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毕竟
【佛学大辞典】
(杂语)物之至极最终也。
【俗语佛源】
表示终归、到底、究竟等意义,表示追根究底,最终所得的结果或最后所达到的状态。「毕」是终止、结束的意思,「竟」是完毕、终于的意思。佛典中常见「毕竟」一词,如:「毕竟空」,谓诸法究竟不可得,一切有为法、无为法终归于空。「毕竟依」,谓佛为众生究竟依处。「毕竟无」,谓龟毛兔角之类毕竟是无。「毕竟智」,谓如实證如一切法总相、别相之智。如此等等。后亦常见于诗文。唐代白居易《题王侍御池亭碑诗》:「毕竟林塘谁是主?主人来少客来多。」李商隐《早起诗》:「莺啼花又笑,毕竟是谁春?」(禹振声)
毕竟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之有为法与无为法,毕竟为空,名为毕竟空。智度论三十一曰:「毕竟空者,以有为空无为空破诸法无有遗馀,是名毕竟空。」又曰:「问曰:毕竟空无所有,则是性空。今何以重说?答曰:毕竟空者名为无有遗馀。性空者名为本来常尔。」仁王经良贲疏中一曰:「毕竟空者,谓诸法究竟不可得。」法华嘉祥疏九曰:「毕竟空是诸空中之王,故智度论云:性空菩萨所行,毕竟空是佛所行。」华严经离世间品曰:「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放光照三界,心法无不现。」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有为诸法的体性毕竟空寂。
【三藏法数】
谓以前八空,破一切法,令无遗馀;既无诸法,亦无空之可著,是名毕竟空。
【三藏法数】
谓有为、无为诸法,一切之相,悉皆空寂,而不可得,故名毕竟空。
毕竟依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德号也。佛为众生究竟之依处,故称毕竟依。赞阿弥陀佛偈曰:「清净光明无有对,故佛又号无对光。遇斯光者业垢除,是故稽首毕竟依。」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德号,因佛是一切众生究竟的依处。
毕竟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龟毛兔角毕竟无者,不同于毕竟空,毕竟空者理性之谈,故不遮毕竟有也。唯识述记二本曰:「毕竟无者,即龟毛等。」
【佛学常见辞汇】
指理性与事相都毕竟空无的事物,如龟毛兔角,就是毕竟空无的事物。毕竟无与毕竟空不同,毕竟空的空是指性空,其外相宛然存在。
毕竟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究法界理性之智也。涅槃经四十曰:「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
毕竟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所證,他人无有类似之證也。同于无上觉。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觉悟。与无上觉同义。
毕竟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损伏断而言。无漏道之力,断灭烦恼之种子使不再生也。经量部所说。
毕竟空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安乐行)
【三藏法数】
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理而行,名为行处;复观一切法空,即近于理,名为近处。以行处近处,终归于空也。
毕竟无常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宇宙之万有,其体空无,而毕竟无常住之法也。吾人认万象之体形而以为常也住也,不过为假想妄想耳。
毕竟成佛道路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绝对不二之一乘法。成佛之道虽多而结局唯归入于一道路者也。谓其终局成佛之一道。
诸法毕竟空
【佛学常见辞汇】
有为无为诸法毕竟空无的意思。有为法乃因缘所生,只有假相幻用,空无自性,故毕竟空,无为法连假相幻用都无,是智观上假说名义,所以也是毕竟空。
二种毕竟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一、庄严毕竟〕,毕竟犹决定之义。谓一切众生皆有一乘正性,应须修于六度庄严,设若不修,不得正性;是则六度决定能为庄严之具。故疏云:以六度为庄严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究竟毕竟〕,究竟犹至极之义,即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之性也。苟得此一乘之性,则能决定至于至极之地;故疏云:一乘为究竟也。
庄严毕竟
【三藏法数】
毕竟犹决定之义。谓一切众生皆有一乘正性,应须修于六度庄严,设若不修,不得正性;是则六度决定能为庄严之具。故疏云:以六度为庄严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究竟毕竟
【三藏法数】
究竟犹至极之义,即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之性也。苟得此一乘之性,则能决定至于至极之地;故疏云:一乘为究竟也。
毕竟无常
【三藏法数】
毕竟,犹决定也。谓决定了知一切诸法皆假因缘和合而生,虚幻不实,终归坏灭,是名毕竟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