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谗谤(讒謗)
谗毁诽谤。三国志·魏志·王烈传“未至,卒於海表”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贤行状》:“时衰世弊,识真者少,朋党之人,互相谗谤。” 宋 苏轼 《和孙莘老次韵》:“虽去友朋亲吏卒,却辞谗谤得风謡。”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结果是办事的人成为众矢之的,谣言和谗谤,百口也分不清。”
《漢語大詞典》:诋谤(詆謗)
诋毁诽谤。 元 李材 《悬瓠城歌》:“ 有唐 中叶失驭将,退辱进危多詆谤。”
《漢語大詞典》:诋诽(詆誹)
指责;诋毁诽谤。 清 陈确 《与张考夫书》:“若是乎,诸子皆知尊信前哲,而弟独相詆诽。” 清 谭嗣同 《仁学》一:“ 湘 人士不幸处於未通商之地,不识何者为中外,方自以为巍巍然尊,任我以非礼施设,而莫余敢止,虽同里之人,曾疑忌詆诽之不已。”
《漢語大詞典》:讪讟(訕讟)
讪毁诽谤。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旦 曰:‘ 亿 谐謔过当,则恐有之,訕讟之事,保其必无也。’”
分類:毁诽诽谤
《漢語大詞典》:潝潝訾訾
谓众口附和,诋毁诽谤。《诗·小雅·小旻》:“潝潝訿訿,亦孔之哀。” 毛 传:“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称乎上。” 孔颖达 疏:“潝潝为小人之势,是作威福也;訾訾者,自营之状,是求私利也。”亦省作“ 潝訿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考察胁免:“谓年来潝訿成风,乃有市井憸邪、千人所指如 马某 者,亦得借建言之名。” 林纾 《感秋赋》:“嗟皇父之孔圣兮,日潝訿以自恣。”
《漢語大詞典》:毁诽(毁誹)
诋毁诽谤。韩非子·说难:“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於私患也。”汉书·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唐 颜师古 注:“己所常习则保安之,未尝所见者则妄毁诽。”
《漢語大詞典》:谗讟(讒讟)
谗毁诽谤。旧唐书·梁崇义传:“ 崇义 曰:‘吾本帅 来公 有大勋庸,当 上元 中以阉竖谗讟,逡巡稽召,及 代宗 嗣位,不俟驾行,旋见诛族。’”