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吸毒  拼音:xī dú
吸食毒品。如吸食鸦片、大麻、安非他命等。
《国语辞典》:拒毒  拼音:jù dú
禁绝吸食或注射安非他命等毒品。如:「这位当红艺人担任宣传拒毒运动的代言人,形象很好。」
《国语辞典》:毒枭(毒枭)  拼音:dú xiāo
收购、贩卖大宗毒品的人。如:「警方此次逮捕了当今最大的毒枭,士气大增。」
《国语辞典》:缉毒(缉毒)  拼音:qì dú
侦察、搜索毒品及贩卖毒品的人。如:「警方训练了一批警犬,即将加入缉毒的行列。」
《国语辞典》:戒毒  拼音:jiè dú
革除吸食毒品的习惯。如:「凭著毅力和决心,一定可以戒毒成功。」
《国语辞典》:迷幻药(迷幻药)  拼音:mí huàn yào
能引起幻觉的药品,易成瘾,列入第三级毒品,如恺他命。如:「服用迷幻药,不但会影响人心智正常的发展,并会使人对人生失却奋斗的目标。」
《國語辭典》:毒化  拼音:dú huà
1.有毒物质污染环境生态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2.用以指控邪恶势力利用教育、文艺、大众传播等方式向人民灌输错误观念的政治语汇。如:「他受资本主义毒化太深,满脑子功利的思想,一心只想到金钱。」
《國語辭典》:贩毒(販毒)  拼音:fàn dú
贩卖如吗啡、鸦片、大麻烟等毒品牟取暴利。如:「日前警方查获一贩毒集团,起出大批毒品。」
《漢語大詞典》:白货(白貨)
(1).方言。夸口;吹牛。 曹禺 《日出》第三幕:“我不是跟你小妹妹瞎‘白货’,我从前在班子的时候也是数一数二的红唱手,白花花的千儿八百的洋钱也见过。”原注:“白货,夸口的意思。”
(2).银子的代称。
(3).毒品海洛因的隐语。
《漢語大詞典》:白面馆(白麵館)
旧时出售或供人吸食毒品白面的场所。 李昌 《回忆民先队》:“ 日 寇为了建立特务网点和毒化腐化 中国 人民,在 北京 饭店以及很多地方设立烟馆、赌场、白面馆和妓院。” 杨朔 《大旗》:“都怪 日本 鬼子心毒,故意开些白面馆、花会局,年轻人不懂事,把持不定,怎么会不上钩,不被拖下陷阱呢?”
《漢語大詞典》:白面客(白麵客)
吸食毒品白面的人。 李昌 《回忆民先队》:“ 日 寇……唆使大烟鬼、白面客和流氓到处捣乱。”《解放日报》1942.8.29:“村里不三不四的白面客,也拍起‘治安军’的马屁了。”参见“ 白麪 ”。
《國語辭典》:白面  拼音:bái miàn
1.形容脸孔洁白乾净。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忆子初尉永嘉去,红颜白面花映肉。」
2.年纪小而无经验的人。如:「白面书生」。南朝陈。徐陵 司空河东康简王墓志:「王常讥庾翼,使白面之非才,深慕曹彰,叹黄须之为可。」
3.骂人的话。指不要脸。《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莫怪我今骂得丑,真是个白面老母狗!」
4.晋人谢石。《晋书。卷七九。列传。谢安》:「石少患面创,疗之莫愈,乃自匿。夜有物来舐其疮,随舐随差,舐处甚白,故世呼为谢白面。」
《國語辭典》:白面(白麵)  拼音:bái miàn
1.麦子面。取其与高粱、玉米等杂色粉相对。
2.一种毒品。即海洛英。因系白色结晶性粉末,状如面粉,故称为「白面」。也称为「白粉」。
《漢語大詞典》:白面(白麪)
1.小麦磨成的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小麦﹝发明﹞引 寇宗奭 曰:“生嚼白麪成筋,可黏禽虫。”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元旦》:“是日,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麪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餑餑,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老舍 《茶馆》第一幕:“在乡下,五斤白面就换个孩子,你不是不知道!”
2.指面条。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只见 女辛 搬进夜饭来,放在中间的案上,左边是五大碗白面;右边两大碗,一碗汤;中央是一大碗乌鸦肉做的炸酱。”
3.指毒品海洛因。 老舍 《茶馆》第二幕:“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掏出烟来表演)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 杨朔 《百花山》三:“土匪多,大半是吸白面的。”
《漢語大詞典》:暴力集团
进行暴力性非法活动的组织。主要犯罪活动是敲诈勒索、赌博、贩卖毒品、强迫妇女卖淫等。
《漢語大詞典》:慢毒
慢性发作的毒品。《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外国洋人叹十声》:“洋鬼子害 中国 嘆了五声, 广 土烟西土烟如今大时兴。外国人只把 中国 哄,谁想到是慢毒害的真不轻。”
《漢語大詞典》:料鬼
对吸食鸦片、海洛因之类毒品的人的鄙称。《解放日报》1942.8.12:“此外,如利诱各会门等领袖及收买当地的地痞、流氓、料鬼等出来参加伪政府的工作,更是无所不用其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