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7,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毛遂堕井(又作:野人毛遂)
毛延寿丹青画
千里赠鹅毛
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三寸舌
生毛名纸
坐中玉树
田毛喜,宽租诏
一毛(又作:五色毛)
须作猬毛磔
旋毛在腹
因人成事
词典
鬓毛
羽毛
二毛
典故 
野人毛遂

相关人物
毛遂
 
赵胜(平原君)


旧题汉·葛洪《西京杂记》卷六
昔鲁有两曾参,赵有两毛遂。南曾参杀人见捕,人以告北曾参母。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

例句

野人未必非毛遂,太守还须是孟尝。 张祜 江上旅泊呈杜员外

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 李白 系浔阳上崔相涣三首

典故
毛延寿丹青画

相关人物
毛延寿


《西京杂记》卷一~075~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巳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典故
千里赠鹅毛

相关人物
苏轼


《苏轼诗集》卷四十九〈杨州以土物寄少游〉
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鸟子累累何足道,点缀盘飧亦时欲。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竟留蓄。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
庐陵政事无全牛,恐是汉时陈太丘。书记姓名不肯学,得纸无异夏得裘。琢诗包纸送赠我,自状明月非暗投。诗句纵横剪宫锦,惜无阿买书银钩。蛮溪切藤卷盈百,侧理羞滑茧羞白。想当鸣杵砧面平,桄榔叶风溪水碧。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君侯谦虚不自供,胡不赠世文章伯。一涔之水容牛蹄,识字有数我自知。小时双钩学楷法,至令儿子憎家鸡。虽然嘉惠敢虚辱,煮泥续尾成大轴。写心与君心莫传,平生落魄不问天。樽前花底幸好戏,为君绝笔谢风烟。已无商颂猗那手,请续南华内外篇。
典故
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设论·答客难〉~200~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
典故
相关人物
毛遂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8~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简释

三寸舌:指能言善辩、能以言语胜人。唐于渍《南越谣》:“三寸陆贾舌,万里汉山川。”


例句

三寸陆贾舌,万里汉山川。 于濆 南越谣

典故
生毛名纸


《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
刘鲁风,江西投谒所知,颇为典谒所沮,因赋一绝曰:「万卷书生刘鲁风,烟波千里谒文翁,无钱乞与韩知客,名纸毛生不为通。」
典故
坐中玉树
 
玉树与蒹葭相倚
 
双璧蒹葭

相关人物
曹睿(魏明帝)
 
毛曾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09~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魏志》曰:「玄为黄门侍郎,与毛曾并坐。玄甚耻之,曾说形于色。明帝恨之,左迁玄为羽林监。」
典故
田毛喜,宽租诏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四〈昭公·传七年〉~758~
楚子之为令尹也。为王旌以田。芊尹无宇断之。曰。一国两君。其谁堪之。及即位。为章华之宫。纳亡人以实之。无宇之阍入焉。无宇执之。有司弗与。曰。执人于王宫。其罪大矣。执而谒诸王。王将饮酒。无宇辞曰。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例句

蔬甲喜临社,田毛乐宽征。 韩愈 城南联句(韩愈、孟郊)

典故
一毛
 
五色毛

相关人物
王劭

参考典故
凤毛


《世说新语》下卷上《容止》
「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南朝梁·刘孝标注:「大奴,王劭也。已见。《中兴书》曰:『劭美姿容,持仪操也。』」
褚少孙补《史记·滑稽传》
齐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

例句

灿灿凤池裔,一毛今再新。 李群玉 送萧绾之桂林

闻得一毛添五色,眼看相逐凤池头。 熊孺登 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男两岁

典故
须作猬毛磔

相关人物
桓温


《晋书》卷九十八〈桓温列传〉~2568~
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少与沛国刘惔善,惔尝称之曰:「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猬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除琅邪太守,累迁徐州刺史。
典故
旋毛在腹


《尔雅》卷十《释畜》
「回毛在膺,宜乘。」《注》引樊光云:「伯乐相马法,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马也。」

例句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之十八

典故
相关人物
毛遂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7~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國語辭典》:鬓毛(鬢毛)  拼音:bìn máo
两鬓上的毛发。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二首之一:「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分類:鬓毛鬓发
《國語辭典》:羽毛  拼音:yǔ máo
1.鸟类身上的毛。具有飞翔、维持体温、保护身体等作用。如:「羽毛被」。
2.飞禽的代称。周。陈仲子《于陵子。畏人》:「仲尼亦有言,羽毛弗可与同群。」
3.比喻人的声望。如:「爱惜羽毛」。《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其贡士者,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名,妄生羽毛。」
4.羽旗。《左传。襄公十四年》:「范宣子假羽毛于齐而弗归,齐人始贰。」唐。李白〈大猎赋〉:「羽毛扬兮九天绛,猎火燃兮千山红。」
5.毛织物。
《國語辭典》:二毛  拼音:èr máo
鬓发有黑白两种颜色。指年老的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礼记。檀弓下》:「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
《國語辭典》:二毛子  拼音:èr máo zi
1.黑龙江一带的土话。指两岁的羊。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八:「羊一岁谓之库尔布子,二岁谓之二毛子。」
2.清末义和团团员讥称信耶稣教或办理洋务的中国人。《恨海》第七回:「只见街上往来的,没有一个不是义和团,拥挤的不堪。口中乱嚷:『烧教堂!烧使馆!杀毛子!杀二毛子!』」
《漢語大詞典》:毛遂堕井(毛遂墮井)
西京杂记卷六:“ 赵 有两 毛遂 ……野人 毛遂 坠井而死,客以告 平原君 , 平原君 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 毛遂 ,非 平原君 客也。”后用为传闻不实之典。 唐 李白 《系寻阳上崔相涣》之二:“ 毛遂 不堕井, 曾参 寧杀人?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分類:传闻不实
《國語辭典》:三寸舌  拼音:sān cùn shé
形容能言善道,擅长辞令的口才。《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某凭三寸舌,为丞相说之,使皆来降。」也作「三寸不烂之舌」、「三寸之舌」。
《國語辭典》:因人成事  拼音:yīn rén chéng shì
本身没有能力,依靠他人的力量完成事情。《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宋。苏轼 谢失觉察妖贼放罪表:「虽为国督奸,常怀此志,而因人成事,岂足言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