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比丘听施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说听施比丘不乐法,将废道。佛以方便说旅人不知道者问知道者之喻以化之。
比丘尼八归敬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尼当守之八法也。百夏之比丘尼当礼初受戒之比丘。不得骂比丘。不得说比丘之罪及其过失。当从大德之僧受具足戒。尼,犯僧残当从僧忏悔。每半月宜受僧教诫。宜从比丘三月安居,夏满宜诣僧中求自恣之人。以上八法谓之比丘尼之八敬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曰尸罗S/ila,戒者,防禁身心之过者。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璎珞本业经下曰:「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玄应音义十四曰:「戒亦律之别义也,梵言三波罗,此译云禁,戒亦禁义也。」涅槃经三十一曰:「戒是一切善法梯橙。」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四级,为戒之四位。是小乘戒之分相也。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为戒之四科。戒法者,如来所制之法。戒体者,由于受授之作法而领纳戒法于心脐,生防非止恶之功德者。戒行者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三业也。戒相者其行之差别,即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也。一切之戒,尽具此四科。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欲达四科,先须略示。圣人制教名法,纳法成业名体。依体起护名行,为行有仪名相。」补助仪上曰:「戒科总有四重:谓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中略)戒法者,舍那佛三聚净戒功德是也。戒体者,师资相传,作法受得,心中领纳法体也。此受持法体一一行彰以云戒行,其行有开遮持犯,名云戒相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防非止恶的意思,不但恶事不可做,就是恶的念头也不许有。又名清凉,因人能止恶行善,则必心安理得,俯仰无愧,故心无热恼而得清凉。
【佛学次第统编】
凡言三学者,皆首戒次定后慧。本编为文,独叙慧于先而戒于后,岂非倒例?虽然,首戒而末慧者,从行立义。先慧而后戒者,便解为文耳,于义何关哉!
戒者,梵名尸罗,即禁戒也,谓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者。戒能生定,定能发慧,故学道人,以戒为首。有三皈、五戒、六法、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
比丘尼僧祇律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之异名。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法炬译。有比丘因恶名住林中欲自杀,正住天神说偈晓之,即得道果。
比目多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毗木瞿沙)
比吒迦俱舍
【佛学大辞典】
(杂语)Piakakos/a,译曰藏。刀鞘丞椟之类,如三藏之藏是也。演密钞七曰:「梵语比吒迦俱舍,此译为藏,即是鞘韫椟之藏为要,拣异中心之藏故。」
比那
【佛学大辞典】
(地名)Vinata,比那多之略。山名。译曰不高。
比呼
【佛学大辞典】
(术语)Bhiks!u(巴Bhikkhu),比丘之别音也。探玄记十八曰:「梵有三名:或云比呼,或云苾刍,或云比丘。此无正译。」
比耆陀羡那
【佛学大辞典】
(人名)儿名。译曰胜军。见贤愚经六。
比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三量之一。又心识上三量之一。比者比类也,以分别之心,比类已知之事,量知未知之事也。如见烟比知于彼有火是也。因而因明法者,以因与喻比知主义之轨式也。总称为比量者,是八识中唯意识之用也。因明入正理论曰:「言比量者,谓藉众相而观义。」
【佛学常见辞汇】
因明学的三支量之一,即比喻量,如隔墙见角,比知有牛,隔岸见烟,比知有火。比量,即推比量度之意。
【三藏法数】
比即比类,谓以比类量度,而知有故。如远见烟,知彼有火,是名比量。
【三藏法数】
比,即比类。谓以第六意识比类量度知有诸境,如远见烟,知彼有火,是名比量。
比量相违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宗法九过之一。如:「瓶可为常(宗),所作性故(因)」是也。所立之宗相违比量之因,故曰比量相违。」
比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云类智,旧云比智。(参见:类智)
比摩寺
【佛学大辞典】
(寺名)在于阗国。魏书于阗传曰:「于阗西五里,有比摩寺。云是老子化胡成佛之所。」
比卢持
【佛学大辞典】
(人名)外道名。
比罗达
【佛学大辞典】
(人名)Vira-datta,长者名。译曰威施。见菩萨修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