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优毕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优毕舍)
优毕舍
【佛学大辞典】
(术语)Upeks!a,又作忧毕叉。译曰舍。平等。持心平等,不偏一方。舍者舍偏心也。涅槃经三十曰:「忧毕叉者,名曰平等,亦名不诤,又名不观,亦名不行,是名为舍。」慧琳音义二十六曰:「优毕叉,此云舍也。」大乘义章十曰:「止观舍者,经中亦名定慧及舍,此乃修中之差别也。修义不同,一门分为三:止者外国名奢摩他,此翻为止,守心住缘,离于散动,故名为止。止心不乱,故复名定。观者外国名毗婆舍那,此翻为观。于法推求简择名观,观达称慧。舍者外国名优毕叉,此翻为舍,行心平等,舍离偏执,故名为舍。」
苏毕利耶
【佛学大辞典】
(人名)Supriya,人名。译曰善爱。见本行集经四十八。
签之呼毕勒罕
【佛学大辞典】
(杂名)西藏新志中曰:「宗喀巴经言:达赖六世班禅七世后,不复再来。故登座者,亦无复真观密谛。清高宗深知其弊,创颁金奔巴瓶一,送往西藏。设遇达赖或班禅示寂,则由驻藏大臣行文各路。民间有生子灵异,呈报确有徵验者若干人,择日以金瓶使掣签。先七日,各寺喇嘛虔诚诵经。传知各呼图克图喇嘛等,齐集佛前。驻藏大臣监视。凡一呼毕勒罕出世,则写名签一枝,又写空签一枝,入于瓶内。如法诵经。若对众掣出空签,则名签之呼毕勒罕,认为不确。达赖班禅以下及各大呼图克图之承继法亦然。喇嘛承袭,自乾隆定制,至今不改。惟嘉庆十五年第八世达赖喇嘛之呼毕勒罕,灵徵众著。由驻藏大臣奏闻请旨,不复瓶掣。此其特例也。」
诸法毕竟空
【佛学常见辞汇】
有为无为诸法毕竟空无的意思。有为法乃因缘所生,只有假相幻用,空无自性,故毕竟空,无为法连假相幻用都无,是智观上假说名义,所以也是毕竟空。
二种毕竟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一、庄严毕竟〕,毕竟犹决定之义。谓一切众生皆有一乘正性,应须修于六度庄严,设若不修,不得正性;是则六度决定能为庄严之具。故疏云:以六度为庄严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究竟毕竟〕,究竟犹至极之义,即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之性也。苟得此一乘之性,则能决定至于至极之地;故疏云:一乘为究竟也。
庄严毕竟
【三藏法数】
毕竟犹决定之义。谓一切众生皆有一乘正性,应须修于六度庄严,设若不修,不得正性;是则六度决定能为庄严之具。故疏云:以六度为庄严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究竟毕竟
【三藏法数】
究竟犹至极之义,即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之性也。苟得此一乘之性,则能决定至于至极之地;故疏云:一乘为究竟也。
毕竟无常
【三藏法数】
毕竟,犹决定也。谓决定了知一切诸法皆假因缘和合而生,虚幻不实,终归坏灭,是名毕竟无常。
毕竟名无
【三藏法数】
谓梵志妄计涅槃之法,毕竟无有,名之为无,譬如龟毛兔角,实不可得。盖外道不知涅槃之德,其性常住,不可毁坏。故佛答言:亦非毕竟无,如龟毛兔角。
为报恩行毕
【三藏法数】
谓建造佛塔,非惟利益于己身,盖将答报四恩,而毕无边之行愿也。(四恩者,国王、父母、师友、檀越也。)
毕法性三昧
【三藏法数】
谓诸法体性,无量无二,难可执持,菩萨入是三昧,则能决定知诸法性,而得定相;譬犹虚空,无能住者,得神足力,则能处之,是名毕法性三昧。
毕幢相三昧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决定持诸三昧法幢,于诸三昧,最为尊胜;譬犹大将得幢,表其尊大之相,是名毕幢相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