毛诗传云宗庙齐毫尚纯也戎事齐力尚强也田猎齐足尚疾也
分类:马政
《國語辭典》:毛囊  拼音:máo náng
包围在毛发根部周围的囊状组织,负责毛发的制造。
《漢語大詞典》:毛牛
(1).指祭祀用的活牛。礼记·祭义:“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既入庙门,丽于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鸞刀以刲,取膟膋,乃退。” 孔颖达 疏:“取牛毛荐之,故云毛牛。”
(2).即牦牛。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车如流水毛牛捷,韂缕黄金白马良。”原注:“毛牛,其毛垂地。”参见“ 牦牛 ”。
分類:祭祀牦牛
《漢語大詞典》:牦牛(犛牛,氂牛)
反刍家畜。亦有野生者。毛多黑褐色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似帚,下腹、肩、股、胁等部密生长毛。耐寒,腿短,在崇山峻岭间善驮运。毛可制披衣、帐篷和绳索,绒可制毡。原产 亚洲 中部山地。是我国 青藏高原 地区主要的力畜。古人取其尾毛以为旌旄,后又以为帽缨。 明 郭登 《甘州即事》诗:“牦牛互市番氓出, 宛 马临关 汉 使回。”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牦牛:“牦牛出 甘肃 临洮 ,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养之。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能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长尺许。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爱护,草木钩之则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山海经云:‘ 潘侯之山 有旄牛,状如牛而四足节生毛。’即此也。” 郭小川 《春歌》之一:“ 西藏 的牦牛, 内蒙 的骆驼,早像春风一般巡视过高原和沙漠。”
犛牛:野牛。形状毛尾全同牦牛,但比牦牛大。一说即牦牛。山海经·中山经:“东北百里,曰 荆山 ……其中多犛牛。” 郭璞 注:“旄牛属也,黑色,出西南徼外也。”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宴大宾客,必驱犛牛使客自射,乃敢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犛牛:“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状及毛尾俱同牦牛。牦小而犛大,有重千斤者…… 唐 宋 西徼诸州贡之。”参见“ 牦牛 ”。
氂牛:即牦牛。体矮身健,毛长,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饲。尾毛蓬生,可作旌旄。汉书·郊祀志上:“ 泰一 所用,如 雍 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氂牛以为俎豆牢具。” 颜师古 注:“西南夷长尾髦之牛也。” 唐 杜甫 《锦树行》:“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跛足随氂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