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4,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毅豹
雄毅
乐毅论
毅力
武毅
洪毅
勇毅
猛毅
毅色
毅武
庄毅
明毅
方毅
柔毅
毅烈
《漢語大詞典》:毅豹
古代寓言中 鲁国 人 张毅 和 单豹 的并称。 单豹 强健而不知戒避险途,死于饿虎; 张毅 应接世务恭慎而不知强身,死于内热。此由二人各滞一边,未能去其不及所致。见《庄子·达生》。后用作感喟养生之道难求的典故。 宋 苏轼 《王中甫哀辞》:“已知 毅 豹 为均死,未识 荆 凡 定孰存。”
《漢語大詞典》:雄毅
勇武刚毅。三国志·魏志·许褚传:“﹝ 许褚 ﹞长八尺餘,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絶人。”旧唐书·王忠嗣传:“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明史·张辅传:“ 辅 雄毅方严,治军整肃,屹如山岳。”
分類:勇武刚毅
《國語辭典》:乐毅论(樂毅論)  拼音:yuè yì lùn
著名小楷法帖。曹魏夏侯玄撰,晋王羲之书写。其笔画清劲,笔势飞动,字体略扁,圆润淡雅。唐人褚遂良评为「笔势精妙,备尽楷则」,此书足为后世典范。
《國語辭典》:毅力  拼音:yì lì
坚定持久的意志。如:「恒心与毅力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漢語大詞典》:武毅
(1).勇武刚毅。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丁奉 、 离斐 以武毅称。”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奋其武毅,张我皇威。” 清 方东树 《〈刘悌堂诗集〉序》:“若 老 庄 之道德, 屈 宋 之词宗,搜奇抉怪,軼乎,不独志略武毅之儔也。”
(2).指勇武刚毅的人。 汉 傅毅 《舞赋》:“文人不能怀其藻兮,武毅不能隐其刚。” 汉 班固 《窦车骑北伐颂》:“援谋夫于末言,察武毅于俎豆。”
《漢語大詞典》:洪毅
谓意志远大,刚强果断。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度辽将军安定皇甫规》:“ 去病 外戚末属,一切武夫,尚能抗节洪毅;而 规 世家纯儒,何独负哉?”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一:“国初人物,洪毅沉鷙为有餘,浮华缘饰为不足,便立得功业,与中叶人物不同。”
《漢語大詞典》:勇毅
勇敢坚毅。荀子·修身:“勇毅猛戾,则辅之以道顺。”《孔子家语·执辔》:“食肉者勇毅而捍,食气者神明而寿。”明史·曹文诏传:“ 曹大詔 , 大同 人,勇毅有谋略。” 茅盾 《一个女性》:“ 张彦英 的勇毅果决的面孔像魔术里的月亮似的放大起来,塞满了她的房间。”
分類:勇敢坚毅
《漢語大詞典》:猛毅
(1).勇猛刚毅。荀子·不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 宋 梅尧臣 《送赵仲宝永兴乾耀提举捉贼》诗:“当时独免归,猛毅边人羡。” 明 李梦阳 《豆莝行》:“弯弓值冻不敢发,昔何猛毅今何懦?”
(2).凶暴严酷。管子·法法:“猛毅之君,不免於外难。”管子·参患:“凡人主者,猛毅则伐,懦弱则杀。猛毅者何也?轻诛杀人之谓猛毅。”国语·周语中:“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主德义而已。”
《漢語大詞典》:毅色
严肃坚决的神态。 宋 王安石 《杜甫画像》诗:“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获足下毅色呵止,为之涤衷易情。”
《漢語大詞典》:毅武
刚强勇武。 汉 枚乘 《七发》:“毅武孔猛,袒裼身薄。” 明 唐顺之 《重修解州关侯庙开颜楼记》:“昔人论五方之俗,以为 山西 懻忮而好气,而慷慨、毅武、奇节之士多出于其间。”
《漢語大詞典》:庄毅(莊毅)
严肃果决;端正坚强。 宋 曾巩 《门下侍郎尚书左右丞制》:“某庄毅忠篤,通于古今。”明史·石城王奠堵传:“性庄毅,家法甚严。”
《韵府拾遗 未韵》:明毅
中说收也旷而肃琼也明而毅按薛收贾琼
《漢語大詞典》:方毅
正直刚毅。新唐书·李景让传:“ 李景让 字 后己 ,赠太尉 憕 孙也。性方毅有守。” 宋 王明清 《熙丰日历》:“伏见本州路 凤翔府 寄居著作佐郎前崇文院校书郎 张载 ,学术精深,性资方毅。”
《漢語大詞典》:柔毅
和柔而沉毅。汉书·辛庆忌传:“行义修正,柔毅敦厚。” 颜师古 注:“和柔而能沉毅也。”
分類:和柔沉毅
《漢語大詞典》:毅烈
刚毅节烈。 唐 孙揆《灵应传》:“君子杀身以成仁,狥其毅烈,蹈赴汤火。”
分類:刚毅节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