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4,分11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二种比丘
牧牛十一法喻比丘
十七群比丘
十诵比丘要用
十诵律比丘尼戒本
十诵律比丘尼大戒
十诵律比丘戒本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十诵律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十诵律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三支比量
三世无比力真言句
大比丘
大比丘三千威仪
佛类词典
二百亿比丘二种比丘
牧牛十一法喻比丘
十七群比丘
十诵比丘要用
十诵律比丘尼戒本
十诵律比丘尼大戒
十诵律比丘戒本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十诵律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十诵律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三支比量
三世无比力真言句
大比丘
大比丘三千威仪
二百亿比丘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守笼那)
(人名)(参见:守笼那)
二种比丘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多闻比丘,闻诵经典,虽多而不并行修行者。二、寡浅比丘,读诵经典虽少,而专心修行者。
【佛学常见辞汇】
多闻比丘和寡浅比丘。多闻比丘是指闻诵经典虽多但是很少修行的比丘;寡浅比丘是指读诵经典虽少但是很注重修行的比丘。
【三藏法数】
(出出曜经)
昔二比丘在山中学。其一多闻,其一寡浅。寡浅者,持戒诵经,唯通一句,日诵不辍,更无他学,天神赞善,愿乐欲闻。多闻比丘见其神应,尽己所闻,高声讽诵,欲求赞美,而神默然。怒其神曰:何厚于彼,而薄于我?神曰:汝不自责,而反责我?彼虽少闻,言行相顾;汝虽能诵三藏,行与经违,故不称善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三藏者,一经藏、二律藏、三论藏。)
〔一、多闻比丘〕,乐诵经典,旁搜广记,谓之多闻。比丘多闻,固为可称,然学虽有馀,其心不诚,而行不逮,亦不足贵;此天神之所以不赞护也。
〔二、寡浅比丘〕,学道日浅,经教少通,谓之寡浅。比丘寡浅,固未足称,然学虽未至,其心则专,而行无杂,亦为可贵;此天神之所以赞护也。
(名数)一、多闻比丘,闻诵经典,虽多而不并行修行者。二、寡浅比丘,读诵经典虽少,而专心修行者。
【佛学常见辞汇】
多闻比丘和寡浅比丘。多闻比丘是指闻诵经典虽多但是很少修行的比丘;寡浅比丘是指读诵经典虽少但是很注重修行的比丘。
【三藏法数】
(出出曜经)
昔二比丘在山中学。其一多闻,其一寡浅。寡浅者,持戒诵经,唯通一句,日诵不辍,更无他学,天神赞善,愿乐欲闻。多闻比丘见其神应,尽己所闻,高声讽诵,欲求赞美,而神默然。怒其神曰:何厚于彼,而薄于我?神曰:汝不自责,而反责我?彼虽少闻,言行相顾;汝虽能诵三藏,行与经违,故不称善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三藏者,一经藏、二律藏、三论藏。)
〔一、多闻比丘〕,乐诵经典,旁搜广记,谓之多闻。比丘多闻,固为可称,然学虽有馀,其心不诚,而行不逮,亦不足贵;此天神之所以不赞护也。
〔二、寡浅比丘〕,学道日浅,经教少通,谓之寡浅。比丘寡浅,固未足称,然学虽未至,其心则专,而行无杂,亦为可贵;此天神之所以赞护也。
牧牛十一法喻比丘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知色,譬知四大及四大所造之色。二知相,譬知行善行恶之相。三知摩刷。譬离恶念。四知护疮。譬护持五根。五知起烟。譬多闻说法。六知良田茂草,譬八正道。七知所爱。譬爱法宝。八知择道行。譬行十二部经。九知渡所。譬四意止。十知止足。譬不贪食。十一知时宜。譬恭奉长老比丘。
(名数)一知色,譬知四大及四大所造之色。二知相,譬知行善行恶之相。三知摩刷。譬离恶念。四知护疮。譬护持五根。五知起烟。譬多闻说法。六知良田茂草,譬八正道。七知所爱。譬爱法宝。八知择道行。譬行十二部经。九知渡所。譬四意止。十知止足。譬不贪食。十一知时宜。譬恭奉长老比丘。
十七群比丘
【佛学大辞典】
(名数)止持会集音义云:时罗阅城中,有十七群童子,共为亲友,最大者年十七,最小者年十二。最富者八十百千,最贫者八十千。有一童子名优婆离,此翻上首,最为大者,时诸童子要共出家,即往僧伽蓝中求为见度。诸比丘即度令出家。与授具足。多习嬉戏,少学禅诵。唯优婆离童子(此非持律优婆离尊者),先断烦恼,證阿罗汉果。
(名数)止持会集音义云:时罗阅城中,有十七群童子,共为亲友,最大者年十七,最小者年十二。最富者八十百千,最贫者八十千。有一童子名优婆离,此翻上首,最为大者,时诸童子要共出家,即往僧伽蓝中求为见度。诸比丘即度令出家。与授具足。多习嬉戏,少学禅诵。唯优婆离童子(此非持律优婆离尊者),先断烦恼,證阿罗汉果。
十诵比丘要用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之略名。
(书名)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之略名。
十诵律比丘尼戒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诵律波罗提木叉比丘尼戒本之略名。
(书名)十诵律波罗提木叉比丘尼戒本之略名。
十诵律比丘尼大戒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诵律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之略名。
(书名)十诵律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之略名。
十诵律比丘戒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诵律波罗提木叉戒本之略名。
(书名)十诵律波罗提木叉戒本之略名。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宋僧璩撰出。说有部律之羯磨法。
(书名)一卷,宋僧璩撰出。说有部律之羯磨法。
十诵律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姚秦罗什译。
(书名)一卷,姚秦罗什译。
十诵律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宋法显集出。
(书名)一卷。宋法显集出。
三支比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法也。以宗因喻之三分立比量也。比量者以因喻之二者,比知宗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即宗、因、喻,为因明学(佛教的论理学)所讲,是在与人辩论理法时用的。在辩论理法时,先立出自己的宗义,再用因来说明自己所以要立此宗的原因或理由,然后再拿大家所共同承认的事物来作譬喻,来證明自己的立论不错。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杂集论)
比量者,谓以有为法与无为法比类而量度也。
〔一、立宗〕,宗,犹主也,要也。谓如五蕴等法,皆假因缘而生,实无自性,于中求我,决不可得。故对执我论者,先说诸法无我也。(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立因〕,立因者,谓破执有我者而立因也。若于五蕴等法施设实有我者,此之五蕴,既从众缘而生,皆是生灭之法,蕴既生灭,我不成就。若离五蕴,而于馀处施设有我者,我无所因,我亦无用。是则皆无有我也。
〔三、立喻〕,立喻者,谓以别法喻所立法也。如于现在世施设实有过去相者,此现在相已生未灭,不应于已生未灭法中,施设过去已灭之相。若离现在而于馀处施设过去相者,然过去世相既灭坏,不应施设有相,此过去相不可得,以喻诸法皆不可得也。
(术语)因明法也。以宗因喻之三分立比量也。比量者以因喻之二者,比知宗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即宗、因、喻,为因明学(佛教的论理学)所讲,是在与人辩论理法时用的。在辩论理法时,先立出自己的宗义,再用因来说明自己所以要立此宗的原因或理由,然后再拿大家所共同承认的事物来作譬喻,来證明自己的立论不错。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杂集论)
比量者,谓以有为法与无为法比类而量度也。
〔一、立宗〕,宗,犹主也,要也。谓如五蕴等法,皆假因缘而生,实无自性,于中求我,决不可得。故对执我论者,先说诸法无我也。(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立因〕,立因者,谓破执有我者而立因也。若于五蕴等法施设实有我者,此之五蕴,既从众缘而生,皆是生灭之法,蕴既生灭,我不成就。若离五蕴,而于馀处施设有我者,我无所因,我亦无用。是则皆无有我也。
〔三、立喻〕,立喻者,谓以别法喻所立法也。如于现在世施设实有过去相者,此现在相已生未灭,不应于已生未灭法中,施设过去已灭之相。若离现在而于馀处施设过去相者,然过去世相既灭坏,不应施设有相,此过去相不可得,以喻诸法皆不可得也。
三世无比力真言句
【佛学大辞典】
(杂名)如来于十方三世,积集无量福德,一切事业不可破坏之无比力所生之真言句也。大日经二曰:「如巧色摩尼,能满一切愿,积聚无量福德,住不可害行,三世无比力真言句。」同疏九曰:「常编十方三世,以无量门植种种德本,无穷已时,住不可害行,即是于一切事业中皆悉不可留难不可破坏之义,故名三世无比力真言句。」
(杂名)如来于十方三世,积集无量福德,一切事业不可破坏之无比力所生之真言句也。大日经二曰:「如巧色摩尼,能满一切愿,积聚无量福德,住不可害行,三世无比力真言句。」同疏九曰:「常编十方三世,以无量门植种种德本,无穷已时,住不可害行,即是于一切事业中皆悉不可留难不可破坏之义,故名三世无比力真言句。」
大比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之德高年长者。又对于沙弥而总称比丘为大。
【佛学常见辞汇】
年岁大而且道德高的比丘。
(术语)比丘之德高年长者。又对于沙弥而总称比丘为大。
【佛学常见辞汇】
年岁大而且道德高的比丘。
大比丘三千威仪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后汉安世高译。说比丘之威仪行法。
(书名)二卷,后汉安世高译。说比丘之威仪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